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期末考試前,如何給學生上好複習課?

複習課是小學課堂教學的重要課型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複習課的主要任務是鞏固學過的知識,所要解決的是知識點、線、面三者的結合,它承載著回顧與整理、溝通與生長的獨特功能。複習課的教學任務要重視“理”,達到“化”,把平時一個個課時所學的知識從新的角度,按新的要求進行梳理,組織練習,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通過歸納、總結,最終達到濃縮化,讓學生在完善認知結構的過程中溫故而知新,發展數學思考,領悟思想方法,提升數學素養。

如何上好複習課,不同的思想觀念,會有不同的認識和做法。複習課既不同於新授課,更不同於練習課。新授課目標集中,只需攻克一個或幾個知識點;練習課是將某一點或一部分知識轉化為技能;複習課不是舊知識的簡單再現和機械重複,而是把平時相對獨立的知識,特別是帶有規律性的知識,以再現、整理、歸納等辦法串連起來,進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溝通,並使之條理化、系統化。

小學數學複習課教學的現狀

▲“今天的複習課真沒勁,也不知道老師是怎樣想的,好像我們什麽都不懂似的。真不過癮!” “是啊!我一看就知道答案,可老師還喋喋不休,把我的瞌睡蟲都引出來了。” “複習,不就是悶著頭做題嗎?一道接一道,沒完沒了太沒意思” ……(部分學生這樣想)

▲“複習課對部分學生來說簡直就是浪費時間,唉!我只要他們課上不搗亂就行”。 “複習無非是師出題、生做題、師評講、生改錯的老套路,難有新意。” ……(部分教師如是說)

從學生的課間交談中,可捉摸到學生對複習課的期望;從教師的閑聊中,可覺察到些許無奈。

複習課教學存在的誤區

單純地疏通知識點,忽視方法能力的培養

複習是學生自主梳理知識,轉化能力的過程,必須理清知識之間縱向和橫向的內在聯繫,將“點”連成“片”,內化成學生的東西。然而,我們在教學中往往過分強調疏通知識點和知識記憶技巧的訓練掌握,卻忽視梳理知識的方法和能力的培養。

教學方式單一

“複習”課需要練習,但不應是為練習而練習。我們在教學中總是練習層層遞進,密度不斷加大,角度依次變換,難度隨之增加。

採用練習——講評——再練習——再講評的教學方式,先安排半節課的獨立作業,再組織半節課的討論交流,或批改講評或安排獨立練習,教師把主要精力用於查閱參考書和整理習題講解難題,學生被重複枯燥的機械訓練弄得疲憊不堪。久而久之,學生對數學失去了興趣。

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太空不夠

複習課上,教師往往表現得主觀意識很強,過度發揮了主導作用,而很少想到學生怎麽想,怎麽說,怎麽做等。

課堂上沒有沿著學生的思路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把學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中,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教學中缺少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學生與教材的交流,使學生始終處於被動地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不起來,主體作用得不到發揮。

忽視發散思維,知識遷移不夠

複習課上教師僅羅列知識,很少引導學生思考與系統有關的知識。學生不會應用,不能歸納與提升,即很少舉一反三,綜合運用,促進學生發散思維,實現知識的遷移。不能把各部分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以達到鞏固提高、融會貫通的目的。

忽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複習課上,教師重在傳授知識和技能,以記憶為複習階段的主要學習形式,以大量的機械訓練作為知識鞏固的主要手段。教學脫離了學生的經驗和實踐活動,脫離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脫離了學生的主動建構,學生的能力、品質、行為習慣的培養就難以達到要求。

忽視“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的基本理念

在複習課上常常看到的是所有學生經歷著同樣的學習過程,同樣的習題訓練,統一的複習規劃,不是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而是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再次拉到同一起跑線進行學習,導致優等生止步不前,中等生原地踏步,困難生迎難而退。

複習課的目標與任務

根據教學進度,可以分成單元複習、期中複習和期末複習。

1、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查漏補缺;

2、幫助學生整理所學知識,理清知識的來龍去脈,構建知識體系,做到“豎成線、橫成片”,使學生更加全面、系統地理解、掌握相關知識;

3、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進行複習方法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複習的能力,即複習鞏固所學知識,使學生加深對已有知識的理解,並把知識系統化、條理化。

複習課的教學要求

突出自主性

複習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複習全過程,特別是要讓學生參與歸納、整理的過程,不要用教師的歸納代替學生的整理。在複習中要體現:知識讓學生梳理;規律讓學生尋找;錯誤讓學生判斷;問題讓學生解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體現靈活性

複習要重溫學過的知識,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提高、發展,同時向外延伸拓寬,促進學生創新。

注重針對性

複習課在操作上要先調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尋找學生知識的缺漏處和能力的薄弱點,有針對性地選擇、確定重點內容,集中時間和精力進行查漏補缺,促進綜合學習能力的提高。複習必須有針對性,注重實效。在複習過程中,一要注意全班學生的薄弱環節,二要針對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緊扣知識的易混點、易錯點設計複習內容,做到有的放矢,對症下藥。

形成系統性

在複習過程中,必須根據知識間的縱橫聯繫,系統規劃複習和訓練內容,使學生所學的分散知識系統化。

數學複習應處理好幾個關係

1、重點、難點與知識的關係;

2、複習進度的快慢關係;

3、講、練、評的關係;

4、課堂複習與個別輔導的關係。

複習課的實施建議

小學數學複習是教師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再學習和鞏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彌補學習過程中的缺陷,使所學的數學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從而更好地掌握各部分知識的重點和關鍵。

用好教材

編排明確

教材明確把複習課分為三部分:回顧與整理、練習與應用、探索與實踐,統稱為“整理與複習”,讓學生在整理已學單元知識的基礎上,通過練習培養學生的能力。

突出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在“回顧與整理”版塊中,教材采取了小組合作交流的圖式,引導學生自主回顧所學知識,在交流中互相補充,完善對知識的整理。在六年級的總複習安排中,還特別強調讓學生在回顧中反思自己的所學。

加強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

對學生應用數學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讓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於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教材呈現了豐富多彩的生活問題,讓學生解決變化的生活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重視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教材重視呈現一些綜合能力強的題目,讓學生自主探索,在動手操作中,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提出新的認識,發現新的問題,形成新的結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複習課內容的組織形式

複習課內容的組織形式需根據複習的內容與學生的年齡特點來確定,有些知識點的內容適合安排情境串的形式,有些內容則適應題材變化的形式,這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條件來確定。

複習採用情境串的組織形式也不是唯一的,有時將一個材料通過不同的問題解決,也會起到有效的複習作用。複習課經過一條主線的串聯,使學生認識的深度有較大提高。

如何幫助學生梳理知識

複習課是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的過程,從而讓學生將平時所學的知識形成一個網絡的結構,理清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邏輯關係。

比如,可以根據複習內容的範圍大小、複習內容之間的聯繫有機滲透編織知識結構的基本方法。列表結構編織(除法、分數、比之間的聯繫與區別)、樹狀結構編織(平面圖形面積的計算)、網狀結構編織(倍數、約數的概念)等。

複習課如何設計習題

複習課的練習不能等同於新授課的練習,而應該實現從基礎性向綜合性的過渡,應該更具針對性、綜合性、開放性和實踐性。

針對性練習

針對學生交流時出現的問題或者教學重點、難點設計,以判斷、辨析、比較、改錯為主,目的在於澄清學生的錯誤認識。這是複習課中最基本的練習,體現了練習的層次。

綜合性練習

習題涉及的知識點較多,要求學生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問題,以檢測學生知識掌握的寬度。

開放性練習

開放性練習的形式較多,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訓練作用,有利於培養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合理解決問題的品質。

實踐性練習

要求練習題的情節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的重要性,進而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自覺性。

練習的形式不是每節複習課都要有所體現,客觀上時間也不允許,但不同內容的複習課練習的形式應有所側重,另外,練習中也應相機滲透一些解題思想、解題策略,以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複習課的學習方式有哪些

預習與回憶法

預習法——讓學生自己複習,複習課講的內容基本是學生學過的知識。布置學生預習,可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生通過預習,加深了對已有知識的理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憶——複習課不可缺少的環節,就是學生將學過的知識不斷提取而再現的過程,“憶”是獨立完成的過程。通過回憶,能激活學生頭腦中的知識。

自主梳理、整理歸納法

梳理要完成兩項任務,一是將相同的知識點聯繫起來,二是把不同的知識點分開,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

整理歸納法是教師在研究教材和學生的基礎上,讓學生把學過的知識按一定的方式予以分類、整理,以求系統連貫,便於學生複習與提高。

比較法

比較是重要的也是常用的思維方法。在數學複習課中利用比較法複習,可以幫助學生分清知識的聯繫與區別,便於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討論法

討論法便於有針對性地解決一些複習中的疑難問題,提高複習效果。同時也便於教師及時掌握複習過程的反饋資訊,更有效地進行下一步複習。

變題法

變題法複習有兩個好處:一是進一步深化對應用的理解;二是加強對不同類型的應用比較,防止知識負遷移 ,是加深應用理解的良好方法。

補缺法

對於教材上容易混淆和學生在練習時容易出錯的地方,要通過複習課來補缺。補缺法複習,需要教師精心設計例題和習題,使學生感到補充的例題和習題不缺乏味的重複,從而激發他們的複習興趣,得到求知的滿足。

常見複習課的教學流程

出示複習目標

▲目標要全面

▲目標要準確

▲目標要具體

回憶

回憶,就是要求學生將學過的舊知不斷提取而再現的過程,這是學生獨立聯想的有利時機,應盡最大可能讓他們獨立完成。

我們常採用如下策略:

▲獨立地默寫

▲同桌相互說

▲啟發得結果

梳理

梳理,就是將舊知識點按一定標準進行分類。梳理應完成兩項任務:一是將知識點聯接起來(求同),二是把各知識點分化開來(求異)。

根據複習內容的異同,通常採用:

▲邊梳理邊板書。

▲先梳理再板書。即師生先一起歸類舊知的異同點,然後出示板書。

▲先板書後梳理。這在低年級比較適用。

溝通

溝通不同於知識之間的簡單聯結,而是知識本質上的融合。溝通不僅要在異中求同,而且也要在同中求異,這是知識結構轉化為認知結構的重要環節。

溝通時,既可讓學生提出疑問,也可由教師出示問題學生思考回答,還可採用板書填空的形式。

溝通的目的不只是求同與求異,更重要的是為了靈活地運用知識解決數學問題,進而拓展學生的思維。

練習

複習課上的練習側重於將知識結構轉化為認知結構,應出示綜合性較強的習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