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高血壓患者應該了解的知識

高血壓藥物治療的患者應該了解的常識

高血壓患者,在生活方式乾預後,如果血壓不達標,就應該接受藥物治療,但很多種降壓藥如何選擇,選擇了某種降壓藥後,應該有哪些注意事項?作為患者,應該有所了解,這樣才能使藥物使用更準確、更好地發揮作用、更適合自己,達到最佳獲益目的。這幾個大的原則應該了解。 首先要明白, "降壓是硬道理",早降壓早獲益,長期降壓長期獲益,降壓達標將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病風險降到最低,,才是最大獲益。降壓藥的用藥原則:一般來說,小劑量開始,根據血壓變化逐步調整到最佳用量,優先應用長效製劑,單藥效果不好時就要考慮聯合用藥,每個人的情況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看別人用啥葯就買啥葯吃,用藥種類和劑量應該個體化,就像自己的衣服,最貴的不一定是最合適的。合適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小劑量開始的好處是:小劑量開始有助於觀察治療效果和減少不良反應。如效果欠佳,可逐步增加劑量。達到血壓目標水準後儘可能用相對小而有效的維持量以減少副作用。長效製劑一天一次服用而具有24小時平穩降壓作用,減少血壓波動,所以首先被推薦。 一般來說,血壓控制的目標:<140/90mmHg,老年高血壓<150/90mmHg。如果合併冠心病或腎病時,可能需要更低,具體需要醫師判斷。一般患者用藥後4-12周內血壓逐漸達標即可,不可追求降壓過快。合併高齡、冠脈或雙頸動脈嚴重狹窄、腦缺血表現及耐受性差的患者達標時間應適當延長。目前,常用降壓藥有鈣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及固定復方製劑,這些降壓藥均可用於高血壓初始和維持治療,但各有其特點和適應證,不建議自己隨意調整或自己隨意購買服用。 高血壓患者應長期治療和定期隨訪。 高血壓一旦出現靶器官損害,逆轉的概率就很低了,所以,早期控制、控制達標才是硬道理。降壓治療的目的就是使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達到目標水準,從而降低腦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和腎臟疾病等併發症發生和死亡的危險。降壓治療可減少40%~50%的腦卒中發生風險,減少一半的腦卒中發病風險,減少15%?30%的心肌梗死發病風險及減少50%的心力衰竭發生風險。 聯合用藥很常見,臨床上只有約30-40%的高血壓患者服用一種降壓藥就能降壓達標,大約有70%左右的病人需聯合應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作用機制不同的降壓藥才能降壓達標。降壓藥物小劑量聯合使用的優勢是降壓機制互補,降壓療效疊加,互相抵消或減輕不良反應,所以,聯合治療很常見。 個體化用藥是關鍵,患者的體質各有差異,產生高血壓的機制不同,一類藥物對部分患者有效,對另外一部分患者也許並不適宜。因此,降壓方案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如年齡?血壓升高的類型與幅度、有無併發症或並存的疾病等)量身定製適宜的降壓方案。用藥時,調葯不宜過快,一般患者應經過4-12周的治療使血壓達標,調整過快、用藥僅幾天就開始抱怨藥物效果不理想、頻繁要求醫生加藥或頻繁換藥等做法都是不明智的。因為會導致血壓波動。對於服藥時間來說,長效製劑一般在早晨頓服。如果血壓控制不理想,應做24小時動態血壓,由醫生據此調整。約有10%的病人白天血壓正常,單純夜間高血壓,這種病人需要睡前服藥;對有清晨高血壓的患者可在睡前服藥,以控制清晨血壓升高。 一些高血壓患者擔心藥物的副作用,只要無癥狀,就不願意服藥,看藥品說明書有副作用就不敢服藥,出現了不良反應後就自行停葯或者換藥。這些都是錯誤的做法。在選用降壓藥物時,醫生都會評估患者的情況及藥物安全性,會盡量把毒副作用的發生控制在最低概率,再說本來就概率很低,所以不要過於擔心。藥品說明書上列舉的不良反應,是臨床上長期應用該葯發現的各種不良反應的總結和匯總,多數都是低概率事件,並不是每個患者在用藥後都會發生。 (參考《高血壓患者教育指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