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安家》看國產行業劇的“沉”與“浮”

說起2020開年熱度最高的劇集,非《安家》莫屬了。劇集在播出之後,無論是熱度還是收視都獲得了雙豐收。而伴隨著全程高居不下的數據和討論度的,是意外的豆瓣6.2分和兩極分化的口碑。有很多人誇它“貼近生活”、“接地氣”,也有很多人罵它 “劇情懸浮”、“狗血”兩極分化的口碑。可以說,《安家》播出期間是痛點、淚點、槽點齊飛,而在劇集的功與過中,我們也可以窺見國產行業劇的“沉”與“浮”。

“沉”在對“行業”的描摹

“浮”於過分戲劇化的情節

有話題、有揭秘,行業劇一直對觀眾有著獨特的魅力。近兩年,隨著現實題材成為國產影視劇創作的主流,除了觀眾耳熟能詳的醫療劇、律政劇等分類,各平台和影視公司更是緊跟時代,把觸手伸向了以往行業劇鮮有涉及的金融、談判、IT、電商、公關等行業。影視產業觀察通過整理發現,已播和待播劇集近三十部的數量,讓2020年成為“行業劇”爆發大年。

2020已播、待播行業劇(不完全統計)

《安家》是在日劇《買房子的女人》基礎上進行本土化創作的劇集,聚焦房產中介這一此前鮮有涉及的行業領域,以房似錦這一房產精英的賣房業務為主線展開。在“太不行業,太過業餘”這一國產行業劇通病上,《安家》的改進是肉眼可見的。通過一單單房屋買賣、租賃業務,可以看到房屋中介這一行大致的工作日常和行業風貌。

房產中介為了生意對客戶的體貼照料、挨罵後委曲求全陪笑臉;同行之間的為了搶單欺騙客戶、打價格戰等各種惡性競爭;中介和小區之間的潛規則;中介們早晨做的早操和喊出的口號,賣出不去房子時的心酸落淚……這些都真實地展現出當下國內中介行業和房產中介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狀態。

為了確保劇集專業的真實性,編劇六六在寫劇本前採訪了上千名買房者,對中介行業進行了走訪調研,女主角房似錦和男主角徐文昌在生活中都有原型對應。主演孫儷也是前往角色原型家中取經和體驗生活。

站在房產行業的角度上來看,《安家》還是反映了一定的“職業屬性”的,但讓人遺憾的是,編劇為了放大戲劇衝突,而製造了很多誇張的、激烈的情節,從而反過來衝淡了劇集的專業。比如房似錦作為金牌銷售,對客戶的奪命連環call,是否具有專業素養?搶下屬的單子是否有悖職業操守?朱閃閃兩年沒開單也依然可以在業績大過天的行業內沒被除名,這又是否不符合真實情況?

一個正常的房屋中介,無論買房者是什麽身份,只要購買行為合法即要為對方提供服務。但在《安家》中,中介們拒絕為富豪為小三買房提供服務,賣房過程因為欺騙良心過意不去主動取消單子,甚至碰到可憐的母女聖母心發作為了對方墊錢買房……《安家》中的中介們被塑造成了道德上的“天使”,但卻不免讓人懷疑是否有不符合現實,也不符合職業屬性和職業精神之嫌。

“沉”在賣房開掛的職場女精英

“浮”於“原生家庭”之殤

在飽受詬病的國產行業劇中,職場“偽”精英形象往往是首先被炮轟的對象。近年來,一大批獨立職場女性開始走向台前,與傳統的“傻白甜”分庭抗禮。其中《安家》中的房似錦以突破傳統審美、帶有鮮明職場個性的職場女精英形象,成為了2020電視劇開篇一道靚麗的熒屏風景。

從房似錦空降到靜宜門市那一刻起,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一個精明幹練的成功職業女性。一身精致的職業套裝,言辭犀利,做事果斷,專業素養超強。剛進店,就賣出了“跑道房”、“凶宅”、“滯留房”,一套麻溜的組合拳出擊,精英女銷售人設立現。

同時,房似錦這個人物有別於以往的職場女精英,立體真實具有較為完整的人物成長弧光。開篇的房似錦並不討喜,她精明算計、 “物化”身邊的大部分事情、不懂得對同事和朋友付出感情。而隨著劇集的播出,隻信奉成功至上的她逐漸學會了放鬆和付出,當房似錦向男主角徐姑姑轉账購鞋款時,她說:“謝謝你幫我打開新世界的大門,但門票我要自己買。”這種改變,讓觀眾看到的是一個不再隻關注得失,而是開始關注內心感受、關注自我成長的女性。

誠然,房似錦展現了國產劇中少見,雷厲風行、風風火火的職場女強人派頭,跟隔壁《完美關係》中的“巨嬰女企業家”比起來,更是一股清流。但從她喝醉說出自己名字的由來時,《安家》卻又陷入到繼“車禍必失憶”、“上床必懷孕”、“美強背後必有原生家庭”的國產劇第三套路中。

一方面,《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帶火了“原生家庭”這個社會學概念,緊接著在劇集中開始了“流水線式”的生產:《都挺好》裡的蘇明玉,《我的真朋友》裡的曾慧敏、《我和我的兒女們》裡的錢文靜,《安家》裡的房似錦。套路化“原生家庭”受害女性形象設定,逐漸消耗掉了觀眾對此類議題的耐心和關注。

另一方面,有樊勝美、曾慧敏一味的忍讓在前,觀眾更想看到的是“女兒們”對原生家庭的反抗。而在《安家》中,面對“吸血鬼”母親毫無節製的壓榨,房似錦反應是相對軟弱的,在劇中幾乎看不到她主觀意識上的成長,反而成為為了煽情、苦情而服務的角色。不免讓人覺得有一些遺憾。

“沉”在人間煙火氣的落地

“浮”於狗血撒起來不要錢

不能合理地分配好職場和感情線讓國產職場劇一直以來備受詬病,大多數最終淪為披著職場外衣的愛情劇。而在《安家》裡,這一點有所突破,除開愛情的輔助,劇集更試圖以買房這一跟所有人息息相關的事件,聚焦中國當下的社會現實議題,從而折射出煙火人間的人生百態。

例如,徐文昌為了買房離婚,結果卻假戲真做;博士夫妻在上海多年,一家五口依然蝸居在六十平方米的老房子裡;老嚴夫婦為了給兒子買房花光一輩子積蓄,並被要求在房產證上加上兒媳婦的名字,但老嚴夫婦最終未能踏入家門半步……《安家》以房產中介賣房為線索,將各色人物串聯起來,描摹眾生相的同時,直射當下中國社會現實,具有強烈的現實觀照意義。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劇集對於切中社會痛點、聚焦大眾情緒話題的刻意聚集,反而有些用力過猛。婚前財產分配、精神出軌、原生家庭、養兒防老……可以看到,播出期間《安家》的話題增加了戲劇衝突,帶動了劇集的收視率和關注度。但刻意誇張去製造衝突,又顯得有些用力過猛。

一方面,《安家》諸多話題確實引發熱議,但話題密集是一把雙刃劍,單純地製造話題而缺乏豐滿且合乎邏輯的劇情、人物作為支撐,會讓這些話題僅僅淪為展示,讓觀眾有在看“狗血論壇熱帖集錦”的即視感,從而削弱了劇情的扎實性,失去原本的情感穿透力。

另一方面,過多的在賣房子的過程中穿插倫理故事,也本末倒置地影響了職業線的展開。《安家》平均四到五集才講完一個買房的故事,使得整個劇情變得拖遝,節奏變得緩慢,熱門話題掩蓋住行業本質,折損了一些行業劇的魅力。

總的來說,在《安家》裡可以看到創作者們對行業劇的努力,但過分誇張的處理方式,又讓劇集顯露出了不少瑕疵。或許《安家》播出後的毀譽參半是一件好事:它帶給行業劇以及類型劇市場的“冷思考”,恰恰也是未來長久發展的新可能。而我們,與其唱衰,不如關注並為他們每一次微小的進步而鼓掌,也為每一次遺留的問題去深刻地反思——究竟要怎麽改進,才能等到行業劇的春天?

— THE END —

作者 | 楊倪

編輯 | 楊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