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豆瓣得罪網友,被打一分,眾網友紛紛聲援流浪地球

文|韋航

豆瓣評分有這麽一個規律:評價高的未必有多好,評價低的是真心差。

但最近有部電影卻不太一樣,那就是大熱的流浪地球,總票房已經突破24億,有券商預計該片總票房將超50億。

然而,作為開年第一科幻巨製,雖然電影號稱是“票房口碑雙豐收”,但在豆瓣上,流浪地球的熱評被隨意更改,評星將原本的四星評價改成打一星,而且沒有看過的人也可以隨意給分。

所以,流浪地球的粉絲也給豆瓣APP打了一星。

近年來,豆瓣的公信力正在不停降低,而流浪地球只是一個開端罷了。

01

流浪地球得罪了誰

中國電影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電影市場,但市場曾經是野蠻粗放的。

從2015到2017年,“小鮮肉+IP+大製作”就能讓投資者賺的盆滿缽滿,電影市場上還出現了粉絲盲目追星、製作人熱衷於用“小鮮肉”吸引眼球、投資方極力追逐“粉絲經濟”等不成熟現象。

這在客觀上,也製造了一種中國電影市場上的怪現象:

品質不高,卻票房高企;罵聲一片,卻上座率居高。難怪馮小剛說:就是因為有很多垃圾觀眾,才形成了那麽多垃圾電影。

頂級流量的確可以為電影保底,退一萬步還有粉絲買單和控評,流量電影的水軍和互黑屢見不鮮。

而吳京和流浪地球的出現,意味著加劇了競爭更加激烈的電影市場。

在此次流浪地球的影評中,網友發現自己點讚了幾個四五星長評,到了第二天就換成一星了,讚還取消不了。

複盤一下,豆瓣先高星騙讚,然後改一星改評論,已有的讚數卻還不歸零,網友不滿想取消給的讚還不能取消。

“我TM記得這id哥們當時說的可不是這個啊!”有網友評論。

這個新操作真是令人大開眼界,老用戶頭一次見過一部電影評分幾天之內一路下滑,票房排片還能逆勢猛增的。

我們不禁要問,吳京和流浪地球得罪了誰?

早在2017年,戰狼2火爆暑期檔,過了一個月,有水軍就把部分粉絲確實過激的言論放出來,當做極端民族主義的證據。

但這次與以往不同,老年人不知道豆瓣,不會搶佔網絡輿論陣地,年輕人曾經為國產爛片感到惡心,碰到流浪地球這麽高品質的電影,豆瓣卻無腦帶節奏狂黑不止,當然要對豆瓣進行反擊。

水軍狂黑流浪地球,但不能掩蓋看一個事實:高品質的製作和劇本是可以獲得市場認可的,中國現象級電影的票房潛力也是足夠大的。

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到這一步,流量為王的時代似乎正在遠去,蛋糕就這麽大,誰晚了,可能真是渣都吃不到。

文化產業最大的特點就是,看上去紙醉金迷,但是泡沫太大,根不夠深,說翻盤就翻盤。

02

被圍攻的豆瓣

2月12日中午,豆瓣正緊急優化產品功能,修改評分後,修改前的“有用”(點讚)數據將被清零。

畢竟繼續任由水軍們無法無天視而不見,最後受損的還是豆瓣自己。

網上曝光的豆瓣騙讚收錢改評,已讓眾多網友憤怒,紛紛前往應用商店給豆瓣打一分。

收錢暫時還沒有實錘,但改評之後讚數不清零,且點讚者沒法撤銷給出的讚,就證明豆瓣在產品層面,故意放縱這種極其惡劣的水軍行為。

因此,豆瓣被打一星一點都不冤,而豆瓣苦心經營的信任度一夜之間被踩了個稀巴爛。

想當初,豆瓣成立於2005年,那時起豆瓣即文藝的代名詞,眾多的小眾愛好者聚集於此。但在2017年之前,文藝是不賺錢的,豆瓣一直沒有找到成熟的商業模式。

電商紅的時候,開設豆瓣東西入口,只是這些聲音都被互聯網中更大的浪聲覆蓋,不知不覺的,網易嚴選和淘寶精品的廣告也進入了APP首頁的列表。

在內容付費一塊兒,豆瓣起了大早,卻趕了一個稍晚的集,豆瓣閱讀曾上線訂閱專欄、電子書,只可惜當時還沒有“內容付費”、“知識經濟”的概念。

在版權正規化後,豆瓣閱讀、豆瓣音樂隨著巨頭進入,後起之秀不斷崛起,發展速度不敵對手。

豆瓣一刻和豆瓣東西,當時是被寄予了商業化的厚望,而如今已宣布關閉。

2014年,豆瓣CEO阿北承認豆瓣在移動端的運作出現了重大錯誤,這三年也被人稱為豆瓣“失去的三年”。

雖然在2014年下半年,亡羊補牢般推出獨立的app“豆瓣”,但依然挽救不回失去的用戶和品牌信譽。

有媒體曾作出統計,在2012年,豆瓣的日均PV可以達到1.6億,而到了2014年年底,這一數字已跌落到3000萬左右。

而日均uv到了2018年是200萬多一些,而微博為一億多——5年過去,創辦於2005年的豆瓣與2009年才開始發展起來的微博之間,前者在日均UV上要比後者差了50倍都不止——如今豆瓣的日均UV只是微博的零頭的零頭。

微博CEO王高飛說,中文網站圈裡面最沒價值的兩群用戶,莫過於豆瓣和acfun的用戶群。

而ACFUN已被快手收購,豆瓣在12年慢發展後,2017年豆瓣CEO阿北在內部信中也提到了豆瓣上市的計劃,以豆瓣時間為核心、以“營利為目標的事業部”,意味著慢發展的豆瓣開始急了。

阿北將豆瓣不賺錢的產品線砍除殆盡,新的商業化嘗試開始上路。

豆瓣市集自營商品豆瓣日歷,售價不足百元,推出時曾被炒到數百元,豆瓣時間上線一周年後,全部內容付費產品營收也達到千萬級。

但豆瓣副總裁姚文壇曾公開表示,豆瓣的商業化進程中,暫時還是廣告的效果“略好一些”。

許久不融資的豆瓣也進一步開展了動作,2018年1月,豆瓣閱讀宣布從豆瓣集團分拆,並完成6000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投資方檸萌影業的背後,有騰訊的身影。

4月,豆瓣音樂與V.Fine Music合並,完成A+輪千萬美元融資。

這一系列資本層面的動作對豆瓣來說算得上“進展神速”,要知道豆瓣上一次拿到融資,還要追溯到2011年8月的C輪5000萬美元。

儘管如此,14年來,豆瓣累計融資金額僅為1億多美元。這與淘票票、微影時代等玩家動輒十幾億元、幾十億元的融資額顯然相形見絀。

03

總結

豆瓣找到了其賺錢的新路,但如何平衡商業化和產品調性也是一個難題。想想幾年前被批評不公正的時候,多少人為其說話。

現在只有冷門電影,非院線電影,老片的還比較有參考價值。其他新上映的但凡稍微熱門點的片子,評分區都烏煙瘴氣。

開公司要恰飯,能理解。但吃的還得聰明低調點,風口浪尖上逆勢而為,是要被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吞沒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