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重慶漁民撈到90公斤鐵柱子,以65元賣給廢品站,專家:價值三個億

引言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地廣物博,資源豐富,歷史極其悠久的古老國家,每個朝代都生產和製造了許多文物。但是,近些年以來,這些珍貴的文物、歷史建築以及歷史遺產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文物的破壞,除了人為因素的原因以外,許多也是由於民間對於歷史文物的保護意識不強,再加上缺乏相應的認識和鑒賞能力,即使發現了珍貴文物也被視為一文不值的“破銅爛鐵”。正如《舉案齊眉》所言:“有眼無珠”一樣,許多人根本看不見這些文物的偉大和重要性,比如重慶就有漁民在江中意外撈出一根鐵柱子,以六十五元賣給廢品站,但是後來經過專家鑒定之後,它竟然價值三個億,這又是怎麽回事呢?

01

自古以來,重慶地區就有許多河道,為了交通運輸便利,因此需要經常修建各種橋梁。隨著市政基礎建設工程改造的步伐加快,許多老舊橋梁也因為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必須給予拆卸。因此就有許多住在江邊的漁民,會趁著橋梁施工的時候,專門在橋下等著“撿廢鐵”,只要聽說江上遊有人在進行橋梁拆卸工程,就會提前劃船去橋下等,哪怕是掉下幾顆螺絲或者幾塊鐵片,他們也會用網撈上來,然後把它賣給廢品站。

02

這一天,漁民老陳從嘉陵江上意外打撈上來一個大家夥,是一個廢鐵柱子,上面長滿了鏽,大約高75厘米,直徑約27厘米,於是立即把它送到了廢品站,等老闆放到秤上稱一下,不得了,竟然重達九十公斤,按照當時的鐵價,廢品店老闆也是非常爽快地給了老陳65元。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這65元那可是一個大數目,老陳也喜滋滋的拿著錢,回到村裡找人炫耀去了。果然,消息傳得很快,這一條“老陳賣廢鐵柱子得了65元”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十裡八鄉,這一不小心還驚動了當地的文物部門。

出於職業的敏感,文物部門工作人員也十分好奇,什麽樣的廢鐵柱子可以這麽值錢,於是派了幾個人趕到到廢品站親自去瞧瞧。在看了看鐵柱子外面的文字之後,工作人員覺得它的來歷非同一般,於是決定帶回去檢測一下。經過商量,最後工作人員用200塊的價格,從廢品店老闆手裡將鐵柱子買了回去。在經過文物專家鑒定以後,果然這根巨大的非鐵柱子不同凡響,據估計大約生產於西漢時期,根據它上面所刻的鳥篆文可以看出來,它是當時漢武帝時期用來修建橋梁所用的鐵橋墩。

據《水經注·渭水三》記載:“秦始皇造橋。鐵墩重不勝,墩乃可移動也”,可見,秦始皇時期就有用鐵墩造橋的歷史。雖然說,鐵在今天是非常常見的材料,但在古代,由於當時的冶煉技術不成熟,許多的鐵器製品非常少見,所以說漢武帝時期這些品質優良的鐵橋墩,對於古代的生產和製作水準來說,具有重大的研究價值和歷史意義。而這個漁民老陳打撈上來的廢鐵柱子,最後經鑒定,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重型鐵器,後經過文物專家進行估價,認為它價值至少是三個億以上,如今這個鐵橋墩,已經成了四川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其實除了這個西漢廢鐵柱子,許多其他的珍貴文物也並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其中最主要原因是由於中國文物的許多知識在民間並沒有很普及,時常有人即使發現了古文物,卻仍然把它們當成廢舊來處理。比如在1957年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陶鷹鼎,當地的農民殷思義在地裡耕種時,無意之中把它挖出來,直接就弄回家做成了一個“雞食盆”,幸虧後來北大的考古專家隊在這裡發現了仰韶文化遺址,殷思義才想起自己以前挖到的“雞食盆”。於是他把陶鷹鼎交給了考古專家,最終這件珍貴無比的文物,才出現在人們的眼前,這還算是一件比較幸運的事情,有許多我們並不知道的古文物,也許在不知不覺間成了一堆廢品。

結語

雖然,國家多年來開展了關於許多珍貴文物的宣傳活動,並且嚴厲打擊盜墓活動,同時也頒布了一系列維護文物的保護法。近年來,老百姓對維護文物,保護文物的意識也進一步得到提高,但是保護文物仍然任重道遠,需要長期堅持。其實讓這些存在的文明,這些歷史的文物有更好的歸宿,也是全社會人民共同的責任。

參考資料:

《中國文物》《中國歷史密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