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祝惠春:金融開放與風險防範“兩手硬”

  金融開放與風險防範“兩手硬”

  祝惠春

  新一輪改革開放,加大金融業開放成為重中之重。理論上說,一個與世界更加互聯互通的市場,市場參與者會更多元化,會增加外部風險的傳遞速度,也給金融監管帶來更嚴峻的挑戰。因此,有人不免擔心,金融業開放會不會影響金融安全?

  其實,大可不必有此擔心。金融是現代產業體系中的關鍵產業。如果金融系統的效率得不到提高,中國經濟的轉型更新將受到嚴重拖累。這才是中國金融安全和穩定的最大威脅。在開放中競爭,將促使我國金融業優化和壯大,有利於打造更富有效率、更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體系。可以說,擴大金融開放,是基於我國發展需要的戰略選擇。

  同時,開放只是影響金融安全的一個因素。金融開放程度高的國家,並不必然金融安全程度低,反之亦然。我們既要擴大開放,又要維護好國家金融安全,金融開放和風險防範並重。金融開放的步驟是穩妥的,還要控制風險,牢牢把握防範化解風險的主動權。

  正如央行行長易綱所言,這一輪的開放措施是在評估各項條件已成熟、監管已到位、數據已到位後才推進的。從根本上說,中國金融對外開放保持著自主、漸進和可控的原則。

  當下,我國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四梁八柱”已完成。金融監管體制重塑,也為防風險夯實了制度基礎。新的監管體制,強調統一監管、監管姓監、管監分離、功能監管、社會價值等新理念,貨幣政策、巨集觀審慎政策、金融監管政策與財政政策協調進一步加強,市場硬約束強化,各種金融關係更規範化和透明化。

  “打掃屋子好請客”,這些變化初見成效。比如,將建設統一的金融業綜合統計系統,健全貨幣政策和巨集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抓緊頒布一系列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等,這些“先手棋”也都為防風險夯實了監管基礎。

  金融開放不是放棄監管,放寬不意味不要監管。相反,外資機構準入或開展業務時,要按照相關法律和內資機構一樣接受審慎監管。我國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遵循3個原則,一是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二是金融業對外開放要與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進程相互配合,共同推進;三是金融監管能力與金融開放度相匹配。

  目前,我國正在加強基於國際標準的巨集觀審慎監管,與70多個國家建立“聯合監管國際溝通機制”。也就是說,外資金融機構也得在央行審慎監管體系下運作。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大力推動金融業擴大開放,高品質發展,將是偉大的轉變,也是驚險的跳躍。牢牢把握防範化解風險主動權,通過擴大開放,中國金融業將會更強大,資本市場將會更發達。

責任編輯:楊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