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點綠成金”創新試驗區初見成效 綠色金融縱深推進

  在五省(區)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迎來“周歲”之際,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有望迎來新一輪擴容。下一步政策層面將在完善標準體系、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切實加強風險防範等方面推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向縱深發展。

  創新試驗區建設初見成效

  “一年來,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初見成效。”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座談會上表示,在綠色金融領域,我國闊步走在國際第一方陣。

  2017年6月14日,國務院第176次常務會議決定在浙江省、江西省、廣東省、貴州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五省(區)部分地方設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標誌著我國綠色金融發展進入新階段。時值綠色金融試驗區“周歲”之際,五省(區)試驗區試點成效明顯。

  陳雨露介紹,人民銀行初步評估結果表明,試點總體方案中85%以上的任務已啟動推進。據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末,五省(區)試驗區綠色貸款餘額逾2600億元,比試驗區獲批之初增長13%,高於同期試驗區各項貸款餘額增速2%。在總量擴大的同時,綠色信貸資產品質保持在較高水準,3月末五省(區)試驗區綠色貸款不良率為0.12%。

  從我國整體綠色金融市場規模來看,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2018年以來依舊保持增長,但增速出現收斂。同時,綠色金融體系建設步伐並未放緩,不論是統計管理制度,還是市場基礎體系,都在不斷加快。這意味著我國綠色金融的發展模式正在從追求更快的發展速度,轉向追求更高的發展品質。

  從政策支持來看,中央和地方都在不斷頒布新政策以提高綠色金融發展水準。央行《2017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披露,央行在開展2017年三季度巨集觀審慎評估(MPA)時,將綠色金融納入“信貸政策執行情況”,並將在2018年優先接受符合標準的小微企業貸款、綠色貸款,作為信貸資產擔保品進行評估,用於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和常備借貸便利。此外,央行此前決定適當擴大中期借貸便利(MLF)擔保品範圍,將綠色和“三農”金融債券、優質小微企業貸款和綠色貸款等納入其中。

  在政策激勵下,金融機構紛紛投身於綠色金融。銀保監會數據顯示,國內21家主要銀行機構綠色信貸呈持續健康發展態勢。綠色信貸規模保持穩步增長,從2013年末的5.20兆元增長至2017年6月末的8.22兆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綠色金融的建設發展中,不僅是國有大行和股份行,地方性的小型城商行也發揮了自身的“光”和“熱”。以湖州銀行為例,不斷加大融資模式創新。比如,落地湖州市首單投貸聯動業務,助力綠色科技企業快速成長;加快綠色資產證券化進程,整理兩單約30億元綠色信貸資產包;籌備發行綠色債券,計劃年內發行15億元中長期綠色債券。

  可持續能力有待提高

  在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取得諸多成效的同時,也要看到綠色標準不統一、缺少基層金融機構綠色架構、缺乏專項貨幣政策激勵工具、可持續能力有待提高、盈利能力有所欠缺……都是綠色金融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難題。

  陳雨露認為,無論是從試驗區角度,還是從全國來看,當前綠色金融發展面臨著一個突出挑戰,即綠色金融發展的可持續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一些綠色項目難以有效內生化,投資回報率不高、對市場吸引力不足。如果綠色金融不能體現自身可持續發展,意味著需要政府源源不斷地投入,這既不符合市場經濟基本原則,也違背了綠色金融發展初衷。

  同時,綠色金融發展的配套政策有待健全。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王亞聯坦言,綠色項目投資周期長、收益率偏低,綠色認證成本高,綠色項目融資貴、融資難的問題比較突出。江西處於欠發達省份,對擔保增信、財政獎補、風險補償等支持力度有限。

  另外,貴州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主任李瑤認為,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綠色金融,相繼頒布了一系列鼓勵和支持政策,但大多停留在部門規章和指導性檔案,尚未形成完整規範的政策法律體系,為綠色金融發展提供制度性保障。

  從管理體制來看,魯政委表示,國內對於綠色金融的管理體制較為粗糙。對綠色金融的界定僅體現為一個應用領域的分類,而監管制度更多是提出了對綠色金融的監管要求或者說約束性要求,比如募集資金只能投向綠色領域,資金全流程運用需要披露,項目需要綠色認證等,而激勵方面的政策較少。更重要的是,目前監管體系下,尚未在“綠色”與“金融”之間形成有機的、內在關聯。要真正激發綠色金融的內在力量,需要找到一種激勵相容機制,使這兩個具有巨大價值的領域產生關聯。

  業內人士提出,綠色融資工具門檻較高,難以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一方面,綠色產業投資對資金的需求均具有投資數額大、投資期限長、初期回報率低的特徵;另一方面,現有綠色金融產品種類較少,尤其是綠色直接融資工具對發行人主體資質要求較高,大部分中小企業難以達到發行綠色債券的門檻,享受不到發行綠色債券帶來低利率的好處。

  此外,在東方金誠信用綠色金融部負責人方怡向看來,綠色項目的評級、評估技術體系有待優化。目前國內多家機構開展了環境風險壓力測試、綠色債券評級、認證評估等分析工具,並在綠色金融領域開展相關應用。但這些分析工具對於不同類型的綠色金融項目以及綠色金融產品的實用性還具有較大局限性。對於綠色項目的環境效益對項目的財務現金流影響的量化分析存在很多困難,需不斷優化綠色項目風險與收益的評估、評級體系,真正實現將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因素納入到項目評估、評級以及投資決策系統。

  多路徑探索發展之路

  發展綠色金融既需要“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基層探索。諸多業內人士坦言,綠色金融沒有現成的模式,必須開展大量的探索與實踐,先行先試,敢於“改”、敢於“創”。

  陳雨露表示,人民銀行正在協調各部門深入研究開展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建設工作,推動商業銀行探索建立綠色信貸環境效益交易機制、建立綠色金融行業自律機制、優化綠色信貸巨集觀審慎評估等事項。

  金融科技在綠色金融發展中必不可少。中國金融學會綠金委主任馬駿表示,綠色金融運行成本比普通金融更高,因為要識別定義、認證什麽是綠色資產需要較長時間。通過金融科技在綠色金融中的運用,能將認證過程自動化,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方式降低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已有機構將金融科技應用於綠色金融領域。比如,興業銀行去年底上線了業內首個自主研發的綠色金融專業支持系統。借助該系統,通過客戶分級管理、沙盤客戶跟蹤、業務數據挖掘分析,深挖客戶需求,進而實現對綠色金融客戶的定製化服務。

  “多元化的正向激勵機制是綠色金融發展的助推器。”李瑤認為,發展綠色金融既要發揮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也要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政府兩方面支持作用,通過實施財稅、金融、產業、環保等綜合配套政策,大力推動綠色金融體制機制創新,提高綠色項目投資回報率與融資可獲得性,實現綠色金融發展的商業可持續性。

  就綠色項目天然存在的期限錯配問題,魯政委建議,需運用定向降準加以解決。以水汙染治理為例,項目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收益只能緩慢回收,因而天然存在“短借長投”特徵,期限錯配問題比其他領域項目更為嚴重。“考慮到綠色項目收益較低、期限較長,對於綠色項目融資,應參照小微、‘三農’的操作模式進行定向降準。因為目前只有定向降準的資金是無期限的長期資金,且相比發行綠色債券等債務性融資工具,定向降準的資金成本更低。”

  另外,資產證券化也是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方式之一。馬駿介紹,全球綠色資產大部分是在銀行資產負債表內以貸款形式存在,全球機構投資者無法獲得足夠的綠色資產進行投資,所以應推動綠色資產證券化,通過證券化方式打通機構投資者手中的資金和綠色資產之間的橋梁。

  除資產證券化以外,方怡向認為,在綠色金融領域,綠色基金、綠色IPO、碳金融及環境交易市場等領域有較大發展太空。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國家,碳金融產品必將成為綠色金融的重要創新產品。此外,未來實施汙染物排放、水資源使用、能源使用的總量控制將是一項重要管理手段,汙染物排放權、用能權、用水權抵質押及權益交易金融產品也將是綠色金融發展的重要領域。

責任編輯:張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