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特斯拉將上調自動駕駛功能價格,還可能調整在華售價

最新消息,一周後左右的8月16日,特斯拉(Tesla)將上調自動駕駛功能價格,目前配備EAP(增強輔助駕駛)的車輛選購完全自動駕駛功能(FSD)需2.78萬元,在此之前價格為5.6萬元。

在多數車主抱怨這項功能“太貴”的同時,外媒稱,因為匯率原因,特斯拉正考慮從9月份起上調在華車輛價格。但價格變化的具體細節沒有被披露。

對期待國產特斯拉的車主另一個不幸的消息是,8月6日,上海自貿區新片區正式公布,特斯拉超級工廠所在的臨港區在新的自貿區片區內。這意味著國產Model 3要像進口車一樣繳納關稅,在價格上不會有太大的降價空間。

雖然特斯拉剛剛宣布上海超級工廠建設順利,預計今年年底可正式投產。但巨虧難止仍讓特斯拉痛在深處,病急亂投醫,這或許可以回答特斯拉混亂的市場策略從何而來,但中國市場能否成為特斯拉的救命稻草?

特斯拉要背川普的鍋?

在美國政府給中國貼上“匯率操縱國”的標簽之後,兩國間的貿易談判再次面臨風險,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也在十年間首次突破7元。人民幣貶值之前,美國總統川普威脅稱要從9月1日起,對中國另外價值3000億美元的商品增加10%的進口關稅。

據外媒報導,知情人士稱,鑒於人民幣匯率的不穩定性,特斯拉正考慮從9月份起上調在華車輛價格。由於計劃尚未公布,知情人士未提供價格變化的具體細節。特斯拉方面表示,不排除這種可能。

特斯拉目前主要從美國進口汽車到中國,上述消息對公司來說無疑是不利的。如果特斯拉調價計劃真的實施,將是自近期人民幣貶值以來,進口商首次進行價格調整,這也意味著跨國車企等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摩擦導致特斯拉在過去一年中多次因關稅變化而多次調整電動車價格。

或許正如一些自媒體所言,混亂的市場策略正是特斯拉的策略。

馬斯克的野心:押注中國

8月7日,特斯拉官方微博宣布,上海超級工廠建設順利,其動工至今僅7個月,預計在2019年年底正式投產。

此前,特斯拉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最新季度申報文件,其中披露公司與上海當地政府簽署了為期50年的土地租賃協議。申報文件披露,特斯拉需要在未來5年內完成對上海工廠140.8億元的投資。同時,從2023年底開始,特斯拉上海工廠每年須上繳22.3億元的稅收。

據上海臨港管委會相關人士透露,特斯拉上海工廠項目總投資500億元,第一期投資160億元,初期先建成組裝產線,以最快實現“國產”。按規劃,這座超級工廠將集研發、製造、銷售等功能於一體,預計在2-3年建設之後,達成50萬輛純電動整車的年產能。

“特斯拉未來的全球總部應該設立在中國,而特斯拉未來的CEO也應該是中國人。”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曾表示。他還曾透露,特斯拉計劃2019年以一種“資本高效”的方式在中國開始本土生產,所生產的車輛將只在中國銷售,並且中國工廠所生產的特斯拉將只針對本土消費者設計。

種種跡象顯示,“中國標簽”成了特斯拉押注最大的一步棋。

拷問特斯拉:虧損現實與一波三折的自動駕駛

但問題是,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速放緩、搶食者不斷加入的背景下,特斯拉能靠“國產”快速止損嗎?

2019年二季度,特斯拉淨虧損達4.08億美元。年初至今,特斯拉股價跌幅超過30%。虧損難止,仍舊是特斯拉最大的挑戰之一。

隨著Model 3成為最走量車型,曾經作為主力車型的Model S和Model X銷量明顯放緩,越發後繼無力。自2018年7月以來,特斯拉已經進行了5次不同程度的價格調整,最近發生的一次調價在今年7月16日。特斯拉下調了Model 3、Model S和Model X部分版本車型的價格。

與馬斯克對自家全自動駕駛功能頗為看好對比鮮明的是,特斯拉全自動駕駛功能一波三折的“打臉”遭遇,特別是安全性問題受到大眾反覆拷問。

2016年1月,一輛處於自動駕駛狀態的特斯拉Model S在京港澳高速邯鄲段行駛時,與前方道路清掃車發生追尾事故,司機不幸身亡。2018年3月,一輛處於自動駕駛模式的特斯拉汽車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路障處墜毀,一名38歲男子當場死亡。今年5月29日,一輛開啟自動駕駛模式的特斯拉Model S,在加州拉古納海灘市的公路上,撞上了一輛停在路邊的警車。

頻頻發生的事故,讓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功能被推上風口浪尖。儘管特斯拉方面表示“使用自動駕駛功能的駕駛員每英裡發生的事故比沒有使用自動駕駛功能的駕駛員少”,但這一說法並未得到美國獨立安全研究機構的支持。

有分析認為,目前全球範圍內的自動駕駛水準尚處在由L3向L4級突破的階段,當前所有車輛上搭載的自動駕駛功能都只能起到駕駛輔助的作用,特斯拉的對自動駕駛的過度宣傳極易導致消費者將自動駕駛與無人駕駛混為一談。

瑞銀分析師科林·蘭根預計:“特斯拉下半年虧損將會增加,因為交付可能會放緩,而價格的變動將會持續影響利潤率。”

綜合每日經濟新聞、蓋世汽車、新浪科技等報導

作者:趙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