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陳清泰:2030年,國內自動駕駛汽車保有量將達到8000萬輛

1月12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9)全球零排放與全面電動化大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率先發表了主題演講。

在陳清泰看來,電動汽車是工業革命中的新一輪變革,能夠破解能源和交通難點。未來我國汽車市場將很長一段時間處於增長期。同時,電動汽車自身發展到一定程度,必須從制度上和技術上使得電動化與新能源對接,並把電動化的全產業鏈放在綠色的基礎之上。

以下是陳清泰的主題演講,該內容由雷鋒網整理編輯(有刪減):

1、汽車革命與能源革命協同,大幅度改善能源結構

我國石油消費連年增長,而自產原油連年下降。中石油研究院的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將突破70%,能源安全問題已經不容忽視。現在我國每千人保有汽車約160輛,未來一段時間仍處於增長期。如果僅僅依賴石油,能源安全將成為重大問題。

可喜的是,與汽車電動化並行的是可再生能源的迅速發展。電動汽車規模化發展需要強大電力的保障;而較大規模可再生資源則有賴於消納和存儲間隙電能的觸電能力。

兩者通過能源互聯網的銜接將產生巨大的協同效應。如2016年僅全國風電量就可滿足超過1000萬輛電動乘用車全年充電量需求;未來的電動汽車因其數量龐大,總體有強大的儲放電能力,足以保障可再生能源充分發展。

2、電動化需要放在綠色化的基礎上

2010年前後,加州政府率先推行汽車零排放積分政策;中國很快就把新能源汽車上升到國家戰略。

2016年歐洲多國政府提出限售傳統燃油車時間表。

2017年歐盟提出更加嚴格的排放標準,要求2025年新型客車和輕型車百公里二氧化碳排放減少15%2030年減少30%,倒逼汽車產業轉型。

208年7月,英國交通部發布了147頁、46個要點的“零排放之路”的方案,助推市場實現2040年停止傳統燃油車銷售的過渡。該方案目標具體,配套措施具備,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使英國的交通零排放率先從規劃進入到實施階段。

汽車動力技術轉型原本是技術和市場推動的正常過程,但諸多國家的政府卻一反常態,一而再再而三的出手乾預,竟成了這輪汽車動力技術變革的第一推動力。

究其背後,拯救地球的緊迫性、兌現巴黎協定的承諾、大幅度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實現綠色出行是各國政府高度一致性行動的初衷。

因此,電動汽車發展到一定程度,必須從制度上和技術上使電動化和新能源對接,並把電動化的全產業鏈放在綠色化的基礎上。

可以預期到2025年前後電動車的性價比超過燃油車,太陽能和風能等發點發電成本低於化石能源,市場將以強大的力量驅動電動汽車的發展和能源結構的轉型,以日益加快的步伐走向零排放公路交通。

3、共享出行有望重構城市出行

傳統的以私家車為中心的城市交通體系已經成為大城市病的頑症。電動車家互聯網加自動駕駛搭配為再造城市交通體系開拓了新的視野,展現了新的前景。

多項研究報告表明,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的電動汽車將是共享出行的人均公里成本下降45-82%。

自動駕駛、共享出行可以自行移動到出行需求點,實現無縫接駁。人、車、路線設施實時共享交通資訊,使出行效率提高。

在中國,很多消費者生活在互聯網上,他們越來越接受“少擁有、多分享”的理念。

共享汽車以不同的方式滿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例如2018年,僅滴滴計程車就在全國430個城市為5.5億用戶提供了超過100次的移動出行服務,平均每天超過了100次移動出行服務,平均每天超過2700萬次。

4、跨界技術和造車新勢力的加入增強了創新活力

我國電子信息和互聯網企業有較強的意願通過創新滿足把不同軟硬體結合的要求。

在跨界技術和造車新勢力參與下,重新定義未來的汽車,可以確保電動化的汽車把穩定網聯化、智能化的方向,很好地實現與未來的對接。

5、協同發展需要加強頂層設計

有關方面預計,2030年我國電動汽車產銷將超過1500萬輛,不同級別自動駕駛基本普及,保有量達到8000萬輛。

該預測將變成現實,涉及能源結構的調整,智能電網的建設,交通基礎設施的更新,新一代移動通信的支持,產業鏈的調整,標準法規的調整,以及就業崗位的轉移等,是一場波瀾壯闊的工業革命。

我國集合比任何一個國家對這一輪汽車革命都有更加熱切的期待。這次汽車顛覆性變革的底層技術是可再生資源,是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高度融合。

而這幾個方面恰恰是我國近幾年發展狀況良好的新興領域,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如果把握好,我們將有望成為一個贏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