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物種入侵:專家預測在危害區域達2億畝 重點危害5000萬畝

蛾口奪糧

本刊記者/鮑安琪

最近,每到傍晚,雲南省芒市風平鎮芒波村村民方玉喊就背著藥械,來到地裡,給玉米噴灑農藥。相比往年,今年她噴藥格外小心,不時把農藥直接滴到玉米芯中,以期達到更好的殺蟲效果。

方玉喊試圖殺死的害蟲叫草地貪夜蛾。今年1月,它首次被發現入侵中國雲南,後相繼在西南、華南地區出現,同時快速向北遷飛擴散。

《中國新聞周刊》從農業農村部了解到,截至5月24日,草地貪夜蛾已蔓延至雲南、廣西、貴州、廣東、湖南、海南、福建、浙江、湖北、四川、江西、重慶、河南、安徽等14個省(區)、528個縣(市、區),已查實發生面積191萬畝。

草地貪夜蛾繁殖力強、取食作物種類多、遷飛速度快、擴散距離遠、防控難度大,嚴重威脅玉米生產安全。5月24日,農業農村部召開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視頻會議,安排部署防控工作。會議強調,做好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堅決遏製其暴發成災,事關實現全年糧食生產目標,事關穩定經濟社會大局。

來勢洶,危害大

草地貪夜蛾俗稱秋黏蟲,是一種原產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遷飛雜食性害蟲,2017年被列入世界十大植物害蟲“黑名單”。

這種害蟲於2016年傳入非洲,並迅速在撒哈拉以南44個國家蔓延,導致非洲及亞洲部分區域玉米、甘蔗等作物減產20%至30%,重者毀種絕收。2018年7月,草地貪夜蛾開始陸續傳入葉門、印度、斯裡蘭卡、孟加拉國、緬甸、泰國、老撾、越南、中國等亞洲國家。2018年8月,聯合國糧農組織就草地貪夜蛾發出全球預警。

雲南省普洱市江城縣植保植檢站站長楊學禮,是我國最早在田間發現草地貪夜蛾的農技人員之一。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去年12月26日,他在田間進行例行越冬檢查時發現此蟲,但當時並不認識,以為只是螟蟲。今年1月3日,收到全國農技中心印發《關於做好草地貪夜蛾侵入危害防範工作的通知》,在查看相關資料後,懷疑是草地貪夜蛾入侵。1月11日,全國農技中心接到報告後,專門派專家到江城縣鑒定,最終確認是草地貪夜蛾。這也是這一害蟲在中國首次被發現。

《中國新聞周刊》從全國農技中心病蟲害測報處了解到,除危害玉米外,目前全國發現數萬畝面積甘蔗也受到影響。該負責人表示,草地貪夜蛾分為玉米品系和水稻品系,此次入侵我國的草地貪夜蛾屬玉米品系危害玉米、甘蔗、高粱,暫未發現危害水稻的情況。

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王振營,是國內第一位關注到草地貪夜蛾的玉米害蟲專家。他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表示,草地貪夜蛾有很強的遷飛能力,遷飛距離遠、速度快,在氣流的幫助下,可以乘風遠距離飛翔。

2018年8月草地貪夜蛾到達印度,11月就飛到了孟加拉國,12月繼續向東,到達泰國、緬甸。今年1月,草地貪夜蛾從緬甸侵入雲南普洱,隨後在德宏和保山也發現了它們的蹤跡。

除遷飛能力強外,草地貪夜蛾繁殖力也很強,一隻母蛾每次可產卵100~200粒,一生可產卵900~1000粒,相當於普通菜蛾的10倍,且每個卵只要2~3周的時間就可長大繁殖。同時,由於是外來入侵物種,在我國缺乏天敵,這也為草地貪夜蛾繁殖提供了條件。

王振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雲南以往發生過多次外來物種入侵事件,但由於草地貪夜蛾遷飛能力強、繁殖力強、缺乏天敵,致使防控上難度較大、來勢凶猛;同時,草地貪夜蛾危害農作物玉米,關係到國家糧食安全,因此此次蟲災受到高度重視。

據全國農作物病蟲測報網監測,目前草地貪夜蛾侵入的前沿陣地已到淮河流域的河南和安徽南部,主要以3、4齡幼蟲為主。以當前的氣溫,兩周以後將進入成蟲羽化高峰,6至7月,將有大量成蟲陸續遷飛入侵黃淮海、華北地區,乃至東北和西北地區,防控形勢十分艱巨。

可防可控

王振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由於草地貪夜蛾是新入侵害蟲,國內尚無登記農藥可用。據悉,目前中國農科院吳孔明院士帶領的團隊已經完成了21種常用化學農藥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治效果評價,篩選出了一批對草地貪夜蛾高效、低毒的化學農藥用於應急防治。同時在殺蟲燈誘殺技術、性誘劑監測與誘殺技術、生物農藥選用等方面也開展了相應研究工作。

王振營表示,農藥防控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在使用農藥方面,可參考聯合國糧農組織防控草地貪夜蛾指導手冊及國外登記防控農藥,早期施用多殺菌素和Bt等生物農藥,發生嚴重的地塊施用甲維鹽、氯蟲苯甲酰胺等藥劑進行防治。

今年3月,農業農村部發布《2019年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方案(試行)》指出,應抓住低齡幼蟲的防控最佳時期,施藥時間最好選擇在清晨或者傍晚,注意噴灑在玉米芯葉、雄穗和雌穗等部位。

王振營提醒,草地貪夜蛾具有很強的抗藥性,在用藥的時候,要注意輪換和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方式的殺蟲劑,根據田間種群監測及經濟為害水準來決定是否需要防治,避免頻繁用藥;還要根據農藥使用說明書推薦的濃度和劑量進行適量噴施,以延緩草地貪夜蛾抗藥性的產生。

楊學禮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會推薦農戶下午4點半後施藥,並嚴格按照農藥標簽用藥量及注意事項進行施藥,不可隨意加大用藥量、隨意混配用藥,以防藥害及藥效降低的現象發生,嚴重時造成環境汙染。

針對國內目前尚無草地貪夜蛾登記農藥的情況,王振營向《中國新聞周刊》透露,由於抗蟲形勢嚴峻,目前相關部門正在加速對草地貪夜蛾適用農藥的登記審批。

在監測預警方面,全國農技中心病蟲害測報處薑玉英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目前主要使用燈誘、性誘方式進行監測,在雲南、廣西等西南省(區)設立重點監測點,結合高空測報燈和黑光燈監測成蟲遷飛數量和動態。在華南、江南、長江中下遊、黃淮海、東北地區開展燈誘、性誘監測成蟲發生情況。

雲南省普洱市植保植檢站站長劉永昌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由於草地貪夜蛾是外來物種,很多農戶一開始會“病急亂投醫”,噴灑農藥效果不好。地方上對農戶組織了培訓,普及防治方法。為防止噴灑不到位,當地還組織農戶在一定的時間內,拉網式統一噴灑農藥,力爭避免出現噴灑“死角”。

王振營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在中國,草地貪夜蛾潛在危害面積很大。他提到,5月24日的視頻會議中指出,草地貪夜蛾預測發生區域將達到2億畝以上,重點發生危害區域將超過5000萬畝。

不過,由於我國發現早,且一直進行了較為成體系的防控措施,目前來看草地貪夜蛾蟲災可防可控。

一場持久戰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所博士研究生趙勝園已在雲南進行了四個多月的監測、研究工作。目前,在當地完成了21種常用農藥的防治效果評價,確認了氯蟲苯甲酰胺、甲維鹽等農藥的田間防治效果。趙勝園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按照科學方法進行防治的地塊,幼蟲已經得到有效控制,玉米長勢良好。

但趙勝園也表示,當前對於成蟲的控制,難度較大。由於成蟲可以飛、活動能力強,用化學手段防治可行度低。趙勝園說,目前對成蟲的控制主要采取燈誘、性誘的方式,讓成蟲自投羅網,但這兩項技術目前仍不是很成熟。

同樣在抗蟲一線的楊學禮則感受到,抗擊草地貪夜蛾是一場持久戰。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一方面幼蟲隨時可能孵化出來,另一方面成蟲隨時飛來,這都使得防控難度較大。

楊學禮說,目前藥效能持續多久,尚不清楚。藥效一旦過去,如果施藥不及時,很可能就會再次造成危害。同時,雲南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玉米。這也為草地貪夜蛾提供了全年的生存、繁殖空間。

此外,打持久戰也意味著一直需要施用農藥。雲南省普洱市江城縣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農技人員向《中國新聞周刊》表達了擔心,不斷施藥,農戶生產成本、人力成本會增加,也與當前減少農藥的要求相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