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藝術家們的影像檔案

法國人文攝影大師羅伯特·杜瓦諾(Robert Doisneau, 1912-1994),是20世紀40至60年代“法國人道關懷攝影”巔峰期最著名的代表人物。

與美國人道關懷攝影(尤其族群的社會性議題)和馬格南攝影社的人道關懷攝影(全人類議題為主)不同,“法國人道關懷攝影”以維護法國人文與文化為本,在攝影史上自成一家:二戰後,“法國人道關懷攝影”從廣義的“人道關懷攝影”中抽離,以法國本位主義而與「馬格南攝影社」有所區別,彰顯法國人不為戰事所影響的尊貴氣質與文化傳承。

作為與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齊名的法國傳奇攝影大師,羅伯特·杜瓦諾的作品不同於布列松雲遊四海拍攝的嚴肅影像,他隻以他所居住的巴黎為創作基地,作品風格也更加輕鬆、詼諧而溫情。杜瓦諾一生穿梭在巴黎街頭,為世人留下了包括傳奇之作《市政廳前之吻》在內的超過40萬張珍貴的巴黎影像,甚至被稱為“巴黎的眼睛”。

Atelier Robert Doisneau

事實上,杜瓦諾的人像作品也不容錯過。在蒙帕納斯藝術家雲集的黃金年代,羅伯特·杜瓦諾自1937年開始就獲得了訪問在巴黎工作的藝術家們這一非常好的機會。他不僅開始進入巴黎文藝鼎盛的咖啡館,拍下薩特、西蒙娜·波伏娃、阿爾貝托·賈科梅蒂等人流連其間的一幕幕,還造訪了畢加索、費爾南·萊熱、科萊特、讓·丁格利、羅貝爾·卡皮亞等藝術家的工作室,用鏡頭捕捉了他們居家、室外或在工作室內各種各樣的私人時刻。

Atelier Robert Doisneau

1952年,杜瓦諾來到畢加索位於法國南部的家,拍攝了一系列畢加索的居家照片,其中《畢加索的麵包手》成為經典。

Atelier Robert Doisneau

而當時拍攝的那張畢加索雙手貼住窗戶的照片則登上了《生活》雜誌的封面。

「LIFE:看見生活」經典攝影展

正在 Modern Eye 熱展當中

1954年,杜瓦諾在萊熱工作室置萊熱於交迭的畫作間,在指針性的人與符號的圖案間,幾乎看不到藝術家本人的存在。

Atelier Robert Doisneau

而1959年,杜瓦諾拍下了讓·丁格利被自己的煙霧作品罩住臉的瞬間。

Atelier Robert Doisneau

還有更多當時在巴黎的藝術家們都在杜瓦諾的鏡頭裡留下了珍貴的影像,創意兼具超現實主義與劇場型態。這些黑白照片記錄了那一個時代的情懷,也見證了這些藝術家們創作出傑出藝術品的過程。

Atelier Robert Doisneau

Atelier Robert Doisneau

Atelier Robert Doisneau

Atelier Robert Doisneau

Atelier Robert Doisneau

Atelier Robert Doisneau

Atelier Robert Doisneau

Atelier Robert Doisneau

Atelier Robert Doisneau

Atelier Robert Doisneau

2008年,Flammarion集結杜瓦諾當時拍攝的藝術家們的肖像照片,出版了Portraits of the Artists(《藝術家肖像》)。這本攝影集包含了以往從未發表過的珍貴照片,也分享了杜瓦諾對這些藝術家作品和生活的個人看法。書中的人像攝影作品包括了很多當時最為知名的藝術家—畢加索、大衛·霍克尼、賈斯培·瓊斯、索爾·斯坦伯格、馬塞爾·杜尚、勒·柯布西耶、藤田嗣治等等。當然還有一些彼時籍籍無名,等待著日後被發現的藝術家。

Doisneau: Portraits Of The Artists

by Robert Doisneau

185pages, 24.9 × 32 cm

Flammarion, 2008

而在國內,肖全被稱為“中國最好的人像攝影師”。這個讚譽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我們這一代》這本出版於1996年的大型攝影集,它囊括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文學藝術界風雲一時的知名人物,包括張藝謀、陳凱歌、薑文、何訓田、譚盾、北島、王安憶、史鐵生、陳村以及崔健等等。

我們這一代

攝影:肖全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

肖全歷經十餘年才拍攝完成《我們這一代》。這些年裡,他遍訪散落在中國各地的藝術家、文學家,懷著對同代人命運的關懷,懷著對人本身的同情和熱愛,像一道和煦的陽光輕柔地穿過這一代人的生活,用他手中的相機為每一位被訪者投射下一幅溫存的造像。

肖全對人物性格的精準把握,以及他與這一代人廣泛密切的交往,也使得他的照片集超越了個人行為的層次,而成為具有社會意義的影像工程。肖全,用他的溫情和執著,見證了這一代人的生存,折射出了他們的痛苦與歡樂,彷徨與堅持,而在這一切之上,是對生命的永恆關懷。

肖全 攝

肖全 攝

肖全 攝

肖全 攝

肖全 攝

肖全 攝

肖全 攝

肖全 攝

肖全 攝

肖全 攝

Portraits of the Artists(《藝術家肖像》)和《我們這一代:歷史的語境與肖像》,仿佛是兩位攝影師為法國與中國特定時代裡的藝術家們分別進行的一次影像建檔,這或許就是肖像攝影有別於其他類型攝影的社會意義和人文價值所在吧!

肖像攝影幾乎與攝影術同時誕生,是人們最司空見慣的攝影形式。在科技和攝影產業的發展洪流當中,肖像攝影雖一直保持著它在攝影屆的價值和地位,卻免不了由於表面形式的單一而一度在普通大眾中被相對冷落。而如今媒介時代已經正式來臨,當照相機不再是稀有之物,人人皆可拍攝以自娛時,人們反而又回到了對傳統工藝的探索而非照片效果的追求,而肖像攝影作為最傳統的拍攝方式也重新被越來越多地推崇。不過分執著於視覺衝擊力,而是更多成為精神化身的肖像攝影也確實擁有其他藝術形式不可替代的特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