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潮”興起,國貨的春天來了?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黨報評論君。

把大白兔奶糖的香塗在手上,將六百年故宮的美抹在臉上,把六神花露水的味揉進酒裡,除此之外還有瀘州老窖香水、青島啤酒外套、老乾媽衛衣、馬應龍唇膏……觀察最近的流行指數,一股“守得住經典、當得了網紅”的國貨新潮流吸引了眾多目光,傳統品牌和潮流文化之間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件事。

“國潮”的熱度,跟年輕的態度息息相關。無論是“種草”的國貨商品,還是“燃爆”的國產影視,抑或是“複興”的國粹國風,這些涵蓋衣食住行的國潮品牌,既滿足了時尚的追求和個性的張揚,又凸顯了文化的內涵和價值的回歸,這和當下年輕人的消費偏好不謀而合。有態度又實用,有情懷又個性,有質感又新潮,附著在潮流中的情感訴求、價值歸屬和社群認同,讓“國潮品牌”收獲了大量的新生代消費群體,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但是,“國潮”並非“橫空出世”,也不是簡單的“複古懷舊”,相反擁有深厚的底蘊、內在的邏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國潮”的興起,其實就是國貨的崛起。從美食飲品到服裝美妝,從電影電視到文創周邊,“國潮”裡總能發現老字號的新面孔。曾經,“進口”還是品質的象徵,國貨只是不得已的“替代品”。然而時至今日,買國貨、用國貨、曬國貨的人不少,走出國門、揚帆出海的國貨也越來越多,背後依靠的正是沉澱的口碑、穩定的質量和創新的態度。當撕下“老土”“過時”的標簽,一件件情懷與時尚跨界融合的國產商品、一個個跟跑並跑乃至彎道超車的國貨品牌應運而生,自然就成了消費者驚喜之後的購物首選。

對曾經的歐美潮、韓潮、日潮多羨慕,對今天的“國潮”就有多珍惜。實際上,消費既是一個經濟現象,也是一種文化概念。如果說國貨是這股時尚潮流的物質基礎,那麽廣泛的文化認同和強烈的文化自信就是這個流行趨勢的精神內核,讓“國潮”在廣大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當中產生了巨大的穿透力。盤點“國潮”層出不窮的素材、形象、符號、題材乃至理念,植根於新中國70年的風雨歷程,也源自於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礦藏。可以說,品牌是載體,文化才是語言。“國潮”不僅打開了廣闊的市場,也打開了不少人或妄自菲薄、或自慚形穢的心扉。因為它讓更多新生代消費者有理由相信,只要增強文化自信、保持文化自覺、涵養文化內涵、挖掘文化價值,潮流可以土生土長,時尚就能風起本土。

當然,被“種草”就可能會“踩雷”,火爆的“國潮熱”其實也有隱憂。比如,一些現象級潮牌做工粗糙、製作簡陋,只在包裝上主打國風元素和國貨情懷;有的爆款產品山寨抄襲、過度行銷,與真正的歷史意蘊和文化味道相去甚遠。這些不和諧的音符,正在破壞“國潮”不斷迭起的樂章。無論是對消費者還是生產者來說,消費潮流能否經久不衰,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市場是否能夠良性發展。倘若把“國潮”當噱頭、拿文化做外殼,隻堆砌元素符號不深耕核心價值,那麽再熱鬧的潮流長此以往也將難以為繼。由此而言,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必不可少,行之有效的行業規範也勢在必行,這些理應成為各方立足當下、著眼未來的共識。

就在最近,一部脫胎於中國本土神話的動畫電影叫好又叫座,一部打著中國本土標簽的科幻電影失望又失利。這樣的鮮明對比,更加凸顯“國潮”來之不易、維系之艱。唯有以更高的追求、更嚴的標準、更好的水準製造國產商品、挖掘國貨價值、呵護國產品牌,市場才會繁榮不止,“國潮”才會澎湃不息。

這正是:

風起本土潮澎湃,

競當街上最靚仔。

不畏歐美日韓來,

種草踩雷莫自嗨。

晚安。

(文 | 盛玉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