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同治死於天花,對大清象徵著什麽?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師若可

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備,無往而不勝,三者不得,雖勝有殃。

在滿清和大明的對決中,積弊成疾的大明王朝似乎處於弱勢,尤其是在袁崇煥被斬首後,天時、地利、人和,大明幾乎都沒了。

如此局勢,滿清攻佔中原應不是難事,然而卻一打就是十幾年。

一,皇太極的苦惱

翻看《清史稿》會發現,皇太極與大明的對戰多發生在春冬兩季。及至盛夏,便班師回朝。

乍一看,這有悖於作戰的常理,冬天明明是休養生息的季節,而夏秋季節正是作戰的好時節,皇太極卻偏偏選擇在冬天作戰,顯得不合時宜。

但是細究之下,你就會發現,皇太極之所以這樣做,是有其苦衷的。而皇太極的苦衷正是源於中原爆發的一場瘟疫——天花。

當時的人們對天花束手無策,只要感染就必然喪命。皇太極從1626年繼承汗位便開始與大明的對戰,一打就是十幾年,每次作戰只要與大明軍隊接觸,士兵們就會感染天花,滿軍因此損失慘重。

為了避免軍隊感染天花,皇太極只好選擇每年冬季,天寒地凍的時候出兵。

這種局面導致清兵一直到1644年才攻破明朝,入主中原,而皇太極也在進入中原的前一年病逝。

不僅如此,皇太極的兄長禮親王代善,有三個兒子死於天花;弟弟英郡王阿濟格的兩個妻妾均感染天花而亡;弟弟豫親王多鐸,也於順治六年三月天花流行時染病,被奪去生命,時年36歲。

二,順治的駕崩

愛新覺羅·福臨,清朝入關後的第一個皇帝,本應大展宏圖的他,卻在24歲時便溘然長逝。而關於他的死,在清朝內廷的皇家檔案中,卻只有一句話,“丁巳夜子刻,上崩於養心殿”。

清廷對於順治帝的死因隻字未提,這讓後世對順治帝的死產生很多疑問,甚至有順治帝因愛人之死而遁入空門的說法。

翻閱《清史》,順治八年冬,順治帝曾到河北遵化打獵。順治帝的這一行為這讓人很不解,按理來說,皇帝外出打獵一般都是在秋季,而這次卻突然改到了冬季。

原來,這年冬季京城爆發了天花瘟疫。所以可以肯定,所謂的行獵,不過是官方說辭,事實上,順治帝是躲避天花去了。

《清史》曾有“近日逗疹甚多,朕避處淨地”的記載,可見順治帝每遇天花爆發,都會外出躲避。然而順治帝還是沒有逃脫天花的魔爪。

在順治帝駕崩之前,清廷曾頒布一條奇怪的指令,不許民間炒豆。在中醫裡,天花又被稱作痘瘡。所以清廷的這道指令自然與當時生病的順治帝有關。

三,康熙的帝位

順治帝在位時,其膝下前後共有八位皇子。其中皇長子愛新覺羅·牛鈕和皇四子榮親王早夭。在順治帝駕崩時,還有六位皇子可選儲君。

然而順治帝沒有選年齡最長的皇二子愛新覺羅·福全,而是將皇位傳給了皇三子愛新覺羅·玄燁。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天花。

當時民間有句諺語叫“生了孩子隻一半,得過天花才算全”。得過天花的人會對天花終身免疫。

所以,為了社稷的穩定和長治久安,順治帝選擇了得過天花的玄燁作為他的繼承人。

由於康熙親身經歷了天花的折磨,所以他一即位,就在太醫院成立痘疹科,著力於研究根除天花的方法。

經過多名太醫的共同努力,人痘法被發明並普及,大大的降低了天花的感染率。

四,同治最冤

人痘法的的發明使清朝基本上戰勝了天花,但為何同治帝又死於天花呢?

天花作為瘟疫傳染,並非只在中國流行。16世紀,歐洲殖民者將天花病毒帶入美洲,導致數百萬人死於天花。1870年,法國天花爆發,八萬人死亡。

後來,西方國家研製出了牛痘法。牛痘法可以徹底根治天花,但人痘法卻不能保證。

同治帝得天花後,有人諫言使用牛痘法根治,可清廷卻對牛痘法充耳不聞, 堅持使用人痘法治療,導致同治帝因此喪命。

素以大國自居的清王朝對牛痘法的態度,何嘗不是清王朝氣數喪盡的象徵呢,而天花病毒則伴隨著一整個王朝的興衰。

參考資料:《清史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