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光明時評:清華開班專攻“冷門絕學”:對學問的支持值得

作者:王遠方

據報導,6月12日,清華大學強基計劃首屆古文字班開班,此次共招收7名學生。古文字的研究對象主要是出土文獻和資料,包含甲骨文、金文、簡牘帛書上的文字等。研究古文字要具備古文字學、考古、古文獻學、歷史學等多學科知識,人才培養周期長。這一專業和行業的從業人員不多,全國範圍內也就兩三百人從事相關研究,一度被稱為“冷門絕學”。

為“冷門絕學”設置專門的強基計劃引起輿論的關注,很大程度是因為這一新聞滿足了人們對於學術,尤其是文科專業研究的一種期待。甘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往往是冷門絕學研究的特點,皓首窮經、著作等身的研究讓人們看到了其中純粹的學術理想。漢字經歷了幾千年的演變,傳統的六書理論貫穿始終,這是我們能夠破譯“天書”的基礎。然而,古文字中異形、錯訛、簡寫等情況較為普遍,加之部分出土文獻保存狀況不佳,與其它冷門絕學一樣,古文字的研究同樣困難頗多。

1993年,郭店竹簡上曾有一個文字讓不少專家學者探討多年,未有定論。直到2018年,這個古文字終被破譯。此前,中國文字博物館就發布過一則公告:對破譯未釋讀甲骨文並經專家委員會鑒定通過的研究成果,單字獎勵10萬元。這些都從不同側面反映出了做“冷門絕學”研究的艱辛。

類似古文字這樣的“冷門絕學”專業,本身是不直接產生社會經濟價值的,對它的研究是上溯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發展的起點和依據,在文化傳承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比如當年針對殷墟甲骨的發掘及研究,讓籠罩在學術界的很多疑雲不攻自破。從這一方面來看,對冷門絕學的研究,帶來的價值很有可能是無法衡量的。

同時,大學校園在有條件的基礎上,為那些從事冷門絕學研究的人保留一份學術研究的空間,這也是大學學術精神的一種體現。一個專業的存在與否,本來也不應當被從物質角度去做價值判斷。大學在為社會培養方方面面的人才,文理兼備、貫通古今的人才結構模式,是一個社會良性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

此外,讓一個專業能夠有持續的生命力,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提高招錄門檻,讓真正志在於此的學生進入只是個開始,還應考慮如何保障專業的學生能夠有對口、合適的工作機會。古文字專業本身門檻較高,能夠接納它的高校、科研院所也有限。第三,古文字專業學術期刊有限,且做研究的時間跨度較長,如何能夠在學術評價體系上有針對性地為這一專業制定方案?

今年5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的《關於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中提到,“重視發展工程技術、科學普及、通俗理論、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和冷門學科等類別期刊。”有了相關的頂層設計,古文字等冷門絕學的研究價值得到充分發揮也有了更多的機會。

近年來,傳統文化的內容多次出圈,博物館推出的考古盲盒售罄、《唐宮夜宴》《洛神》等創意演出走紅……傳統文化現象佔據C位,當然離不開背後潛心做研究的人。但這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路,束之高閣的學問也是缺乏親和力和生命力的。古文字學晦澀、深奧,這是無法改變的現實,但是闡釋與展現它們卻可以用更加接地氣的方式。此次清華開班專攻“冷門絕學”,給了人們一種心理上的期待,讓“冷門絕學”的成果不冷門,同樣也是題中之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