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盛世或亂世,藝術品都成為富裕高淨值人的選擇

藝術精品是文化和財富融合體

文/黃雋(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藝術品市場,無論是從區域來講,還是從拍賣行來講都是高度集中的。全球來看,美國、中國、英國佔據了全球超過80%以上的市場份額。全球4個城市,紐約、北京、香港和倫敦也是全球的藝術品重鎮。伴隨著藝術品的單價越來越高,金融市場、藝術品市場、時尚中心高度重合。知名的拍賣行的集中度也非常高,完全是寡頭型狀態。

藝術品一級市場,就是畫廊市場、博覽會市場。二級市場,是流通的市場,如拍賣市場。在歐美的藝術品二級市場裡,基本上以當代作品為主。但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交易大多是古代、近現代的藝術品,這是整個結構的差異。

藝術品市場不符合一價定律。如果同樣的東西在墨西哥、紐約或者巴黎拍賣,永遠是紐約的價格最高,因為紐約是全球富人最多的地方。就會出現在不夠發達的地區買進,到藝術品交易重鎮套利的情況。另外,優質的藏品交由知名的拍賣行上拍,價格會比一般的拍賣行高。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全球的藝術品市場開始繁榮。最近20年是全球藝術品市場高速發展的時間。全球藝術品的拍賣成交額,從1998年的27億美元,到2017年的149億美元,增長了456%。

今天中國拍賣市場上,存在兩極分化:高價藝術品被瘋狂地爭奪,去年全球有38件中國的藝術品拍賣價格過億;但是普通藝術品卻大量流拍。大量高端過億的藝術品被爭奪,是因為不少企業或企業家為了其私人美術館擁有“鎮館之寶”。

為什麽最近10年在中國的藝術品市場發展得這麽快?我認為與寬鬆的貨幣政策有關。資產配置需要這樣一種有高收益的,能夠保值增值的產品,這也推動了整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

伴隨人們收入提高,文化精神的需求和財富管理的需求會快速增長。我認為藝術品是這兩個需求非常好的結合載體。

最近幾年,從老百姓要排隊四五個小時才能夠看到《清明上河圖》《千里江山圖》,只為了看10分鐘。到藝術博覽會的觀展人數增加,說明百姓對藝術市場的關注度提升。設計開始進入家庭。藝術和設計能夠提升商業的品質和價格。我們看到藝術酒店、藝術文旅、藝術地產越來越成為商業中個性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所以未來市場上藝術消費和藝術教育都有非常大的市場和需求。

投資藝術品和股票、債券、房地產的區別在哪?重要標誌是它的精神價值。如果對藝術品的精神價值沒有興趣的話,就別投藝術品了。因為藝術品的流動性不好。所以你進入這個市場,首先要喜歡,不能完全是為了賺錢。雖然今天大家都關心某件拍品上億了,從上世紀80年代的50元人民幣,到90年代是50萬,今天是1.27億。大家都在講這個故事,閱聽人會感覺藝術品非常賺錢。但是需要有理性的態度來對待,不是所有的藝術品都能賺錢。據數據統計,藝術品10年之內能夠重複交易的不到10%。換句話說,如果藝術品沒有重複交易,其實根本談不到收益率。所以只有藝術精品才有比較好的收益率。

如果你要進入藝術品市場,需要理解和喜歡藝術品。買回來每天看到它就挺開心的,以這種方式收藏藝術品,有可能經濟利益是額外的。

當然藝術品的精神價值,除了賞心悅目、創新性、觀念以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內容。比如價格越高,炫耀性就越高。炫耀自己文化的品位也是一種精神價值。我們梳理國外的很多家族,特別是在歐洲,原來是開礦等別的行業的,想進入上流社會,買藝術品捐給美術館,成為博物館的理事,就會有一個高層次的圈子,這也是藝術品精神範疇外延的一些內容。

我們經常說亂世黃金、盛世收藏。但是你會發現藝術品,想張揚高調的時候可以高調,想低調的時候也可以低調。無論是盛世還是亂世,藝術品都可能成為富裕高淨值人的選擇。

藝術品收藏者過世以後,不會因為有錢而被後代記得,或者不止是因為有錢,更重要的是藝術品的持有者,藏家從來沒有真正地擁有這個藝術品,而是在為下一代保管和傳承藝術品。藏家是一個藝術品的守護者,幫助這個藝術品一代一代傳下去,這才是藏家被大家所記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美術報 本報記者周懿根據“方向——2018財富新密鑰”高峰論壇錄音整理,有刪減)

下一個十年——從企業家到企投家

文/崔洪波(企投會戰略顧問、上海正見品牌管理顧問有限公司CEO)

我們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企業家看到未來中國正在發生的變化,而且每一個企業家在接下來十年都應該向一個方向轉變,就是企投家。

今天是一個財富的論壇,每個人可能都很關心中國的首富和全球的首富。中國首富的排行榜從2000年到2017年17年間,基本上都是隨著每年的熱點行業來走。中國的首富很少能夠蟬聯很多年的,基本上隨著產業的景氣指數來走。

我們再來看富比士全球財富排行,有17次都是比爾·蓋茨登頂。眾所周知,比爾·蓋茨是微軟的創始人,微軟是一家科技公司,但是這17年微軟的股價是一直波動的。為什麽比爾·蓋茨能夠30年17次拿到首富呢?其實最核心的就是他的財富配置。

反觀中國很多公司,持有一家或者多家上市公司,就是跟著上市公司的市值波動的。從中可見他們財富管理的風格方式不一樣。

我認為中國人在整個全球財富格局的版圖中,今天處於高速上升期,很多企業家都需要做出調整,適應這個時代。一方面我們會看到中國經濟是“冰與火之歌”,一方面是創投領域非常活躍。

在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時代,新型的企業家的思考方式和模式是沒有固化、沒有標準答案的。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思考方式跟我們傳統企業家完全不一樣。我們傳統企業家思維非常固化,商學院教我們的是什麽樣的,我們就應該怎麽做,不應該那麽做。

我們會看到從企業家到企投家,我們認為是歷史的必然。我們知道有一句話叫時勢造英雄。任何企業家最難的就是審時度勢,把握全局的能力。大量的財富都是跟一個時機、時代有密切關係的,這個時代可以幫我們創造財富,下一個時代把握不住,這個財富可能就離我們而去。所以今天企業的驅動系統,之前考慮快速IPO上市,今天我們是產業投資,幫我們成就一片新的天地。

如何做一個企投家呢?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跨越四個鴻溝。第一個是思維的鴻溝,過去我們很熟悉掌握實業的企業家一面。但是投資家是需要我們去掌握的,我們認為未來一定要兩手抓。對我們來說要重塑一個思維體系,時時刻刻想著除了這個,還有另外一種方式把握當下的機會。第二個跨越時代的鴻溝,怎麽擴張事業的邊界,打破事業的未來。第三個跨越方法的鴻溝,我們如果用投資跟產業協同,其實這裡面還有很多方法。第四個跨越組織鴻溝,每一個企投家都是一手企、一手投的組織形式。

我們企業家通常的隱憂,就是我們受到的教育和框架性的思維影響太強了,因為我們面臨不確定,我們最大的恐懼是什麽,我們希望思考確定的東西。我們總是覺得有一些東西一定是確定的,相信確定的東西。所以馬雲講了四個詞,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就是講這個東西。我們經常在懷疑中失去機會。所以我們做企投會有很重要的目的,以學習的名義幫助想成為企投家的人看得見、看得起、看得懂、跟得上。(見習記者王簃軒根據“方向——2018財富新密鑰”高峰論壇錄音整理,有刪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