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危機中,我們應該了解哪些企業數字化升級策略?

本文為“企業用戶和營收增長策略”系列第八篇,獨家首發於騰訊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目前環境促使很多企業將線下業務轉移到線上,進一步加速了企業線上業務的布局。線上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對企業線上運營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包括對人的能力、對系統的能力、包括各種軟能力、硬能力。

線上業務的運營以及由此產生的線上一系列數據,也是企業資產的一部分,如何將數據變現,也是企業需要研究的內容,企業對數據的重視意識會越來越強。

數字化建設的價值在於,可使企業和部門從“後知後覺”變“先知先覺”,從“不知所措”到“快速準確應對”,數字化建設是企業綜合能力的建設和提升,需要企業從上到下、從內到外全方位參與進來。

在企業實際的行銷業務中,企業要學會先拆後合,首先將行銷過程中的所有環節和細節拆解。之後整合整個業務鏈條、數據和系統。企業在行銷端需要構建更強力的“業務+數據”雙中台模式,同時構建“數據+技術+業務”的複合型團隊。

以上是恩億科廣州業務總經理薛紀銘在《危機中學到的企業數字化升級》直播中分享到的內容,下文為薛紀銘分享精華整理:

大家好,我這次主要分享的話題和“數字化建設”有關。近十年來,數字化是大家一直討論的話題。圍繞數字化,大家在討論新的技術、新的產品、新的渠道、新的業務模式等。

在過去十幾年,我也參與了很多數字化建設的項目。在跟客戶交流時,我經常被客戶問到這樣一些問題:數字化建設對企業的價值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數字化投資非常大,到底能幫企業提升多少銷售?做了電商、小程序、CRM、數據系統,這是否已經在做數字化了?有沒有數字化建設、數字化轉型的成功案例?

為什麽這麽長時間以來,乙方在不斷跟企業交流數字化建設,但到目前還是有這樣的困惑和問題。我感覺數字化建設這個東西確實很大,沒有一個很成功的案例,能讓大家從一個整體的數字化建設效果上看到一個具體的事宜。

大家做了這些東西都屬於數字化,但都屬於單點。從整體角度,大家很難捕捉到一個案例。數字化比較強的阿里、騰訊、京東這些企業作為案例,很多傳統企業不太認可,因為這些企業都有互聯網經驗,天生有數字化技術,其他企業很難做到這樣的程度,不可能從頭再來。

數字化建設對企業的核心價值有以下四點:

第一,數字化會支持你的決策。有數據,有各種各樣的分析模型後,通過數據分析和模型預測可以更準確去做一些企業的決策,也能幫助及時評估執行效果。

第二,數字化可以連接。可以跟顧客、內部員工、供應商實時連接,實時收集數據,跟客戶互動、反饋。

第三,創新。及時掌握市場動向,掌握消費者需求變化,有更多的機會做創新,做新產品的開發,做新的服務模式。

第四,自動化。在生產端運用自動化系統,如機器人等,提高生產效率和供應鏈效率。

我講一個案例。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參與者,我們把它映射到企業事件中去,幫助大家更好理解數字化建設後達到的效果,以及對企業、消費者甚至對社會的價值到底體現在哪?

如果把大自然作為一個大的市場,人和這些細菌、病毒實際上是存在競爭關係的兩個實體,跟企業市場環境是相同的,共同的市場下會有競爭關係,甚至是你死我活的關係。

一個大型企業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面對生死攸關的一次市場競爭,企業管理者必須在很短時間內作出一個正確的抉擇,還有具體的行動計劃。而且需要企業全員參與才能把這件事解決,維護整個企業的品牌形象和市場地位。

這個場景跟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非常相似,映射一下,方便大家從一個企業,跟自己的工作更貼切的角度來看數字化建設。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不管是什麽危機,都有這麽幾個特點:突發危害大、具有不確定性、關注度非常高。

我們在最近這一段時間,身處其中,也可以看到,面對危機發生了什麽?

第一,快速準確決策。速度非常快,從決策到決定用了幾天的時間,現在看來效果不錯。第二,大數據。我們不斷能從各種各樣的渠道,看到很多大數據。

第三,專家輸入。第四,模型預測。通過模型預測接下來會怎麽樣。第五,實時監控。對實時結果進行調控、調整、技術檢測。第六,基礎設施。我們做了很多動作,通過公路、橋梁、隧道、鐵路等等,沒有這些基礎建設,不會有非常高的執行力。

第七,多方協作不是一兩個企業或一兩個行業能夠處理的,基本所有行業都參與其中。第八,大範圍調配。食品、生產物資等跨市、跨省、跨國,海運、空運等等。這跟供應鏈相似,需要掌握每個地方的歷史庫存、實時庫存,掌握產品、運輸、收貨狀態。第九,信念和文化

數字化建設需要長期的積累,需要各條戰線,各個業務單元有自己的數字化建設,然後綜合在一起體現數字化建設。我們經常會講到數字化建設關鍵要素,如下圖,比如會有以人為本、企業戰略和文化、核心資產管理、生態圈合作、業務夥伴合作等。

大家也許會有一個顧慮,覺得這有點太大了。但要看自己的部門,自己的小團隊是不是同樣有這八件事要做。具體的做法、操作流程、方法不一樣。

你自己有小團隊成員,也有自己負責的客戶,有內部業務流程,要求組員有執行力,小團隊有自己的文化,公司外部也有合作夥伴,有自己管理的核心資產。

大家把自己代入後會發現,邏輯都是一模一樣的。需要考慮的是:第一,不能遺漏。第二,具體的執行方法,具體考慮,每一家企業不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和方法。

我們總結一下,數字化建設價值到底在哪兒?它不僅僅是提升銷售,提升ROI這麽簡單的事,從戰略層面,從更寬泛的維度講:

第一,我們從後知後覺先知先覺”。

數字化建設過程中,我們有大量數據,希望能夠幫企業、部門達到先知先覺的效果,或者行銷界經常說的一個詞“前置行銷”,事件在發生之前進行預判,就能改變最後的結果,而不是等結果出來後總結經驗,希望下次做得更好,這兩個是完全不同層次的事情。

身邊有朋友做電商,很關注的一個動作就是預測模型,可以預測未來的走勢、趨勢。大家對先知先覺的需求其實越來越強烈。

不知所措快速準確應對”。很多時候,一件事發生後,我們不知道怎麽辦,應該怎麽解決這個問題?這時候數字和數據能幫助我們做很多事情,能快速做一個決策。

第二,數字化建設其實不僅僅是數據和技術,而是企業綜合能力的建設和提升。

很多企業和品牌一談到數字化,把焦點放在數據、技術、產品、模型、AI怎麽做智能?其實數字化建設著眼點,絕對不僅是搞好了數據,建了一個什麽渠道、用了什麽樣的工具,目前正在做的數字化建設,其實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第三,需要企業從上至下,從內到外地全方位參與。

談到數字化,大家都歸結到IT部門、大數據部門。其實整個企業從上到下,所有人都會被涉及到這個龐大的項目,從內部到外部所有合作夥伴、供應商,大家都要一起參與,獻計獻策。

第四,通用的理論和方法,因人而異,因地製宜。

剛才講的邏輯、方法論都是一樣的,不管從事什麽樣的業務,做到什麽渠道,理論和方法都一樣,但每個企業真正去執行的時候,都會有具體的特色,需要考慮企業自身的環境。

比如建立自己的企業文化,建立自己的工作流程等等,這些是具備企業自己特色的,不能照搬現成的經驗,要根據實際情況做一些調整。

這次危機結束之後我們需要關注的市場變化

第一,以前的一些偶然需求會成為常規需求比如商旅人士,經常坐火車、飛機出差,可能以後口罩和消毒液,會變成他們的必需品。還有大家會對自己的身體健康越來越關注,一些保健類食品、藥品會成為常規的必需品,我覺得會有這種趨勢。大數據能幫助大家捕捉到這種模式和行為軌跡、特徵。

第二,需研究危機期間出現的行為特徵在未來的持續性。這次危機中,會出現一些特別的行為特徵,比如電視的收視率有很大幅度提升,手遊有一個爆發,DAU很高,還有線上教育流行,旅遊下跌等等。

但很多危機當中出現的行為特徵並不具備代表性,所以需要注意趨勢,研究它能夠持續多長時間,未來會不會變成一個穩定的、常規的趨勢。要在後期持續關注,而不是某個特定時間點收集一些數據,就可以把它認為成一種結論。

第三,線上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線上運營能力要求提高。我們以後在線上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因為以前的競爭對手在線下,不需要太多關注,這時候也轉到線上,就對我們線上的運營能力要求更高,不管是人的能力、系統的能力,還是硬能力、軟能力等各方面。

第四,企業的數據意識越來越強。大家都湧到線上之後,會有很多的數據,這些數據也是企業的資產,肯定不會浪費掉。企業的數據意識會越來越強,怎麽把這些數據變現,企業會花更多時間、精力去研究線上數據怎麽來用。

第五,存在“報復性”消費的可能性,但建議謹慎樂觀。對一些特定的行業,比如旅遊,我相信會有一波“報復性”消費。

但對於很多行業,比如餐飲,是不是有“報復性”消費,我覺得我會很謹慎,因為大家對高密集地區、人群出沒環境比較複雜,安全狀況各方面還有擔心的話,仍然很難恢復到以前的行為。所以需要謹慎看待一些事,是不是真正的機會?需要有一定的分析。

接下來的行銷業務中,有沒有一些實際的動作,或者工具和方法可以幫到大家?

第一,先拆。拆過程,拆細節。我們很多行銷過程是結果導向,但一定要記住,結果是從過程過來的,如果不關注過程,很難改變結果。

為什麽做拆解?就是要了解過程,拆解過程中涉及到的不同部門。不管是前台、中台,還是後台,都有可能對客戶產生影響,影響最後的結果,如是否轉化?是否關注?是否買單?

大家不需要做得這麽細,但建議要更深入了解你的業務,更深入了解你的客戶跟你之間到底存在著哪些技術點,把這些過程、細節了解清楚之後,才可能去發現一些新的點,有新的想法。

第二,後合

首先,整合業務鏈條企業內部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部門負責。以消費者的消費路徑為核心,來推進一件事,需要圍繞剛才拆解的過程,在內部的不同觸點進行整合。

現在不斷有新的產品或新的業態出現,我們其實有很多選擇,比如把不同的電商平台,線上線下門市、小程序等環節整合成一個完整的鏈條,這樣才能找到更多優化業務的方向,才能發現消費者跟你之間產生的正面或負面的點等,一定要把它串起來看。

其次,整合數據通過不同的觸點可以收集到不同的數據,數據的打通對於企業,對於企業的數字化建設非常重要。

我們所談到的以消費者為中心,精準行銷,千人千面等所有的概念,背後實際上都需要打通數據。如果你的技術能力、系統配置完整,可以打通一部分數據。

其次需要外界一些合法法規的供應商配合,這件事不是只靠企業完成的,畢竟接觸渠道源有限。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很多客戶對CDP、DMP數據管理平台問的越來越多,這個最核心的功能就是數據的整合,把不同觸點的數據進行整合。

最後,整合系統業務鏈條和數據都整合了,這些整合的東西放在哪兒?只有整合系統才能賦能,讓部門內的工作人員更好利用這些數據,優化場景。

現在大家用的系統都是割裂的,在企業內部有系統孤島,有數據的孤島,如電商系統、官網系統、APP系統都是割裂的。

現在大家想在同一個系統上,看到一個消費者的維度,包括所有互動數據、互動時間點、互動內容等等。而不需要在不同的系統之間進行切換,而且切換的時候,其實很難識別到同一個數據。

整合業務鏈、數據、系統這三件事,是魔幻三俠的。我們目前也有一些成熟的產品和系統幫大家去解決這些問題,只不過甲方自己要有這個意識,我們才能夠有一個統籌規劃,才能夠很好地安排工作節奏。

從企業整個行銷端來講,給大家提兩個稍微戰略層面的建議:

第一,行銷端需要構建更強力的“業務+數據”雙中台模式。

在行銷系統裡,我們需要考慮行銷中台。行銷中台的分支,一個業務中台,一個數據中台。

行銷的數據中台,能夠整合不同渠道、不同業務鏈條、業務場景的數據,也能夠把這些原始整理好的高質量原始數據,進行二次加工,如建模型、做AI機器學習算法、推薦等等。

這個數據中台能跨業務場景、跨部門、跨業務單元,不一定跨到其他的營運部門,只要有行銷端的數據跟消費者的數據,考慮同一個中台進行統一的管理,統一的打通。

數據中台實際上是為業務中台賦能的,因為所有業務的出發點還是以數據為導向和指引。

數據中台有消費者數據,業務中台需要有一些比較完善的建設,這個建設維度是怎麽能夠讓業務人員看明白數據的意義,幫他們解讀好某些數據是什麽意思?能夠讓他們添加一些自己需要的業務功能。

第二,構建“數據+技術+業務”的複合型團隊。從人的角度講,數字化建設其實需要複合型人才。通過剛才的講解,大家也能感受到,整個過程涉及了ITBP團隊、業務團隊、數據團隊

我們給客戶的建議,需要這三者之間有一個連通,可能還是三個獨立的部門,但需要有一個管理機制或組織架構,能夠在有需要的時候,三者同時快速組成一個複合型團隊,能夠共同去承擔這個項目所有的KPI、責任。

而不是IT團隊隻負責技術架構,產品、伺服器、硬體、軟體,任務完成後,好像其他的事跟他沒有關係,這不行。三者要有一個組合,形成凝聚力,跟所有項目的KPI掛鉤。

這種靈活、敏捷的複合型團隊建設,也是我們目前看到的,很多對數字化建設有一定程度,對數字化建設比較重視的企業或品牌,所採用的一種方式。

希望今天的分享內容對大家能有所啟發和思考,謝謝大家。

【Q&A】

Q:整合系統是否整合ERP、SCM、BPM?

A:系統整合更多是從行銷端。現在行銷端本身其實有很多系統,各大企業都不一樣,有些是用CRM系統,有些用電商系統,有些企業有專門的大數據系統。

我剛才講的整合,更多聚焦在行銷中台,而不是企業整個數據中台,我們還是分一些重點的業務單元,行銷端、業務端、物流端分開來說。

Q:數字化和信息化最大的區別是什麽?

A:信息化更多偏重的是提供信息,很多年前在ERP那個年代,信息化提的比較重,比較關注的是在整個生產、運行、運作當中,信息的、數據的收集反映出來一個結論,只是到信息收集、信息分析維度。

數字化建設更多針對外部,數字化建設一定要達到消費者端,否則數字化建設體現不出來真正的效果。信息化建設提升內部的效率,數字化建設提升整個企業在運營、市場上的效率。

Q:數字化未來3-5年的市場有多大?企業數字化進程現在是紅利期?

A:數字化未來的市場有多大,我很難判斷,要看未來整個AI、人工智能的進展。我只能下這種判斷,如果是2B的市場,我相信比現在要大得多,因為產品、企業越來越多,推動2B的數字化服務的市場越來越大。

企業數字化進程現在是紅利期嗎?我覺得還沒有到,目前來講,大部分企業的數字化建設,其實並沒有達到一個真正進入紅利期的準備,大部分企業現在還是基礎建設期。

比如我剛才提到的數據整合、業務場景整合,大部分企業沒有做到很完美的狀態,還需要很大力度的投入,或者很長時間的摸索,現在並沒有到一個紅利期。

從乙方來講,快速進入紅利期,取決於乙方自己的問題,企業品牌方、甲方的需求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入,相應實力更強大的一方發揮的余地、發揮的力度會越來越多。

系列直播第七篇:用小遊戲給企業帶來用戶增長?這個方法建議你看看

系列直播第六篇:線下品牌自救,這5大可落地步驟可幫去庫存回籠資金

系列直播第五篇:線下無法開業 如何通過靈活用工幫助企業適應當下?

系列直播第四篇:分享率達46%!品牌如何用小遊戲線上運營用戶?

系列直播第三篇:做健身直播 他如何用15天實現用戶一周20%複合增長?

系列直播第二篇:自營電商增長2.5倍!百果園說遷移線上需要考慮4個要點

系列直播第一篇:非常時期怎麽將銷售團隊遷移線上?這5大體系給你參考

由騰訊科技、見實科技、CMO訓練營、虎嘯數字商學院、虎嘯獎組委會、中國商務廣告協會數字行銷委員會、藍馳創投等媒體和社群、機構,聯手發起。直播聚焦“困境下的企業用戶和營收增長策略”,這是系列主題直播中的第六場,旨在和企業一起探索、尋找新的增長通道。時間是從2月8日直到2月16日,每天下午3-4點。歡迎參與和關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