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貴州迤那鎮:矮了蘋果樹 寬了脫貧路

□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吳秉澤 牛 瑾 王新偉

酷暑炎炎,經濟日報記者走進貴州省威寧縣迤那鎮中海村。頂著烈日,村民李元忠在基地裡鋤草,雖然臉上曬得通紅,但嘴裡時不時地哼唱幾句小曲。

迤那鎮所在的威寧縣,因緯度低、海拔高,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所產蘋果含糖量高、口感好,在周邊地區具有一定知名度,但也因為個頭小、斑點多,一直沒能賣出個好價錢,沒能形成產業規模。

迤那鎮曾是個“包谷洋芋度春秋”的貧困鄉鎮,10年前當地貧困發生率高達25.8%。在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改變傳統種植習慣、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迫在眉睫。

迤那鎮黨委書記陳超和鎮裡一班人經過多次走訪後認為,產業發展不能再走老路。為此,迤那鎮引進龍頭企業、以現代化方式種植蘋果。威寧超越農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侯建文2015年從陝西來到迤那鎮調研,一眼就看中了當地的種植條件,從2016年開始到當地栽種蘋果樹。

起初,村裡動員李元忠將土地流轉出來栽種蘋果樹,李元忠夫婦倆心裡犯起了嘀咕:“種了那麽多年蘋果,也沒看到村裡誰種蘋果發了財。”

“所種蘋果都是矮化蘋果,不會讓蘋果樹長得太高。”讓李元忠沒想到的是,這次蘋果種植採用了新方法,灌溉水管鋪到每顆蘋果樹下,水和肥料一起澆到樹根,秋天收果子時,拖拉機直接開進果園,站著就能摘果子。

目前,蘋果基地已逐步進入豐產期,市場也正如侯建文所預想的那樣,蘋果並不愁賣,深受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消費者喜愛。

日益壯大的蘋果產業,讓李元忠的生活有了新變化,雖然還在種地,但收入有了新來源。李元忠家有9畝多土地流轉給了蘋果基地,每年除了保底的土地流轉費外,掛果後還有利潤分紅,夫妻倆平常在基地裡務工,“一人每天可得80元,常年有活乾”。

李元忠告訴記者,去年利潤分紅得了2800多元,加上土地流轉費以及夫妻倆的務工收入,一家收入8萬多元,“吃穿不愁了,小康的日子已經過上了”。

“目前已經初見成效,1畝蘋果的年產值超過1.5萬元,大約是種玉米的10倍。”陳超告訴記者,迤那全鎮目前栽種了2萬畝蘋果,僅在中海村就有6000畝,覆蓋農戶4056戶、1.72萬人,其中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656戶、2952人,一年發放工資就超過600萬元,真正實現了基地建在家門口,打工不用往外走。

腰包日漸鼓起來的李元忠也開始實現自己的“心願”。今年農歷春節,李元忠買了一輛越野車,如今天天開著汽車上下班,“家裡還有十幾畝土地,等下一步蘋果基地拓展規模,全部流轉給他們,收入就更多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