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疫情引發全球債務海嘯,各國央行也解局乏術

記者 | 肖恩

為了支撐在疫情中搖搖欲墜的經濟,各國政府和企業不斷增加支出,最突出的後果就是債務激增。

國際金融協會(IIF)18日發布的報告指出,今年前三個季度全球債務總額已經增加了15兆美元,達到272兆美元,預計至年底債務水準將飆升至創紀錄的277兆美元,佔全球GDP的365%,較2019年底提高45個百分點。近一半增幅來自以發達國家為首的各國政府。

IIF警告稱,債務累積的速度,將使未來全球在避免“對經濟活動產生顯著不利影響”的情況下減少債務的難度更大。

實際上,債務問題在疫情前就初見端倪。根據IIF的數據,從2016年到今年9月底,全球債務增加52兆美元;相比之下,2012年至2016年期間全球債務僅增加6兆美元。

全球債務水準在疫情爆發後飆升。圖片來源:《金融時報》

其中新興市場債務問題最為嚴重,其債務佔GDP比重今年以來已經上升26個百分點,接近250%。新興市場國家政府今年花在還債上的財政收入比例也急劇上升。

儘管在全球央行降息的大環境下,借貸成本處於低位,但受疫情影響而不斷減少的財政收入,依然使新興市場國家無力還債。過去幾年因為大量發行債券而產生的“債務陷阱”在疫情催化下集中爆發。

以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讚比亞為例。本周,這個非洲國家成為今年第6個債務違約或重組的發展中國家,近10年來發行的巨額外幣債券成為壓垮讚比亞財政的負擔之一。

2012至2015年,讚比亞陸續發行了3支高利率主權債券,募得近40億美元。其中一筆在2012年發行的10年期歐元債券將於2022年到期,總價值7.5億美元。

跟讚比亞境遇相仿的新興市場國家有很多。安哥拉在2015年首次發行主權債券後,幾年來已經籌集到80億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截至2019年的數據顯示,本世紀以來全球24個低收入國家通過發行外幣債券籌資總額高達1350億美元。

據IIF估計,從現在到明年底,新興市場的債務人將必須償還約7兆美元債務,其中約15%是美元計價債務,這使債務人還要面臨匯率波動風險。隨著疫情繼續發酵,預計會有更多國家加入違約行列。

通過貨幣政策工具填補赤字不是良策。摩根大通新興市場研究部負責人奧甘尼斯(Luis Oganes)表示,如果新興經濟體繼續購買本國債券推動財政赤字貨幣化,將面臨通貨膨脹率上升的風險;但如果任由債務繼續膨脹,又存在通縮的可能。

20國集團(G20)10月同意將暫停償債倡議(DSSI)延長至2021年上半年。該倡議迄今已暫緩世界上46個最貧窮的國家和地區今年到期的債務本息償付,總金額約50億美元。

最新一次G20峰會將於21日和22日在線上召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要將暫緩償還債務的期限延長至2021年底,並將相關措施的覆蓋範圍擴大至脆弱的中等收入國家,防止全球衰退演變成又一次全球大蕭條。

但不少主權債券持有者都是私人金融機構,因此僅僅靠政府層面的債務豁免並不足以解決新興市場的債務危機。IMF提出,要加強集體行動條款(CAC),提高債務重組的速度,並引入新條款,在經濟體遭遇自然災害時自動觸發暫緩付款。

另一方面,發達國家的債務問題也不容小覷。發達市場債務總額佔GDP的比重在今年第三季躍升至432%,2019年底的水準約為380%,其中有一半來自美國。

根據IIF的數據,2020年美國債務總額可能達到80兆美元,比去年增加9兆美元。

再次成為疫情中心的歐元區也被背負著沉重的債務。截至9月,歐元區債務規模增加了1.5兆美元,達到53兆美元。

由於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醫療保健、社會保障等支出大幅增加,發達國家的債務規模在過去幾年已經不斷擴大。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數據顯示,自2007年至2019年,美國政府債務佔GDP的比重從40%上升到89%,英國從44%上升到111%,法國從81%上升到134%。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年初發布的《預算和經濟展望:2020至2030》預計,到2030年美國財政赤字水準將達到GDP的5.4%,比2020年提高0.8個百分點,而過去50年的平均水準也只有1.5%。到2050年,債務總額將達到GDP的180%。

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也在去年警告稱,脫歐和持續提高的老齡人口比例使財政支出面臨更多上行壓力,英國政府在在2025至2026年實現預算平衡目標的難度也隨之提高。

但評級機構標普(S&P)10月底發布的報告指出,在經濟復甦預期、疫苗研發進展、有利的金融環境以及企業、政府、家庭支出增加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短期內出現全球性債務危機的可能性不大。報告預計,全球範圍內的低基準利率將維持到2023年。

過去50年,世界經歷了4次債務浪潮,其中前三次都以普遍的金融危機告終。始於2010年的第4次債務浪潮是規模最大、增速最快和範圍最廣泛的一次,但由於極低利率和大規模貨幣政策緩解了部分風險,各國才得以避免系統性債務危機。而新一輪債務浪潮在2018年就已經響起前奏。

世界經濟論壇

指出,在債務不斷攀升的背景下,掌握著印鈔機的央行是政府最可靠的備份力量,美聯儲每個月購買的國債達到800億美元。但通貨膨脹的風險同樣棘手,例如在一戰後出現惡性通貨膨脹的德國,餐廳服務生每半小時就要更新一次菜單定價。

此外,經濟學家莫約(Dambisa Moyo)在《金融時報》撰文稱,由於各主要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仍未擺脫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也沒有余力進一步加強貨幣政策工具解決債務問題。

IMF在2019年發布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指出,寬鬆的貨幣政策在短期內支撐了經濟,但同時也可能鼓勵債務的過度積累。如果出現實質性的經濟放緩,那麽其造成風險的嚴重程度相當於全球金融危機的一半。這也正是疫情衝擊下各個經濟體面臨的相同困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