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追逐邊界的殉道者:前有樂視 後有美團

鋅刻度

科技產生無窮新經濟價值

團購、外賣、酒店、旅遊、電影、生鮮、出行、金融……成立於2010年的美團,僅僅用了不到10年時間就成為了一家年交易額突破5000億的巨頭,在人們感歎不滿足邊界的梟雄王興,成功幫助美團成為逃脫老一輩巨頭“牢籠”束縛的互聯網巨獸時,可曾注意到美團這一巨獸當下的虛弱與無奈?

1/美團2018年虧損1155億?

2018年的資本市場絕對配得上“天雷滾滾”四個字,A股市場虧損超過了20億的企業就有數十家,而互聯網科技企業更是不斷刷新人們認知,當樂視、ofo前赴後繼倒在了現金流上後,美團點評2018年財報拋出1155億虧損數據時,無異於在資本圈、科技圈引爆了一枚核彈。

龐大到誇張的虧損數字成功引發人們對美團點評的再一次關注,這家在3000億左右市值徘徊的企業真的能虧掉1155億元?它究竟如何成就如此巨大的虧損呢?

深入了解後發現,這1155億虧損數字實際上有1046億是由於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造成的,屬於在國際會計準則下引起的账面巨虧。

美團在上市前是以發行可轉換優先股的方式進行融資的,這部分融資會被記為負債表中的“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計入負債科目後,其處理原則是這樣的:下一輪融資時,若估值上漲,則這部分負債公允價值也會上升,需要計入當期虧損。因此,公司估值上升越多,這部分負債的公允價值就越高,企業虧的也越厲害。

剔除掉國際會計準則造成的影響後,美團點評在2018年實際上虧損還是超過了85億元,而2017年虧損為28.5億元。

“虛驚一場”的同時,在深入研究美團點評2018年財報及招股說明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美團點評這樣一家被定位為“我們的使命是幫大家吃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的生活服務型企業,其平台利潤的核心卻是仰仗旅遊業務的輸血,美團竟是一家披著外賣外衣的OTA企業?

2/吃旅遊的飯,點外賣的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標簽,企業在成長過程中同樣會有屬性和個性,並在這個基礎上衍生出屬於自己的企業文化乃至信仰。可誰能想到當下通過外賣接觸並服務用戶的美團,實際上卻是依靠旅遊業務生存呢?

當前看上去業務廣泛的美團點評實際上分為“餐飲外賣”、“到店、酒店及旅遊”、“新業務及其他”三大業務板塊。

2015至2017年,美團外賣收入急劇擴張,成為美團的第一大收入來源。而酒旅業務則是穩步增長,一直穩居第二。

將2018年的數據拆分成4個季度後我們發現,“餐飲外賣”的收入佔比是呈下滑趨勢的,而“新業務及其他”收入佔比提升的同時,“到店、酒店及旅遊”收入佔比其實相當穩定。

美團點評各業務收入佔比的變化隱隱傳出這樣一個現象——在美團點評整體成長的過程中,“餐飲外賣”在內部的成長速度恐怕有放緩的趨勢,“到店、酒店及旅遊”則是相當穩定的存在,而進一步研究各業務利潤及成本的時候發現,營收佔比僅24.3%的“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板塊卻貢獻了89%的毛利!

“到店、酒店及旅遊”不僅以較低的收入佔比提供了較高的盈利,而且在行銷成本分攤上,“到店、酒店及旅遊”佔總銷售成本又小得誇張。

“新業務及其他”雖然近年來成長迅速,但其同“餐飲外賣”業務板塊攜手劃掉了超過96%的銷售成本。這樣一對比,“到店、酒店及旅遊”絕對是能賺錢又節約的好孩子,這樣一個源源不斷為美團點評整個生態輸血的業務板塊如果有些閃失,顯然會對美團點評造成極大影響。

3/跑累了的“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

從營收數據對比可以發現,“到店、酒店及旅遊”絕對是美團點評整個商業帝國現階段的利益核心,可從2018年度的細分季度營收看,“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顯然有些累了。

交易額方面 ,美團的“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交易額2018年四季度增速比三季度從14%下滑到12%,主要是因為他的酒店和旅遊業務受到宏觀的負面影響。Q4 實現交易金額 447億元,同比12%,環比-9.3%。酒店間夜量達到7440萬,同比增長25.6%,環比-2.2%。

交易額下滑的同時,美團點評2018年四季度實現收入45.9億元,同比48%,環比4%,這樣的數據似乎顯示“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板塊的盈利能力在提升,通俗來講就是賺的錢多了,可這真的好嗎?

從2017年到2018年,美團點評“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的毛利率實際上是在提升的,而這樣的提升代價對於美團點評這樣的服務型企業而言,無非是變現率的提升,同時,也不排除通過運營成本的削減來換取更多的盈利。

顯然美團點評將利潤提升的希望放到了變現率上,通過提高交易抽成來獲得更多的收益。對於一家服務型企業而言,變現率直接影響著利潤,通俗來講,每一筆交易額100元的時候,假設變現率為12,則其中12元會成為平台方的毛利潤。

變現率過高,顯然會削減商戶同平台合作的意向,變現率過低,平台又賺不到足夠的錢。當“到店、酒店及旅遊”成為美團點評生態核心利潤來源的時候,美團點評想要實現盈利,不得不提高變現率,但過高的變現率又會失去商戶,其“餐飲外賣”爭議很大的抽成過高、商戶逃離問題就是美團點評追求變現率引起的。當然,美團的間夜量增速25.6%看似不錯,但這一數值其實是持續保持下滑狀態的。從2018上半年的49%到2018年3季度的35%,再到2018年4季度的25.6%,持續跌幅明顯且幅度較大。

另一個要注意的是美團稱高星酒店佔比已經達到超過10%,但這其中有一半在其他平台的定義裡面只是低星,一般低端酒店的平均間夜價格達到200元,而美團的整體平均夜間價格據他們之前披露的也才170~180元。

然而,隨著競爭對手的崛起以及各大平台不斷向低星級市場發力,美團真的可以依靠低價站穩市場嗎?美團聲稱其低端用戶隨著年紀的增長,收入的增加,會自然而然的在他的平台上產生高端的酒店需求。而實際上,隨著用戶產生更高的旅遊需求,他們會逐步從本地服務平台遷移到產品更豐富,價格更有優勢以及服務更好的專業旅遊平台。

4/樣樣稀松會令美團勞而無功?

從團購到外賣,美團點評的成長歷程其實是蠻令人欽佩的,歷經團購網站時代千團大戰,從屍山血海中走出的美團硬生生成長為外賣時代雙雄之一,或許美團還稱不上偉大,但的確確是一家很努力的企業,然而,這樣一家努力的企業卻在“無邊界”的美好願景下逐漸給人迷失方向的感覺。

核心利潤來源“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疲態盡顯,低星級市場不斷被對手蠶食、高星級市場拓展艱難,其持續“輸血”供養的美團點評其它業務板塊卻難言樂觀。

1.隻賺人氣不賺錢的“餐飲外賣”

在不少美團粉的眼中,美團點評能夠成長起來,靠的是用戶量和高頻打低頻。被戲稱為“新四大發明”之一的外賣無疑是“剛需+高頻”的市場,外賣能為美團提供海量用戶流量,憑借外賣這一高頻市場獲得的流量,美團能夠源源不斷地滲透到電影、酒店、旅遊、出行、金融等眾多低頻領域。

自帶流量屬性的美團點評在流量上的確具有一定優勢,2018年美團廣告行銷費僅33億元,其對大眾點評、摩拜的並購邏輯中顯然很大部分是看上了用戶的流量屬性。

可“餐飲外賣”這樣的流量擔當在過去的2018年表現並不好。然而財報顯示,美團餐飲外賣營收增速下降。外賣業務交易額,從2018年Q3的54%,下降至2018年Q4的41%。外賣業務傭金率,則從2018年Q3的14%,下降至Q4的13.7%。

從美團CFO陳少暉披露的情況來看,截至2018Q4末美團按成交量的外賣市場份額超過60%,2019Q1仍在增加,可問題是其當前最大的競爭對手餓了麽在阿里的支持下完成了餓了麽+口碑(本地消費服務)的戰略調整,或許在全國範圍內表現因為全局戰略調整遜色於美團,可餓了麽+口碑整合的優勢已經初露鋒芒。

廣州蜂鳥騎手數量四個月內增長45%,深圳活動餐廳訂單增長同時期內超過45%,口碑業務增速明顯在提升。在廣州,餓了麽超級會員的數量3個月內增長了200%,種種跡象表明,美團外賣最大競爭對手餓了麽正在阿里巴巴的整體扶持下強勢反彈。

不同於競爭對手的強勢反彈,美團點評卻同樣在“餐飲外賣”業務板塊乾起了同“到店、酒店及旅遊”板塊一樣的提高變現率。

從2017年3季度開始,美團點評“餐飲外賣”業務的變現率就在不斷上升,不過其在2018年三季度達到14%後,四季度下降0.3個百分點,顯然,除了商戶的反彈外,餓了麽+口碑戰略整合後的再次擴張讓美團感受到了壓力。

事實上,根據一些調研數據,一二線城市餐館承擔的變現率已經超過20%,三四線也超過15%,考慮到當前外賣公司在餐飲業價值鏈參與的程度,這個變現率已經處於高位水準,當優質商戶開始逃離美團時,其外賣業務還能繼續成為流量擔當嗎?

2.新業務虧錢的不僅是共享單車

美團的“新業務及其他”內容很多,在美團點評不斷嘗試拓展邊界的過程中,“新業務及其他”涉足的業務領域越來越多,然而,並購摩拜單車越來越像是昏招。

當初,美團以155.63億元人民幣的總代價收購摩拜,其中包括94.43億元人民幣現金、價值58.88億人民幣的優先股和2.32億元的期權,可美團顯然低估了摩拜自身商業模式運營的風險。

美團收購摩拜時,摩拜可識別的淨資產總額僅27.43億元人民幣,佔當時支付總代價不足18%,而交易用戶押金81.25億,借款3.9億元,交易客戶預付款4.98億元,其他應付款項2.46億元,總計92.59億元,這些都屬於摩拜的負債項。

顯然,摩拜股東投入一小部分資本購買摩拜自行車,獲得用戶的押金,押金用於持續購買自行車,構建出高達72億的自行車資產,通俗來講,摩拜依靠用戶押金購買單車。然而,這些單車資產的折舊卻令不少人眼鏡掉了一地。

從美團公布的4月份摩拜收入及成本結構看,摩拜獲得的騎行收入(1.47億元)只夠彌補運營開支(1.58億元),固定資產折舊(3.96億元)則無法獲得任何補償。在2018年的美團點評財報也顯示了摩拜乃至整個新業務板塊拖後腿的問題——

·網約車司機成本從2.9億增加到44.6億;

·折舊費用從3.3億增加到42.5億;

·已售貨品成品從3.0億增長到31.3億;

·其他外包勞動成本從1.2億增加到20.9億;

·摩拜重組導致費用和減值準備為35.9億;

·呆账準備從6千萬增加到28.6億

從這些成本可以看出,18年的虧損增加主要是兩部分,一是新業務擴張帶來的成本增加,比如網約車和收購摩拜,二是非現金成本的折舊等等。此外, 商譽減值風險也不能完全不考慮。

“新業務及其他”業務板塊雖然看上去強勢無比的在拓展擴張,但其卻實實在在成為了美團點評的負擔,在美團點評高歌猛進的2018年裡,其“新業務及其他”收入雖然從2017年時期的20億高速成長至110億,可毛利卻從9.4億變為虧損42.5億。

對於整個美團點評而言,“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板塊作為核心利潤提供者經疲憊不堪,營收持續下滑,而流量擔當“餐飲外賣”在同阿里巴巴餓了麽的長期對抗中恐怕短期很難盈利,這個時候再遇到大筆虧錢的“新業務及其他”業務板塊,美團點評這頭巨獸恐怕真到了岌岌可危的時候了。

5/寫在最後:或成為下一個樂視

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英雄”更適合故事和演義,有野心、有欲望追求成長固然是好事兒,可拔苗助長和心急求成往往會讓人把握不好“度”。從流媒體視頻、版權運作上賺到了大量資金的樂視,在極短時間裡將業務版圖拓展至手機、電視、體育甚至汽車,盲目冒進而至最終隕落。而今天的美團,同樣用多樣化的業務締造出了一個龐大的業務群,但失望的財報表現、巨虧的泥沼以及看不到希望的戰略疲態,目前的種種跡象,似乎預示著歷史將再次上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