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汽車業寒冬降臨,逆勢增長的新能源車市何去何從?

文 | 韓梅梅

來自新智駕(AI-Drive)的報導

新智駕按:1月11日~1月13日,以“汽車革命與交通、能源、城市協同發展”為主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9)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本屆論壇圍繞汽車零排放和電動化變革、能源轉化及傳統能源公司轉型、未來交通和出行變革圖景、下一代汽車關鍵技術發展、汽車智能化和網聯化趨勢、核心供應鏈培育、汽車生產組織方式變革、國際創新對接、產業政策調整等熱點問題進行研討。

1月12日,在論壇首日,來自國家多個汽車產業相關部委長官、產業界學術專家,以及傳統汽車領域、新造車領域均到場發表演講。北汽徐和誼、比亞迪王傳福、上汽陳志鑫、蔚來汽車秦力洪、天際汽車張海亮、一汽車集團奚國華等決定中國汽車產業走向的人齊聚論壇,他們說了什麽?

以下是新智駕對論壇首日演講精彩內容的整理編輯。

國家多部委長官講話,把脈汽車產業轉型關鍵期的走向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萬鋼

各大企業積極加快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

萬鋼表示,發達國家把氫作為能源管理,創製了科學安全的氫加注站建設和車載氫罐技術標準及監測體系,有力推動了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

建議借鑒先進經驗,總結試點成果,抓緊研究修訂氫能、加氫站和儲氫技術標準,提升檢測能力,盡快破除標準檢測障礙和市場準入壁壘,加強和完善氫能生產、儲運和供銷體系建設。

同時,應及時把產業重點向燃料電池汽車拓展,我國已形成的電-電混動技術優勢,適合燃料電池技術特點,也適應我國技術和產業發展的特點。

此外,要加大對燃料電池發動機的研發力度,攻克基礎材料、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難關,當前重點要突破膜電極、空壓機和儲氫罐的產業化。

在保持政策連續性和加強體制機制創新方面,萬鋼建議如下:

要嚴格執行油耗標準、雙積分等產業政策,適時轉化為碳交易機制,增強汽車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內生動力;

加大支持分時租賃和共享服務等商業模式創新,推動企業向產品、服務、充電、運營等多環節組合的新型商業模式轉變;

認真研究2020年對純電動、插電式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退出後的稅收優惠政策,使交通運行零排放和超低排放車輛成本得到補償和獎勵;

以安全、節能、環保為導向,加強安全運行管理與服務,取消對續駛裡程、能量密度等細節要求,把技術的決策交給企業,讓市場選擇最合適的產品;

加強車用動力蓄電池退役後儲能梯次利用和材料回收再利用的技術研發、商業模式和政策支持。

工信部部長 苗圩

苗圩表示,去年我國汽車產業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出現市場下滑,但長期向好的發展前景沒有變,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仍然保持了良好勢頭。主要表現在:

產業的規模持續擴大,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整個新能源汽車中的佔比是在提升的;

技術水準穩步提升。我國量產的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達到了265Wh/kg,成本控制在1元/ Wh以下;

企業競爭力明顯增強,以上汽Marvel X為代表的全新正向研發的純電驅動平台車型陸續上市;

配套環境日益完善。產業發展明顯帶動了投資、就業和稅收增長。

不過,也要看到,在財政補貼逐步退出的背景下,市場競爭加劇的環境下,保持行業健康持續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所面臨的挑戰。

苗圩提出,今後將繼續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協調,綜合施策,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品質發展。

一是加強部門間協作,著力推動解決充電樁進小區難、地方保護等突出問題。要適時建立產能資訊發布機制,引導社會理性投資。同時,還要統籌鋰、鈷等資源開發和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的建設,推進汽車與能源、交通、通信產業的融合發展。

二是要鞏固動力電池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良性發展態勢,加快智能網聯汽車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提升動力電池性能和整車智能化水準。加快推動燃料電池汽車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在經濟基礎好、地方積極性高的地區開展示範運行,打通產業鏈和氫能的供應鏈。

三是優化發展的環境,持續完善政策體系。制定發布2021-2023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完善雙積分制度,為財政補貼全部退出後做好前期準備。提高充電設施互聯互通水準,加快構建便利高效的充電網絡。

四是擴大開放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引導和支持優勢企業進行海外布局,更深更廣的融入全球供給體系,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軍型企業。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 陳清泰

電動汽車是工業革命中的新一輪變革,能夠破解能源和交通難點。

未來我國汽車市場將很長一段時間處於增長期。同時,電動汽車自身發展到一定程度,必須從制度上和技術上使得電動化與新能源對接,並把電動化的全產業鏈放在綠色的基礎之上。

電動汽車已經進入產業化階段。要評估這次汽車革命影響的深刻程度,就要跳出汽車產業的局限,放眼未來的能源、交通和城市:

汽車革命與能源革命協同,大幅度改善能源結構;

電動化需要放在綠色化的基礎上;

共享出行有望重構城市出行;

跨界技術和造車新勢力的加入增強了創新活力;

協同發展需要加強頂層設計。

有關方面預計,2030年我國電動汽車產銷將超過1500萬輛,不同級別自動駕駛基本普及,保有量達到8000萬輛。

我國集合比任何一個國家對這一輪汽車革命都有更加熱切的期待。這次汽車顛覆性變革的底層技術是可再生資源,是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高度融合。而這幾個方面恰恰是我國近幾年發展狀況良好的新興領域,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如果把握好,我們將有望成為一個贏家。

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 李冶

應該鼓勵車企參與充電服務,未來將健全充電基礎設施標準體系。

在李冶看來,未來新能源電動汽車配套基礎工作將主要圍繞四方面展開:

第一,深入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第二,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計建設;

第三,健全充電基礎設計標準體系,引導促進充電網絡發展;

第四,鼓勵車企深度參與充電服務,探索創新的充電商業模式,並考慮進一步減少政府乾預,發揮市場化配置資源作用。

不過,現階段純電動汽車存在三個主要問題:充電設施利用率偏低、技術水準依然偏低、車樁協同有待將強。

下一步工作計劃:一是,支持探索創新充電商業模式。二是,加快推動先進的技術研發。三是,推動充電服務平台的整合發展。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 歐陽明高

2025年,電池系統價格達到100美元左右;基於全生命周期成本計算,純電動汽車與燃油車相比具有性價比優勢。

歐陽明高提到,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未來發展路線如下:

電動化方面,鋰離子電池為350瓦時/kg,系統250瓦時/kg,價格降到100美元/千瓦時;純電動汽車為50度電、200kg重電池跑400-500公里,購-用車綜合成本與燃油車相當;燃料電池中PEM燃料電池技術成熟,350公里以上轎車車型可能比純電動有車價優勢。

新能源方面,可再生資源中光伏發電價格與煤電相當;分布式能源形成規模;充電基礎設施中各種充電技術成熟並兼容、基礎設施比較普及,滿足電動汽車需求;能源互聯網中適合中國國情的V2G主流技術和主流商業模式形成,業態進入成長期。

新能源汽車展望,2025年左右是全方位突破的關鍵轉折點。

國際能源部署署長高級顧問 楊雷

能源系統轉型與電動汽車的發展緊密相關。

數據來看,2000年的全球終端能源只有15%是來自於電力,2017年增長了19%,目前全球電力消費的總量是2.22萬太瓦時,預測到2040年,該數字會增長到1/4。此外,2018年電力領域投資超過了油氣等化石能源上遊投資的總和。

新世紀以來,電力在終端能源消費佔比快速上升,目前成為僅次於石油資源的第二大資源。

電力引領能源需求增長。從終端用戶電力需求以及電源變化情況來看,電力需求將是能源需求的兩倍,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將滿足絕大部分新增需求。

2017年,來自電動汽車的91%的用電量在中國。中國電動汽車的電力需求佔總用需求的0.5%,該比例在挪威為0.8%。

隨著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也將推動電力需求的高速增長,2025年前後,趨勢更加明顯。

能源基金會中國總裁 鄒驥

全面電動化轉型的設計現在正當其時。

交通領域在能源、氣候的變化對環境的重要性巨大,我國目前的能源消耗有15%來自交通部門,與歐美國家相比較少,但增長速度快,發展電動車對交通能源結構的優化和改善空氣品質均意義重大。

建議一是及早確立2025年發展目標。堅定市場主體的信心;二是國家和地方應該互相支撐、互相促進與配合。

對於解決方案的大致思路,鄒驥表示,一方面,將整個能源系統去碳化,把更多的新能源接入能源系統中;另一方面,將終端用戶的器械電池化。參照歐洲和北美的成功案例,該地區交通運輸汙染排放僅是中國的三分之一。

在鄒驥看來,要達到藍天白雲,未來還需創新的解決方案。未來的交通運輸工具要向電子化、電動化邁進。對於能源基金會來說,車輛電動化是優先規劃事項,能源基金會將與行業內專家攜手,竭力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案,並將該方案分享。

新舊車企共話自主品牌-智能電動汽車的產業機遇期

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

新能源汽車經歷了爆發式發展,新能源汽車2.0即電動化與智能網聯化融合。

最新的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顯示,400公里續航以上的電動汽車已經成為主流,產品結構變化消解用戶的裡程焦慮;

消費結構變化顯示私人消費者正在成為新能源消費的主流,新能源汽車的私人消費者已經開始成為汽車消費的主流;

非限購城市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也佔到了50%左右的份額,說明新能源汽車消費正在從政策驅動全面轉向市場驅動。

北汽是涉足新能源汽車市場較深的車企。數據顯示,2017年,北汽集團整車業務發展迅速。其中,北京奔馳全年銷售42.3萬輛,同比增長33.3%,營業收入破千億元,同比增長35.9%。福建奔馳全年銷售2.14萬輛,同比增長88.5%。北汽新能源實現整車銷售10.3萬輛,同比增長近1倍,全國純電動市場佔有率24%,同比提升3.7%,連續第五年成為全國純電動市場銷量冠軍。

徐和誼表示,在全面新能源化與智能網聯化雙輪驅動發展的趨勢下,今後北汽集團將從三個方面集中發力:

一是要推動技術更新,把握全面電動化的核心技術;

二是要實現產業更新,構建跨領域產業合作共同體;

三是要深化品牌更新,推動中國新能源車敢為天下先。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傳福

中國具備2030年實現汽車全面電動化能力。

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新能源汽車70%以上的銷量來自於北上廣深等限購城市;但在2018年,限購城市與非限購城市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已各佔一半。

王傳福稱,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接近5%,從0到1%,我國差不多花了接近10年時間;從1%-5%,我們僅僅用了三年時間,預計中國電動車市場將迎來更大規模的爆發。

從比亞迪和行業數據看,2018年,部分非限購、非限行城市的電動汽車銷量則在大幅提升,佔整體銷量的比例達到50%。出現了政策與市場驅動的跡象。

王傳福建議,中國應該盡快制定汽車全面電動化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同時中國在全面電動化的路線上,一定要分領域、分車型實現循序漸進、分步推進。

第一步,公車和計程車可以最先實現全面電動化;

第二步,城市物流、環衛、渣土等卡車全面電動化;

第三步;由於私家車涉及到購置成本、基礎設施、不同地區的消費理念和接受程度的不同等因素,會在最後實現全面電動化。所以全面電動化的節點是2030年。

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

智能化與電動化天生融合,智能電動汽車是未來趨勢。

秦力洪表示,從汽車到以電動汽車為主的新能源汽車,再到電動化與智能化相融合的智能電動汽車,是將來產品形態的趨勢。智能化和電動化天生就是可以互相融合的,在技術上可以互相融合、互相補充,而不是兩條平行的路線。對於中國汽車品牌來說,智能電動汽車的發展方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換道先跑的戰略機遇。

秦力洪現場介紹道,蔚來去年下半年開始交付,共向市場交付了一萬一千多台ES8,去年下半年力壓特斯拉,獲得了整個高端電動汽車市場第二名的成績。目前,蔚來的用戶跑遍了中國280多個地級市,蔚來為用戶累計提供了超過4萬次一鍵加電服務。

對於中國汽車品牌來說,秦力洪認為智能電動汽車為汽車產業提供了換道先跑的戰略機遇,在歷史機遇期裡面,蔚來汽車已經率先出發,預備搶奪一定的先機。

天際汽車董事長兼CEO張海亮

純電動車的續航裡程難題將以固態電池技術化解。

張海亮表示,未來3到5年,三元鋰電池會達遇到技術瓶頸。固態電池則因具有體積小、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大等特點,將成為是未來動力電池的主要應用方向之一。

汽車行業實現全面電動化已成為大勢所趨,部分車企認為這一時間節點會是在2030年。但在張海亮看來,要全速邁入全面電動化時代,還需要提升技術創新的能力,解除性能短板給用戶帶來的焦慮。

未來計劃,張海亮表示,今明兩年,公司將進行系統測試評估,推進固態電池的量產。預計到2021年,天際車輛搭載的固態電池的電芯能量密度可以超過300瓦時每公斤,電池包的能量密度可以達到220瓦時每公斤,力爭實現初步的商業化。

此外,張海亮認為,移動充電網絡與固定充電網絡相結合,將是現階段緩解電動汽車裡程焦慮的重要途徑。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陳志鑫

在推進“新四化”戰略的過程中,上汽把電動化放在首要的基礎位置。

數據顯示,去年上汽新能源汽車銷售超過14萬台,連續5年實現翻倍增長,並有超過300台的上汽燃料電池輕客在國內三座城市率先實現商業運行。

陳志鑫透露,上汽已與寧德時代、英飛凌、麥格納等國內外的合作夥伴開展電視電芯、IGBC、電驅動系統等戰略合作,進一步完善新能源產業鏈的關鍵布局。在智能網聯方面,則是和阿里巴巴合作,在全球首創了互聯網汽車的全新品類。

此外,上汽還與中移動、華為、Mobileye等達成合作,加快在智能駕駛決策控制系統、車用高精地圖以及V2X車聯通訊等關鍵領域進行領先布局。

隨著汽車的代步工具屬性不斷弱化,再加上互聯網與出行的結合,不僅讓出行方式有了更多的選擇。在此背景下,上汽也展開多種措施應對變化:

第一,通過運用智能網聯技術為汽車產品提供AI的語音智能輔助駕駛、AI的智能導航等功能,進一步增強出行過程的智能化體驗。

第二,還積極布局網約車、分時租賃等移動出行服務,努力將用戶各種出行場景連接起來,為用戶提供多城聯動的一站式出行解決方案,讓客戶用車便捷,出行無憂。

第三,將互聯網汽車作為在線移動平台,通過線上線下的數據貫通打穿,為各種線下服務提供更高效的服務引流,為加快構建基於數據驅動的全新業務生態和盈利模式創造重要條件。

陳志鑫最後表示,上汽對業務的焦點,正從過去傳統的以車為核心的服務,向今後以人為核心的服務進行轉移,並以人的智慧出行為核心平台,不斷拓展服務生態,依靠人工智能、大數據、雲服務,建立起依靠數據驅動的服務生態體系,讓汽車企業能夠真正直面用戶,並提供個性化的移動出行服務解決方案,同時,也為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建設貢獻力量。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奚國華

奚國華用“危機四伏,危中有機”來評價當前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態勢。

他認為,在這一背景下,消費引領、政策導向和技術的迭代將成為汽車產業更新進化的三大推手,主要的標誌是汽車由單一的交通工具轉變為滿足用戶美妙出行的綠色智能移動終端。

奚國華表示,汽車行業將上演真實版的生死時速,企業生存的關鍵將由搶拚整車銷量轉化為爭奪用戶的流量,用戶的需求預體驗在競爭中會更加受到關注,將成為消費的核心要素,並帶來商業形態、產業分工、競爭格局的巨大變化。

對於汽車行業未來的機會,他也提出三條觀點:

一是市場空間足夠大。我國仍然是全球汽車最大的市場,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實現規模化的發展,產業建設實現了全球的領先。根據預測,2019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達到200萬輛,2020年將會達到300萬輛,在汽車總銷量中佔比會達到10%。屆時,新能源汽車真正成為引領中國汽車市場結構調整的藍海力量。

二是產業的縱深足夠寬。我們可以通過EV、REV和FCV等多種技術路線,實現新能源汽車持續快速的發展。近期,我們可以憑借EV技術,實現中短途的共享的固定場景人群的出行需求,通過REV技術來解決電動汽車裡程的焦慮,實現中遠途的有效出行。中遠期隨著電池成本的優化,FCV可具備與傳統汽車相媲美的便捷性,實現零排放,無憂出行。

三是消費的後勁足夠強。中國的消費特徵非常明顯,沒有不好的市場,只有不好的產品。用戶的需求是巨大的,源於消費偏好、政策驅動以及新能源汽和智能網聯化技術的迅猛發展。儘管當前汽車市場整體低迷,但是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卻是逆勢而上,成為嚴冬中的一股暖流。

據奚國華介紹,未來一汽將遵循以量為先的策略,每年投放兩到三款全新的車型,一到兩款改臉車型,同時加快新能源研發與產品投放的速度,與極致夢幻、愉悅體驗的系列產品為強大的紅旗品牌賦能。【完】

歡迎在今日頭條、天天快報、UC 頭條、一點資訊、新浪微博、搜狐號、網易號關注@新智駕。

「AI投研邦」上線了

「AI投研邦」

服務在2018年12月3日正式上線,1499元加入,還可自動解鎖價值1000元+禮包(含7個月智能駕駛付費內容、峰會大咖影片、2份研報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