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男孩12年沒和家人說一句話 曾被誤診為精神分裂

(沈連相副院長在為患者看病。)

24歲的小勇(化名)在父母的陪伴下走進余杭五院精神衛生科沈連相副院長的診室,這個母親口中12年沒有和家人說話的男孩還是一如往常的冷漠,別人向他打招呼寒暄,他始終都是漠不關心。

在沈醫生的要求下,家長到診室外回避。診室裡,沈醫生問小勇:“你是不是一直感到不快樂?”

這個問題讓小勇手上的動作滯了一滯,沉默一陣後,他發出了一聲“嗯”,這是這個男生12年來第一次主動回應別人,而且還是陌生人。

不說話的男孩,12歲就被診斷為精神分裂

去年9月,小勇媽媽拿著孩子的病歷走進了沈醫生的診室,要求醫生幫忙開藥。沈醫生在翻看病例後發現這個精神分裂症患者居然是個20出頭的年輕小夥。也是出於職業本能,沈醫生主動向小勇媽媽了解起了病情。

小勇媽回憶,小勇12歲的時候,變得極度厭學,以前開朗外向的孩子,開始變得沉默不語,家裡人拿他沒辦法,六年級沒上完就休學在家了。14歲那年,帶他去專科醫院看看,結果當場就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十多年過去了,孩子就這樣不上學,不和家人說話,也不出去玩,除了宅家上網就是幫爸爸乾活,藥倒是一直都沒有停。

沈醫生追問,孩子生活中會不會經常狂躁或者做出攻擊性的動作?小勇媽媽沉思了一會兒說,他平時就是安安靜靜呆在家裡,我們交代他的事情他都會去做。

“小勇15歲那年,我們又要了個孩子,他對弟弟也是很親熱,從不會欺負他,除了不開口說話,他還算是個乖孩子。”

沈連相副院長在聽完病情描述後,疑問重重,要說這孩子是精神分裂,精神分裂症通常會有衝動、攻擊性行為,這症狀卻差了萬八千里。他讓小勇媽媽有時間時再把孩子帶去,親自再面診。

不是精神分裂症!

不過,這一等,小勇媽媽直到今年1月份才有空帶小勇去沈醫生那裡,於是就有了開頭的那一幕。

小勇因為多年不說話,語言功能出現退化,能聽懂對方的意思,但卻無法組織語言回答問題。

為了給小勇做心理測查,沈醫生也是頗費一番功夫。沈醫生讓他用簡單的是和否來回答,儘管很難,但這次心理測查讓大家有了重要的發現:小勇並不存精神分裂的陽性症狀與陰性症狀,但有中度抑鬱,也就是說,這麽多年來,小勇並非精神分裂而是抑鬱症。

“精神分裂症屬於重症精神疾病了,患者的認知、情感、行為三者往往是不協調的。患者往往會出現衝動,攻擊的行為,病程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患者的社會功能還會退縮,最後變成殘疾人。而單純的抑鬱症,尤其只是中度抑鬱,更多的表現為情緒上的低落,是不會出現認知行為上的扭曲歪曲的,人的社會功能也不會退縮,只要及時治療,完全可以恢復成正常人。”沈副院長介紹。

小勇爸爸在聽到結果後,拉著沈醫生的手說,我真是比中了五百萬還高興,而小勇媽媽則在一旁紅了眼眶。

小勇為什麽12年不說話?

沈院長為小勇開了抗抑鬱的藥物,同時更側重為他做心理輔導和治療。

面對這個倔強但又不失個性的孩子,沈醫生每次心理輔導的時候,都會很耐心很仔細地傾聽,鼓勵他自己組織語言,表達想法,同時也會對他進行催眠治療。

小勇陸續接受了十多次心理谘詢輔導,逐漸在治療中敞開了心扉。那麽,他為什麽12年都不願意和家人說話?

小勇說,他家裡是養甲魚的,他小時候,父母起早貪黑都住在甲魚塘邊上,怕別人來偷,根本顧不上管他。他從小大部分時間是和曾祖父曾祖母生活在一起,那也是兩位年紀很大的老人了,所以他從小就沒有安全感,晚上常常要12點才睡得著。

可是,讀書又要每天早起。晚上睡不著的小勇,早上總是起不了床。每天早晨面對家人的催促,小勇漸漸變得討厭上學。

可是,父母卻從不和他溝通,也不關心他的狀態,看他不要讀書,只會一味的罵他批評他。小勇對家庭的溫暖產生了懷疑,總覺得父母並不愛自己。到了三年級的時候,小勇這種不滿情緒到達了頂點,為了表達對父母的抗議,他決定從那時候開始就不和家人說話。

這麽多年來,他不僅不和父母說話,親弟弟、姑父、姑媽、叔叔、嬸嬸、姨媽、姨夫、表妹、堂表兄弟姐妹等,他一概不理,只和一個堂弟、一個表妹在5年之內有過對話。他把自己封閉了起來。

那麽被診斷為精神分裂後,這麽多年的藥,小勇又是怎麽吃下去的?

小勇表示,開始的時候吃了藥就有很大的不良反應,頭暈惡心,整個人渾渾噩噩,那時候他就知道這藥吃不得,以後家人把藥給他,他轉身就偷偷丟掉,十多年其實根本沒吃過藥。 “我知道自己沒有精神病,但我過得很不開心。”

沈醫生聽了這番話,又無奈又心痛。

在數次積極治療後,小勇開始嘗試擁抱比自己小十五歲的弟弟,兩個人溫暖相擁的場面,讓大家都非常感動,也表達了想走出家門,接觸社會想法,三個月前,小勇找到了一份和他最愛的電腦相關的工作,成功邁出了走上社會的第一步。

接受心理輔導最小的孩子才4歲

沈連相副院長說,接受心理谘詢輔導的孩子數量逐漸呈上升趨勢,他接診過最小的患者才4歲,青春期的孩子尤為多。

這個4歲的小患者也讓沈醫生印象深刻,他一不開心就拿頭撞牆,家人拉都拉不住。沈醫生問清楚後才發現,這個小娃兒是不知道如何向家人表達自己的不悅,而家長也沒有教會他正確的方法,所以才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沈醫師慢慢地進行引導,告訴他除了拿頭撞牆,其實還有既不傷害自己又能表達自己情緒的方法,比如: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沈醫生還接診過一對相約自殘的小姐妹,倆姑娘都還在上初中,也是抑鬱症。為什麽會想要自殘呢,她們都跟家長髮生了一些衝突,覺得極度委屈不開心後,應對的策略就是用自殘,用這種方式來和家長進行對抗。

“對孩子的治療,不光要引導孩子本人,還要教會家長正確的教育方法。”

和家長無法溝通是造成孩子抑鬱的原因之一

沈副院長說,與長輩在觀念上無法達成共識,無法溝通是造成孩子抑鬱的原因之一,問題家長容易帶出問題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首先要自身成為一個合格的家長。

沈副院長建議家長:

一、了解孩子真正的內心需求,學會做孩子“肚子裡的蛔蟲”。家長們因為工作等原因,可能會忽視孩子的內心需求與安全感的需要,沈醫生建議家長抽出時間多陪伴孩子,讓孩子多說說話,傾聽他們的想法,融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

二、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讓孩子多做“選擇題”。沈連相表示,父母在發現孩子問題時應該給出多種可能性,從孩子和家長本身的想法出發來分析問題,並對告知可能出現的結果,讓孩子用自己的智慧來做出選擇。

三、家庭教育也需要培訓,孩子有情緒問題的,家長也需要和心理醫生溝通教育方法。

編輯:肖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