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家博物館正式閉館 觀眾趕來和圓明園流失文物虎鎣“告別”

封面新聞記者 盧蕩 柳青

“下一次再看見它,不知道是什麽時間了。”說這句話的,是一位專程趕到國家博物館看虎鎣的湖北遊客。再過一天,國博就將正式閉館。根據國家博物館公告,因施工原因,將於3月20日16:30起閉館,恢復開放時間另行通知。這也是2019年以來國博首次閉館施工。

虎鎣局部已斑駁,恰是歷史的見證。攝影 封面新聞記者 盧蕩

這位遊客特意來“告別”的虎鎣,是一件通高不過25.3厘米,重量不過4余公斤的青銅器。它誕生於西周,曾是圓明園舊藏,後遭遇厄運流失海外。自去年年底入藏國博後,這件承載著特殊歷史的青銅器,便成為了國博一個特別的存在。而關於它背後所藏的那段歷史,則被專家形容為——“山河破碎,流失海外”。而關於虎鎣的展覽,則被命名為“新時代?新命運”。

3月19日中午,在國博閉館前的最後幾小時,封面新聞記者再度探訪這個世界上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在南12展廳的虎鎣展上,記者看到,閉館前仍有大批觀眾專程前來參觀這件圓明園流失文物。

虎鎣到底是裝什麽的?是現場觀眾最多的問題之一。攝影 封面新聞記者 盧蕩

“要閉館了,特意來看一眼虎鎣。”一位來自湖北的參觀者對記者說,國博來了很多次,每次來北京都會到國博,而這次特意為虎鎣而來。

“虎鎣”原為清宮舊藏,1860年被英國軍官哈利·埃文斯從圓明園劫掠。資料顯示,他曾在家信中稱自己參與洗劫圓明園,搶走的珍貴文物中包含青銅器。

去年3月有消息稱,“虎鎣”將在英拍賣。國家文物局表示,得知“虎鎣”將在英拍賣後,立即開展多方面工作,使境外買家將文物捐贈給國家文物局。9月,國家文物局代表團在中國駐英大使見證下,舉辦“虎鎣”捐贈接收儀式。11月23日,“虎鎣”安全抵達北京。

2018年12月,流失海外百餘年的虎鎣回歸祖國並入藏國家博物館,這也是虎鎣首次與國內觀眾見面。封面新聞記者此度探訪時,依然會發現一個細節,虎鎣的介紹中寫著這樣一句話——“2018年國家文物局撥交”。

虎鎣頂端的虎,是世稱虎鎣的重要原因。攝影 封面新聞記者 盧蕩

對於虎鎣展,國家博物館在介紹中說,以一件文物的流失和回歸來彰顯中華民族從積貧積弱到民族複興的時代巨變,希望藉此引導社會各界進一步關注我國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不斷關心支持國家文物事業。

虎鎣在西周到底是做什麽用的?國家博物館研究院名譽院長、九十高齡的孫機先生分析,應該是用來裝鬱金汁的。

《論語·八佾》疏引鄭玄注:鬱,鬱金草,釀秬為酒,煮鬱金和之,其氣芬芳條暢,故曰鬱鬯。將一種叫鬱金草的香草煮汁,便得鬱金汁,鬱金汁加到以秬釀造的鬯中,便得鬱鬯。他表示,古代將盛鬱金汁的容器叫做“鬱彝”,此說法可見青銅銘文“余兄為汝茲小鬱彝”,彝是容器的泛稱。孫機推測,與爵配套使用的虎鎣很可能是用來裝鬱金汁的。

為了讓觀眾更加了解“鎣”這種青銅器種類,國家博物館還為“虎鎣”製作了虛擬展示,觀眾可通過虛擬互動觀察“虎鎣”每一個角度的細節。

封面新聞了解到,2018年,國家博物館的觀眾總量超過861萬人。剛剛過去不久的2019年春節,國家博物館迎來了觀展熱潮。正月初一,國家博物館的現場人數就達到3.7萬人次,正月初二到初五則連續四天現場觀眾突破6.5萬人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