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場前景未明的感情實驗

    一個人的感情狀態有幾種?通常我們會說,單身、戀愛、結婚。前兩年,國外一家社交平台,增加了一個選項:開放性關係。按照字面解釋是,在平等的基礎上,戀人在對方的許可下,與第三方發生甚至保持親密關係。

    看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一定是腐朽墮落的西方年輕人追求時髦的玩意兒,充分體現了這些人視感情為兒戲,不負責任的態度。

    這就大錯特錯了,恰恰相反,一個真正相信開放性關係的人,恰恰是很負責任的人。如果你讀一下貝克韋爾的《存在主義咖啡館》,就能明白這一切了。

    存在主義是西方哲學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其中,最著名的大哲學家就是法國的大師薩特。薩特對“存在”這個概念,有其獨特的看法。他覺得,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本質先於存在。比如,眼前的桌子,它的本質是放置東西的平台。現實中,正是人類需要一個平台放東西,才會製造出桌子來,所以,它是本質先於存在的。人卻恰恰相反,我們常說,剛出生的孩子,就跟白紙一樣,無所謂善惡,不知道對錯,也不了解這個世界運行所需要的秩序、道德等等,它是先存在,接著才會逐漸變成某一類型的人。而且,一個人會成為怎樣的人,都是他自己決定的,無論是在社會規則、其他人的要求下決定,還是自己主動做的決定。

    《存在主義咖啡館》這本書,就是一本存在主義哲學家的集體傳記,薩特、海德格爾、胡塞爾、加繆、波伏娃等思想家,輪番出現。不過,你可不要以為這是一本晦澀難懂的書——我知道,哲學家的書,都是屬於天書隊伍的。大作家博爾赫斯就抱怨過,古希臘的哲學家,還挺好懂的,怎麽從康德、黑格爾開始,哲學家都以令人看不懂為己任了呢——慶幸的是,貝克韋爾不是哲學家,她也沒打算把書寫成一本哲學專著。相反,書裡充斥著各種思想家的故事和八卦。

    當然,你也不要因此看輕這本書,以為它就是滿足了人們的窺視欲,單純販賣哲學家八卦的——確實,很多看過這本書的人,會這麽想。但事實上,仔細理解那些故事,都能和存在主義建立聯繫。

    不要著急,我並沒有忘記“開放性關係”的話題。這本書裡的兩個重要角色,薩特和波伏娃,就是這種戀愛模式最知名的代表。據說,薩特曾經向波伏娃求過婚,但波伏娃堅持反對婚姻,並希望用一紙契約,約束兩個人的關係:他們彼此相愛,同時又保持身體上的自由,他們可以和另外的人發生親密關係,唯一的條件是,彼此坦誠,不能欺騙。所以,人們後來看到,薩特會寫信,向波伏娃詳細報告,自己和另外一個女人親密的諸多細節;波伏娃也會告訴薩特,自己與其他男子周旋的過程。

    這樣的關係,很可能會令人誤會,以為他們就是耽於肉體快樂的人。恰恰相反,這段關係帶給他們的痛苦一點也不比普通男女少,嫉妒並沒有從兩人身上消失。無論是波伏娃還是薩特,都是在妒火中,看著對方講述與他人的快樂時光。但他們寧可忍受這些痛苦,也不願意回到傳統婚姻的軌道上來。

    波伏娃厭惡傳統的婚姻。她認為,女性的存在原本是自由的,正是現有的婚姻制度,把女性塑造為一個家庭婦女的本質,她們需要為家庭作出更多的犧牲。波伏娃有句名言是,女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被塑造成女性的。在強大的社會觀念束縛下,女性甚至沒有辦法選擇不結婚。

    所以,她和薩特決定走出另一條路線,用這種開放性的關係,為人類定義另一種可能。是的,是為人類,而不僅僅是為自己。在薩特看來,其實每個人的決定,都是在為人類整體施加影響,你選擇按照慣常軌道結婚,實際上也是在維護這種社會慣性。而他們,則用自己的選擇,反對這種慣性。同時,在他們看來,一旦作出選擇,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所以,即便再痛苦,他們也堅持維護這種關係。這兩個人的關係,幾乎就是存在主義最好的一個注解。

    1980年,薩特去世,幾乎整整六年後,波伏娃去世,兩個人最終合葬在一起。但開放性關係,並沒有隨著兩個人的去世而終結,他們兩個人的傳奇,一直還在對這個世界產生影響。當然,這種選擇,仍然是一種實驗狀態,並沒有成為社會共識,但我們人類發展到今天,不就是在不同的實驗中汲取教訓,或者,得到進步的嗎。

張恆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18年05月22日 08 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