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五一”旅遊或現“補償性消費”?安全出行最重要

今年的疫情來襲,讓旅遊業者受到不小的影響,故而也更看重商機,希望能化危為機,而小長假絕對是拉動旅遊消費的絕佳機會,就在日前,“五一”連休5天的消息登上熱搜榜。這是自2008年調整節假日放假方案後“五一”首次放假5天,也是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的首個5天的小長假。

有數據顯示,4月9日消息公布後的一天時間內,攜程旅遊板塊跟團遊、自由行等產品搜索量環比增長超300%。攜程旅遊預計,“五一”熱門的旅遊目的地有三亞、上海、廈門、安吉、重慶、成都等。

不少旅遊業者認為,“五一”國內旅行市場的復甦腳步將進一步加快,並呈現三大趨勢:旅遊人次有望到達近期新高,為清明假期的兩倍以上,並出現今年首個旅遊高峰;中短途、省內遊繼續復甦,旅遊企業“保供應”加速市場回暖;在疫情防控背景下,“預約遊”將成“五一”出遊的“關鍵詞”。從清明到“五一”,假期從3天增至5天,或將有效刺激更多旅客選擇3天以上多日遊、過夜遊。因此,今年“五一”小長假出現“補償性消費”的概率較大。

相比以往假期出遊的整體漲價,今年“五一”小長假因為還處於疫情之下,所以整體價格會有所優惠,其實在此前的清明假期時,已有不少景區采取免費等優惠,吸引了諸多遊客。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五一”期間,國內旅遊接待總人數1.95億人次。按今年清明假期的恢復趨勢,有業者估測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全國旅遊總人次有望接近去年的50%以上。

無論數據預測是否準確,在筆者看來,今年疫情對旅遊業的衝擊是必然的,期間也有一批中小型旅遊企業受挫極為嚴重,因此從旅行社、酒店、景區到相關餐飲等業者都非常期待依靠小長假或優惠措施來扳回一局,但旅遊市場的恢復必須有序且安全第一,需要科學而謹慎地恢復營業和出遊。

前不久,黃山旅遊無奈對客源限流就是一個案例,這個事件告訴大家,復工是必須的,但首先要考慮出的是疫情之下恢復旅遊消費的安全。

所以,筆者認為,首先,“五一”小長假可以適當出遊,可還是應該以本地遊為主,莫急於做長線出行,而在選擇具體的旅遊產品時,也盡量選擇相對空曠的場所,不要集中在室內,避免人群集中接觸。

其次,從經營者角度而言,促銷是可以的,但必須適當控制力度,不要大量以低價甚至完全免費的方式去收攬太多遊客,如果需要有一些免費門票的發放,則一定要注意控制在一個合適的比例,不可大量鋪開,不可操之過急。

同時,景區或一些相關旅遊經營場所應該注意遊客的承載量,比如某一個景區最大的日客流量如果在1萬人次左右,那麽在疫情期間,就不能以上限每天1萬人次為標準,而是要控制比例,來保證遊客與遊客之間有一定的空間,保持安全。再比如大巴車上盡量隻坐50%的遊客,以此保障人與人之間的安全間距。旅遊業者需要考慮自身的承接能力和安全系數。

據了解,文化和旅遊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近期聯合印發《關於做好旅遊景區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開放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明確,要堅持防控為先,實行限量開放。疫情防控期間,旅遊景區隻開放室外區域,室內場所暫不開放,接待遊客量不得超過核定最大承載量的30%,收費景區在實施臨時性優惠政策前要做好評估,防止客流量超限。

上述《通知》就是告訴旅遊從業人員,在假期等商機恢復旅遊經營時,必須對客流量和安全系數有所考量。

再次,景區等旅遊經營者還需要注意管理和科學制度的建立。例如預約制度,遊客分餐管理等,這些都需要業者提前做好估測和準備。未得到預約資格的遊客,切莫在當日前往景區,避免過多人群集中,甚至出現交通堵塞、用餐座位不足等。

此外,“雲旅遊”也可以成為疫情之下所衍生的新型休閑方式。旅遊當然需要體驗感,但也可以通過高科技來獲得一些不一樣的體驗感受,有些項目或許通過VR以及在線解說等更容易被遊客所接受。

今年3月,文旅部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各大在線旅遊平台紛紛推出“雲旅遊”項目,各地博物館推出2000余項網上展覽,春節期間總瀏覽量超過50億人次。就在前不久,“雲遊故宮”項目上線,公開數據顯示,4月5日~6日,故宮博物院在抖音共同開啟2020故宮首次直播,這次特別策劃的“雲遊故宮”直播吸引了超過966萬網友。而“雲遊故宮”系列也讓大家看到了不一樣的故宮——特別的視角,尤其是配上專業講解後,讓人獲益匪淺。所以,“雲旅遊”也是疫情之下,讓景區和旅行社等業者逐步安全復甦的不錯方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