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紡織企業轉型自救,外貿轉內銷競爭日趨激烈

作為長期監測和觀察紡織行業的業內人,林展在這個端午節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放假。

“以前在紡織行業是沒有假期概念的,難得一個月休息兩三天。但現在,各個工廠的放假力度不斷加大。遇到法定假期,就乾脆放個幾天,甚至多放幾天。”林展告訴第一財經,放假背後是企業大規模的減產和限產。原因即疫情之下的經濟不景氣,訂單萎縮,工廠急需降低開支,減緩庫存積壓速度。

減產並非少數。在端午節前夕,甚至有某縣級紡織協會直接向企業發出聯合公約,要求“從6月20日起,各企業根據自身運作情況進行限產30%~50%”。

隨著全球疫情的波動,經濟復甦再添陰雲。作為紡織業常規的淡季,這個夏天,紡織企業主越來越捉襟見肘。除了訂單萎縮、庫存高企之外,讓紡織企業主頭疼的,還有外貿轉內銷日趨激烈的競爭。

市場蛋糕縮小,搶食者眾多,“相信市場總會轉好”的紡織業,顯然還需要更大的耐心和更多撐下去的辦法。

七成企業端午減產放假

商務部中國盛澤絲綢化纖指數監測和發布平台綢都網近期做過一份市場調查。

根據近300家紡織企業的問卷調查結果,超六成紡織老闆表示6月的銷量不如5月;七成企業選擇在端午期間減產放假;超三成企業開工不足五成;超六成人士認為7月的行情還將繼續走弱。

作為貢獻了全國近三分之一面料產量的紡織重鎮,來自蘇州盛澤鎮的數據頗具代表性。

綢都網樣本企業的數據監測則顯示,在端午前夕,江浙織機開機率局部呈現下調狀態,其中盛澤噴水織機開機率不足七成,長興噴水織機和常熟經編的開機率維持在七成左右,海寧經編表現稍好,開工率維持在七八成;蕭紹圓機表現相對薄弱,開機率僅約四成。

與此同時,整個江浙地區織機開機率不到65%,處於近幾年同期低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近10個百分點。

當地一家紡織工廠負責人常冬告訴第一財經,端午節他們的工廠也放假了,“盛澤及周邊普遍減產,外圍市場更差,有些外圍廠家全面停產,早就進入了長期放假模式”。

讓常冬擔憂的是,下半年的情況可能會更加嚴峻。在不少行業因海外陸續解禁而迎來復甦之時,半數以上紡織企業卻陷入了“6月銷量更差”的境遇。他說,去年自己的工廠基本零庫存,但今年,不管5月還是6月,庫存都幾乎沒動。

在常冬的工廠裡,理想的狀態是,接到訂單後,按需生產,同時在尋找下一個訂單的空閑時期生產一些常規品種。一方面機器不宜開開停停,工人也多多少少需要有活兒乾;另一方面適度的庫存和所需要的場地及現金,在企業的可承受範圍內,可以讓產能效率最大化。然而,疫情讓外貿訂單驟減,庫存又不能增長太快、給企業帶來過大負重,工廠能做的唯有減產。

放假減產的同時,工人的上班時間也不斷調整。比如,從原先的兩班倒,改成四班倒,從原先做12小時休12小時,改成做一天休息一天甚至兩天,或者上6小時、休息18小時。

為了守住工人渡過難關,直接停產的企業還是極少數。多數企業采取上述減產的方式努力撐住。

除了布料生產企業,為這些企業提供設備的紡織機器製造商也感受到了明顯的影響。

蘇北一家紡織設備製造商負責人孔相對第一財經稱,去年有不少企業還會擴產能,需要新的機器,今年顯著的一點是,基本沒有新購設備的需求,最多就是舊設備更換成新設備。

“繼續熬吧!”常冬說,產能過剩是國內紡織行業在過去較長時間裡的現狀。在全球疫情的衝擊下,苦苦恢復平衡的供需關係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但再難也要撐下去,撐得越久,越有希望看到回暖的那一天。

從綢都網發布的月度市場景氣指數來看,該指數在今年1月達到頂峰(108.53),因國內疫情暴發而迅速下降,於5月10日達到最低點(71.89),隨後略微上行。

不過,林展也坦言,中國紡織業向來是由“內需支撐,外需拉動”。現在外需拉動乏力,想要在短期內恢復非常困難,至少不可能有特效藥。“全球累計新冠病例都超過1000萬了,目前還沒有好消息,前途尚不明朗。”他說。

外貿轉內銷競爭加劇

6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以幫扶涉及近2億人就業的外貿企業紓困發展,即鼓勵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同時,支持適銷對路的出口產品開拓國內市場。

其中所提到的10條措施直擊企業出口轉內銷的要害。不過,在林展看來,政府提供更好營商環境的同時,一定程度上也讓原本競爭就激烈的內銷市場進一步加劇,再加上內銷市場受到全球經濟影響也在萎縮,“蛋糕整體縮小,搶食者卻在增加,價格打壓和欠款情況可能更厲害”。

用常冬的話來說,國內做匹布成品現貨及網店服裝的價格極低還是欠款做的,而這樣只能保本或微利的訂單還有大量競爭者搶奪,內銷市場的競爭狀況可想而知。

孔相也告訴第一財經,“現在賣給國內的噴水織機基本都是送,因為收不到錢”。工廠剛剛完成了一個老客戶的訂單,接下來基本不打算接單了,行情不景氣,他擔心發了貨收不到錢。

“現在有單子也要重點看付款條件和客戶的實力。”孔相說,好的客戶可以做,一些不熟悉或實力一般的客戶就不會做了。此前賣到江浙以外地區的貨款,最長的一單3年都沒有要回账款。

考慮到外貿企業的困難,上述《意見》明確稱,要做好融資服務和支持,加大保險支持力度。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對出口產品轉內銷提供金融支持,加強供應鏈金融服務,結合實際開展內銷保險項下的保單融資業務,加大流動性資金貸款等經營周轉類信貸支持。

安徽省服裝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經理孟卓對第一財經表示,出口信用保險如果能覆蓋內銷產品,會讓外貿企業轉內銷安心很多。畢竟外貿轉內銷的顧慮之一即國內拖款和欠款情況較多。

企業努力轉型自救

一方面,大批外貿企業開啟轉戰國內市場的自救之路;另一方面,紡織行業也在努力尋覓商機,加大研發和設計元素力求轉型。

擅長紡織機改造的孔相,一直都在緊盯市場需求的變化。在疫情的衝擊下,他看到了國內紡織機清理裝置自動化不足的痛點,試圖引進海外的設備,通過進一步改良、設計,讓原本依賴進口的裝置國產化。

“再過十幾天,成品就可以出來了。”孔相表示,他還在考慮針對當地紡織設備需要的一些進口配件進行改造,通過國產化為客戶降低成本。

孔相稱,疫情給企業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今年以來佔了公司1/3份額的出口幾乎停了。由於出口主要面向東南亞和南亞市場,而印度等地疫情尚未控制住,這讓企業加大了轉戰國內市場的力度。

憑借持續的研發和多項發明專利,孔相公司今年4~6月的銷售額同比還增長了20%,“從4月開始,我們更多轉到了網上交易,新的專利也開始發揮作用,效果逐漸顯現”。目前,公司網上銷售佔到了整體銷售的三成左右。

今年6月中旬,2020盛澤時尚周暨第七屆江蘇(盛澤)紡織品博覽會也改成了雲展會,首次以“雲”模式,嫁接“時尚”元素,試圖為行業發展注入活力。

根據公開數據,盛澤鎮擁有紡織企業2500多家,紡織商貿公司6800多家;盛澤紡織集群共有織機25萬台,年產量超250億米,其中盛澤鎮有織機13萬台,年產量超130億米,佔全國的三分之一。

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管委會主任趙菊觀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盛澤紡織產業集群在此次時裝周首次集體亮相,借助國際化的舞台,讓當地的優秀面料企業和優質產品獲得了更多的關注。他稱,盛澤每年的紡織產品出口額高達13億美元,未來將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開辟更大的市場。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林展、常冬和孔相均為化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