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人是從什麽時候開始搞錦鯉的?

轉發此錦鯉,三天之內必有好事發生。

“你信嗎?”

“emmm,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吧,反正轉轉又沒什麽損失,萬一成真了呢?”

近幾年,搞錦鯉已經成為大家的日常,有事無事就轉發錦鯉。

但是錦鯉為好運代言,卻不是這幾年的事。中國人從幾千年以前,就已經盯上了它。

《史記·周本紀》曰:“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複於下,至於王屋,流為烏,其色赤,其聲魄雲。” 周武王渡黃河的時候,有白魚跳進船裡,武王把它撿起來祭天,渡河之後天上又落下一團火到武王的屋頂上,變成一隻紅鳥,叫聲震天。“白魚赤烏”從此成為天降祥瑞的象徵。

《詩經·小雅·南有嘉魚》說:“南有嘉魚,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樂。”呈現的是一種賓主其樂融融的場面。而《詩經·陳風·衡門》稱:“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娶妻,必齊之妻。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豈其娶妻,必宋之子。”詩歌表達的是一種安貧樂道的意思,吃魚不非得吃鯉魚,娶妻也不非得娶貴族小姐,不過把齊國和宋國的貴族女子同河中的魴和鯉相比,足見其珍貴。輔佐越王勾踐的范蠡在棄官從商以後還寫過一本水產養殖指南《養魚經》,在有人採訪:“您的商業帝國是怎麽打造起來的呀?”陶朱公回答:“當然是搞水產養殖啦!(夫治生之法有五,水畜第一。)”然後傾囊相授自己的養殖技法,比如:

【三尺大鯉,非近江湖,倉促難求。若養小魚,積年不大。欲令生大魚法,要須截取藪澤陂湖饒大魚處,近水際土沙十數載,以布池底。二年之內,即生大魚。蓋由土中先有大魚子,得水即生也。】

孔子的兒子出生的時候,魯昭公特地送了一尾大鯉魚祝賀,所以孔子給自己的兒子取名“鯉”,字伯魚。足見魚在中國歷史上從來是一種自帶祥瑞的好東西,而鯉魚又是祥瑞體質裡的戰鬥機。群眾過年都會做一道帶魚的菜,著名的楊柳青年畫裡流傳最廣的一張也是胖娃娃傍著蓮花抱著一條大紅鯉魚,取的就是所謂“年年有余”。

晉代茅山派道教宗師陶弘景提到:“鯉最為魚中之主,形既可愛,又能神變,乃至飛越山湖,所以琴高乘之。”為鯉蓋戳為魚中之主,說它長得可愛也就罷了還能變化,甚至飛越山湖,所以仙人琴高才會選擇它作為坐騎。仙人琴高的典故來源於漢代劉向的《列仙傳》:趙國人琴高本來是宋國國君宋康王的琴師,擅長養生修仙,據說活了兩百多年。某一天他向眾人辭別表示入涿水中取龍子,後來果真騎著一尾紅鯉魚從水中回來,引發了上萬人的圍觀。過了一個多月之後,又入水而去。

【“琴高者,趙人也,以鼓琴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術,浮遊冀州、涿郡之間二百餘年。後辭入涿水中取龍子,與諸弟子期曰:‘皆潔齋待於水旁,設祠。’果乘赤鯉來,出坐祠中,旦有萬人觀之。留一月余,複入水去。”】

古代詩人們圍繞這個故事創作了許多詩歌,

李白:“赤鯉湧琴高,白龜道馮夷。”

岑參:“願得隨琴高,騎魚向雲煙。”

劉禹錫:“羽化如乘鯉,樓居舊冠鼇。”

徐渭:“乍聞弄玉騎青風,又見琴高跨赤魚。”

高啟:“誰知有飛仙,赤腳踏神鯉。”

王夫之:“商芝分燁燁,琴鯉想鱗鱗。”

明·李在·《琴高乘鯉圖》

琴高的故事為鯉為龍子奠定了基礎,中國有句俗話叫“鯉魚躍龍門”,只要跳過了龍門鯉魚就可以化為龍。電影《風雲》不是還出了個金句叫:“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麽?宋代陸佃的《埤雅·釋魚》裡寫到:鯉魚是長鱗的動物裡頭最像龍的,若是真龍,就可以從鯉化為龍。所以仙人既可以乘龍也可以乘鯉飛躍山河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

【俗說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唯鯉或然,亦其壽有至千歲者,故詹何之釣千歲之鯉不能避也。鱗,鄰也:鯉,裡也。鯉進於魚矣,殆亦龍類。是以仙人乘龍亦或騎鯉乃至飛越山湖。】

鯉還有傳情達意的功效,漢樂府有一首詩這樣寫道::"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魚傳尺素從而成為一種浪漫的傳遞資訊的方式,當然了,詩裡那麽寫不代表實際情況要用真魚來傳信,而是用魚形的盒子裝上信件傳遞,唐代李商隱的《寄令狐郎中》還有一句:"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秦觀的《踏莎行》又說:“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不過跟這種自帶仙氣又有點浪漫的古代故事相比,現代人轉發錦鯉就非常簡單粗暴了。轉發錦鯉也罷,錦鯉體質的楊超越也罷,甚至是早年間的“信XX不掛科”,中國網民創造出的任何新神,在調侃搞笑之餘都反映的是一種“我想躺贏”的心理,只要大家都說轉發它有好事發生那我就轉發,反正不用付出任何代價,什麽都不用乾,輕輕點擊轉發鍵就能有利於我,又何樂而不為呢?

教育家夏丐尊曾表示:“中國民族的重實利由來已久,一切學問、宗教、義學、思想、藝術等等,都以實用實利為根據。”拜錦鯉教的誕生不過又是一種“利字當頭”的產物罷了。

文| 金龍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