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林志穎都帶著孩子在家做感統,你卻還在忽視?

前段時間,“不老男神”林志穎帶著孩子做感統的視頻在抖音火了。

家裡隨處可見各種感統教具,用心良苦可見一斑。

在美國,100家幼兒園就有98家設有感統室,而且是備受孩子歡迎的課程之一。

在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感統訓練也是必修課,可想而知感統訓練對孩子的成長多麽重要。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兒童中80%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感覺統合失調,嚴重感統失調佔30%。

通過專業訓練,改善感統失調的有效率高達90%。

就在不久前,感統的問題還上了CCTV,引起了廣泛關注。

但很多家長看到“感統失調”並不會將它與自家孩子的某些表現聯繫起來,以為只是個別孩子才有的“毛病”。

事實上,感覺統合失調已經成為大多數5~12歲孩子的普遍現象,而且感覺統合失調並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消失,關鍵在於後天的教育和訓練。

通常孩子在12歲之前通過訓練很容易糾正,而一旦超過12歲就很難改變。

感覺統合是什麽

感統是感覺統合的簡稱,理論上解釋就是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能力。

通常來說,我們可以把感統理解為,人通過感官來獲取外界感覺信息,並處理做出積極的反應的一種能力。

而感官就包括,聽覺、視覺、觸覺、味覺、嗅覺、前庭覺、本體感等等。

任何幼兒期的孩子,都必須經由感覺學習,大腦才能有效地發展出完整的思考能力,產生自發自動的學習效果。

這也就是為啥孩子看見任何東西,都想摳摳、摸摸、甚至舔舔的原因。

然而,大腦對從感覺器官中傳入的信息,要經過過濾、篩選、整合的過程,才能做出適宜反應。

否則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的發展就會受到影響了。

也就是說,孩子不僅需要感覺學習,還需要感覺統合的學習。

沒有感覺統合能力,我們的大腦和身體就無法協調,無法及時的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

對感覺的教育與對感覺統合的教育是一脈相承的。感覺統合能力發展良好,學習和動作才能順利進行。

感統失調是什麽

感統失調全稱感覺統合失調,通俗的講即孩子“笨手笨腳”。

有很多時候,家長往往不太在意,但感統失調意味著孩子的大腦對身體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組合的能力,這將會在不同程度上削弱孩子的認知能力與適應能力,影響智力發育和身心健康,是家長們務必需要重視的問題。

在之前的《一旦發現孩子有這些症狀,趕緊去訓練千萬別耽誤!》一文中,康老師詳細列出了感統失調的常見現象及表現,總結起來主要有五個方面。

分別是前庭感統失調、本體感統失調、視覺感統失調、觸覺感統失調和聽覺感統失調。

實際上就是關於孩子的平衡能力、協調能力、視覺、聽覺、觸覺這些日常生活離不開的行為能力的。

對於這些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最好在6歲前進行,因為這段時間是感統失調的最佳矯正期,12歲之後幾乎很難再矯正了。

早期的時候孩子呈現出肢體協調、軀體平衡性等方面的問題,也可能不擅長各種運動,因此家長往往不放心上。

然而有些問題在孩子幼年時也許不會表現出來,到了學齡期,就會在學習能力和性格方面表現出各種各樣的異常。

與其他正常孩子相比,感統失調的孩子會在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質方面表現落後,讓家長和老師非常操心。

尤其是到青春期之後就會出現各種問題,例如情緒不穩,具有攻擊性等,那時再乾預就事倍功半了。

感統訓練是什麽

感統訓練主要采取特定的遊戲形式,涵蓋了視覺、聽覺、本體覺、觸覺、平衡覺讓孩子樂於接受並主動參與其中。

通過有針對性的遊戲形式,使孩子充分感知各種刺激,在大腦進行感覺的統合,並作出適應性反應,幫助改善感統失調症狀。

感統訓練怎麽做

對應感統失調的五個方面,康老師整理了一些簡單可行的感統訓練方法,家長們可以好好看一下,運用到孩子日常的康復乾預中。

前 庭 感 統 失 調

表現:孩子好動不安,走路易跌倒,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容易違反課堂紀律,容易與人衝突,調皮任性,愛挑剔,很難與其他人同樂,也很難與別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慮別人的需要,還可能出現語言發展遲緩語言表達困難說話遲。

前庭覺是影響嬰幼兒成長和學習發展最重要的一種能力。

前庭體系正好位於身體到三角形架構的上方,也就是頭重腳輕的頭部,是平衡感上面最不平衡的地方,所以前庭體系必須和平衡體系保持密切的協調,人類才能理解視聽訊息和身體間的正確關係,進而作出應有的行動,這便是所謂的前庭平衡。

01 擺蕩遊戲(0~1歲起)

從孩子出生起,就可以開始訓練孩子的前庭統合能力了。

內容很簡單。

只需要家裡的長輩將孩子抱在懷裡輕輕地搖晃,等到孩子一歲大左右,就可以找一條大毛巾,並將孩子置於毛巾中間,由爸爸、媽媽各拉住毛巾的一邊,輕輕搖晃。

擺蕩遊戲可以幫助孩子刺激前庭、改善平衡反應、增加肌肉張力。

02 爬行遊戲(6個月~1歲起)

七八個月大時,孩子應該慢慢學會爬行,通過不斷努力地抬頭、仰脖子,來鍛煉前庭覺,向前爬行的過程對孩子來說也是一個探索的過程。

因此,家長應鼓勵孩子多爬行,例如媽媽躺在地上,讓孩子慢慢爬上媽媽的身體;或者媽媽手腳著地彎成拱形,吸引孩子從底下爬過去。

對於一些本身不愛爬行的孩子,家長可以采取一些誘導措施,如把孩子放在小被子上,拉著他的兩條腿慢慢向後拖,並在孩子眼前放上色彩鮮豔或者能發出聲音的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導他抬頭、逐漸向前爬行。

爬行遊戲能夠提高孩子的手眼協調、視聽能力,促進注意力的集中,還能夠增進孩子對四肢肌肉的協調控制,促進本體知覺的發展。

03 棉被旋轉(會俯趴抬頭~4歲)

選擇一床小棉被,讓孩子俯趴在棉被上,把頭抬起來,父母拉起被子的一角,沿著順時針方向轉一圈,然後再沿逆時針方向轉三轉,速度可稍慢一點,一定要適應孩子的需要,每次只需1分鐘即可。

棉被旋轉遊戲可以讓孩子感受重力,鍛煉身體的平衡能力。對於一些存在觸感問題的孩子,這樣的訓練可以一定程度上提供皮膚觸覺的刺激,改善其觸覺敏感的問題。

本 體 感 統 失 調

表現:缺乏自信,消極退縮手腳笨拙,語言表現能力極差,方向感差容易迷路,動作不協調,閉上眼睛容易摔倒,容易駝背、近視,過分怕黑,常撞到東西或摔倒。

本體覺的處理能力會協助孩子在探索過程中,控制肢體或動作的前後順序、力道大小、速度快慢,不但對控制自己的動作有信心,並且據此發展出適當的自信心或是自尊心,因此影響孩子可以對所處的物理環境、人際互動協調產生信心,也會對高度平穩的情緒扮演舉足輕重的影響。

01 球類運動(3歲起)

球類運動一直是人們的鍾愛,本體感統失調可通過球類運動矯正。三歲左右的孩子可以訓練他拍皮球,熟練後要求他左右手交替拍。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訓練他們打乒乓球和羽毛球等,由簡單的分解動作開始,逐步轉化為連貫的動作。

球類運動可幫助孩子鍛煉小肌肉、大肌肉的協調,提高反應能力與靈活度,對注意力,手眼協調以及將來的學習能力也大有好處。

02 跳格子(3歲起)

地點最好是戶外,換個地點在家裡也可行,只要運用家裡的拚圖地墊即可。玩法很容易,將每塊地墊放置於地並進行固定,間距需為20~30公分,然後就可以讓孩子用跳的方式踩地墊,反覆進行。

跳格子遊戲對於孩子的空間概念及本體覺刺激都有很大幫助。在跳躍的過程中,還涉及孩子身體各部分肌肉的控制和協調,平衡肌張力。

視 覺 感 統 失 調

表現:無法流利的閱讀,經常出現跳讀或漏讀,多字少字。寫字偏旁部首顛倒,甚至不識字,學了就忘,不會做計算,常抄錯題抄漏題,喜歡看風扇或轉動的東西,看手發呆或斜眼看東西。

視覺是人最重要的感覺。

視覺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

通常孩子在12歲之前通過視覺感統失調的訓練方法很容易糾正感統失調的現象,一旦超過12歲就會定型,無法改變。

這就是為什麽有的孩子小時候很聰明,但長大後卻很一般了。

01 丟接球(1歲~3歲起)

孩子一歲時,可將直徑約20公分的橡皮球,放在孩子的面前,並鼓勵孩子主動伸手拿球;

待孩子兩歲後,就可以玩進階遊戲,即使用20~30公分的橡皮球,然後與孩子間隔約二公尺,分別坐於地上,用滾球的方式與孩子玩傳球遊戲;

孩子三歲就可以完高階遊戲,與孩子的距離拉長至3~5公尺,並改以彈跳的方式傳球。

丟接球遊戲可以改善孩子的手眼、雙側,及視覺追蹤的協調性。對孩子距離知覺,深度知覺等認知方面的能力發展,也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02 找不同(3~4歲起)

有的孩子分辨不出相近字,往和住,己和已等。

家長可以選擇一些相似的圖片或文字,或者在網上搜索到專門的“找不同”材料,讓孩子由簡單到複雜進行識別,找出其中的不同點,趣味請較強。

找不同遊戲可以鍛煉孩子的視覺以及對細節的把握能力,以及注意力的集中強度與覆蓋廣度。

觸 覺 感 統 失 調

表現:躲避接觸或討厭被觸摸,緊張孤僻不合群,害怕陌生的環境,咬指甲愛哭,過分依戀父母,容易產生分離焦慮,或過分緊張愛惹別人,偏食或暴飲暴食脾氣暴躁,好動不安愛打架。

觸覺過度敏銳的孩子,通常反應較快,智商也較高,但由於情緒無法控制,情商方面的能力會很差,造成在家和在外判若兩人,這些進而影響幼兒情緒和人格的健全發展,而如果觸覺遲鈍會造成孩子學習能力差。

01 地面探險(1歲~2歲起)

僅需不同材質的拚裝地毯,就可以幫助孩子進行觸覺刺激。玩法很簡單,孩子一歲時,就可以在家裡布置各式不同材質的地毯,讓孩子在地毯上爬或走,或從事任何遊戲,讓寶貝接受不同材質的刺激。

等到孩子兩歲起,家長就可以做難度稍高的設計,將地毯高度任意變化,讓孩子在不同高度的地毯上,從事各種遊戲。

地面探險遊戲可以幫助孩子改善動作計劃能力,可以鍛煉孩子對不同情境的緊急處理,對孩子適應能力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02 魔法口袋(3個月~3歲起)

找一個口袋,裡面放3-5樣玩具或水果等,讓孩子摸一摸,問他摸到了什麽,再讓孩子拿出來,看看對不對。

大一點的孩子家長提供指令要拿什麽東西,讓孩子按指令找出來。

最後可以嘗試否定指令,如:"把不能喝的東西拿出來","把不是藍色的東西拿出來"等等加大難度。

魔法口袋遊戲可以幫助孩子提高認知識別能力,如對顏色的區分,功能的分類等。

聽 覺 感 統 失 調

表現:對別人的話聽而不聞,丟三落四,經常忘記老師說的話和布置的作業,無端尖叫或自言自語,常聽到某種聲音而發呆或特別害怕某種聲音。

孩子剛出生時,視覺和聽覺“各司其職”,從小對孩子進行視覺和聽覺的訓練,有助於感覺之間的“接通”和發展。

促進孩子聽覺的音響玩具品種很多,如各種音樂盒、搖鈴、撥浪鼓、各種形狀的吹塑捏響玩具、能拉響的手風琴及各種發出聲響的懸掛玩具等。

01 大自然的聲音(6個月~4歲)

節假日帶孩子到公園或者野外,讓他接觸大自然,聆聽大自然豐富的聲音,如風聲、水聲、蟲鳴、鳥叫、獅吼、虎嘯等。父母也可購買或自己製作一些大自然聲音的CD盤,放給孩子聽,同時告訴孩子這些都是什麽聲音。

也可以用嘴模仿出各種動物和自然界的聲響,鼓勵孩子模仿這些聲音。

大自然的聲音遊戲可以幫助孩子親近自然,提高對聲音的敏感度以及識別能力,增強注意力。

02 聽指令做動作(1~6歲)

1-3歲的孩子可以做一步指令,如抬手、抬腳等。3-6歲的孩子可以聽指令做相反動作,如一步指令:摸左耳朵,孩子動作要摸右耳朵,如二步指令:用右手捂住左眼,孩子的動作是用左手捂住右眼。

聽指令做動作可提升聽覺注意力和聽覺辨別能力,提高聽覺和動知覺統合的統合能力,提升學習能力。

感覺統合是人類的本能,是一切能力的基礎。

所以,請大家一定要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幫助孩子把身體一切能力發展的根基,用針對性的感覺統合訓練打造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