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產後漏尿、水腫、抑鬱,但凡遇到一種,都會讓你苦不堪言

生孩子對女人來說,真的就像去“鬼門關”走了一趟。本以為生完寶寶後,就能恢復如初,實際上你還要面對很多難題,需要一一去克服。

產後漏尿

這件事最令人尷尬,有些媽媽生完寶寶後,不知道怎麽回事,每次打噴嚏或者咳嗽的時候,就會有尿液流出。

產後漏尿常見於順產後的女性,多半是由於在順產的過程中,胎兒過大或者產程時間太長,以及產後過早參加體力勞動,導致盆底肌沒有得到很好的恢復,所以膀胱底部失去支撐力,因此出現產後漏尿。同時還會伴有腰酸下墜感、尿頻、尿急等症狀,讓很多媽媽不得不從航企使用衛生棉。

解決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提前預防,比如不要把胎兒養得過大,孕前體重不要太重,懷孕期間適度運動,產後不要過度勞累。

另一種是治療,比如做盆底肌康復訓練,效果最好的就是“凱格爾運動”,這個在家裡就能做。嚴重的話,可以去醫院接受專業治療,比如電刺激、手術等。

產後水腫

產後水腫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

生理性水腫,主要是由於子宮變大,影響血液循環引起的,另外受黃體酮的影響,身體代謝水分的狀況變差,身體出現水腫。

病理性水腫,主要是由於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或者是心髒病、腎髒病、肝髒病引起的。

生理性水腫通常發生在下肢,不超過膝蓋,這種水腫一般是孕期水腫的遺留問題,大部分在產後10~15天恢復。病理性水腫不僅會出現在下肢,雙手、臉部、腹部等地方,都有可能出現。如果蔓延到全身,而且持續時間長,伴有食欲不振、頭暈眼花等症狀,就需要去醫院做檢查。

產後抑鬱

產後抑鬱近些年來,受到了更多家人的關注,這本身是一種好的現象。大概有30%~50%的新手媽媽,都會遇到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生產後的幾天內,由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雙重原因造成的。

這是由於分娩後,體內激素急劇減少,加上照顧新生兒的壓力變大,睡眠不足,夫妻感情有問題等眾多原因誘發的抑鬱心理。

產後抑鬱的症狀為:心情跌宕起伏、焦慮、失眠、煩躁、易怒、容易掉眼淚,甚至有輕生或傷害孩子的想法和行動。大部分媽媽,在1~6個月以內會逐漸改善,能自行恢復正常,不需要服藥。

主要的緩解方法,是家人的關心、理解,和對媽媽的心情疏導。當然,加強孕期保健,重視孕婦心理,改善分娩環境,重視產褥期保健,也是預防的關鍵。如果情況特別嚴重的話,一定要去專業的醫院,向醫生求助。

除了以上三點,產後還可能遇到這些問題

1、產後腰疼

進入孕晚期後,70%的產婦都會出現腰疼,這是由於孕期腹部和乳房增大,導致身體重心前移,為了保持平衡,腰部常常要向後彎曲,這一姿勢就會引發腰疼。而產後盆骨得不到及時恢復,腰疼也不會馬上恢復。

另外,坐月子期間,媽媽需要給寶寶哺乳,過度低頭、過度彎腰。再加上月子期間遵循“少活動”的原則,長時間在床上躺著,從而使腰部肌肉沒有得到鍛煉,體重又在增加,導致腰部負擔過重,所以會引起腰疼。

解決方法: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者蹲坐,哺乳的姿勢要正確,加上及時補鈣,平時常做骨盆傾斜運動,也有助於預防腰疼。

2、產後手腕疼

有些媽媽在產後,會抱怨自己手腕疼,最常見的就是患了手腕腱鞘炎。這是手腕長時間被寶寶頭部壓迫,血液循環不暢,長期過度勞累引起的。因為媽媽在抱寶寶,給寶寶喂奶的時候,習慣性用手腕使勁,又沒有經常換左右手而導致的。

解決方法:用熱毛巾敷、服用消炎藥物、把手腕固定住,一段時間以後可以得到有效緩解。

3、產後膝蓋疼

有的媽媽在產後一星期,發現膝蓋疼的特別厲害,蹲不下去,一蹲就疼得要命,矮一點的板凳也做不了。尤其是下樓梯的時候,只能一個台階一個台階慢慢下,根本不敢像正常人一樣下,感覺自己跟殘疾人似的。

這是由於孕期分泌的松弛素,除了作用於盆骨外,也會作用到腿部關鍵,時關節變得柔軟、松弛,這種情況通常會持續到產後3個月。

解決方法:對膝蓋進行保暖,不要長時間站立,或者蹲著洗衣服,大部分疼痛一段時間後會自動緩解。

最後說一句:作為丈夫,作為家人,一定要多關心和體貼產後恢復期的媽媽,女人生孩子真的沒那麽容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