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生活本該簡單卻複雜


生活本該簡單卻複雜  你願意放棄一些原定的目標嗎?人生中很多東西是可以放棄也值得放棄的,因為最後你會發現你所追求的不過是所有人都在追求的東西。

  你覺得別人的生活對自己有參照性?現代人最大的問題就是用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生活,鄰居、同事、朋友擁有什麽東西,所以自己就應該擁有什麽東西。

  工作對你就是生命?工作對人來說不是道德要求,而是生存需要。工作不過是人們對空虛的恐懼,它能讓你有認同、尊重、身份確認和社會地位而已。漢娜·阿倫特曾說:“未來大家唯一懂得、會做的事,就是工作。有什麽比這更可怕的嗎?”

  是不是覺得自己一定會成功?成功是什麽?怎樣成功?你要花多少時間和代價來得到這個成功?等你想清楚了這些問題再說。

  永遠都在害怕危機?經濟狀況下滑並不代表天要塌了,它反而是一種契機,可以讓你審視自己的生活,是改變生活方式的大好機會。就像馬克斯·弗裡施所說的:“危機是一種特殊的生產狀態,只有處在災難威脅中才能體會。”

  你做每件事情都有目的?唱K是為了緩解壓力,下午茶和正餐是為了交際,去健身房是為了身材,打球是為了健康……有沒有一項活動是完全為了享受活動本身?

  永遠覺得很忙?覺得每天的時間不夠用、不夠睡,每天都有很多事情等著你去做,如果不去,這個世界就停轉了。真的嗎?

  是不是覺得只要花了錢就是理所應當的?消費社會已經把購買變成一條道德免責條款,只要花了錢,你就可以心安理得。因為你買下了這個東西,所以你可以在任何時候毀壞、拋棄它,而不需要感到內疚。沒有人把浪費和資源消耗當回事。

  有沒有一個純粹私人的愛好?收集某個卡通形象,看網絡魔幻小說,養一隻很無聊的寵物,修圖……這些事情對你的工作、家庭、生活一點意義都沒有,但它可以幫你放鬆,不至於讓你覺得人生的每一分鐘都必須有用處。

  多久沒有玩遊戲了?我們必須明白,人類許多偉大的發明都是基於遊戲般的好奇心,純粹是出於興趣,才發明出來的。

  只有購物時你才感到愉悅?維爾納·桑巴特說,資本主義源自浪費的天性。實際上,消費主義讓人類相信購物是最好的心理治療。只有不停地買,人類才會感覺到自己的辛苦工作是有意義的,才會感覺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真正存在。

  你相信廣告?某一棟辦公大樓裡的某個4A公司某位仁兄在一個通宵之後突然想出一句廣告語,然後你就對這件商品立刻有了濃厚興趣,覺得它簡直就是為你量身定做的。

  家裡的東西沒有一樣可以在10年之後不過時的?電腦、MP3、手機,這些電子產品在3個月後就過時了。服裝、飾品這些也許可以維持一年。環顧你家琳琅滿目的東西,它們被製造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盡快被淘汰掉。

  你家從沒有自己製作的東西?如果每個人都自己製作用具,那商業社會就破產了,它們當然不會讓你這麽做。但你自己真的從來沒為自己做過任何一樣東西?

  你是以大為標準的?房子要大的,車子要大的,液晶電視要最大螢幕的,冰箱要雙開門大容量的,工作要進大的公司,讀書也要上最好的大學

  健身房比公園更健康?據說在德國,購買了健身卡卻沒有去的浪費金額一年有3億歐元,相當於蒙古一年的GDP。商業機構並不關心這種浪費,他們只在乎把商業和機械化的生活不斷推廣給消費者,而不是讓人們知道自然的環境更好。

  旅遊時去得越遠就越有派?旅行的致命吸引力在於,它宣稱那種異域情調和短暫放縱會讓你覺得與眾不同;實際上,旅行社向每個客人都承諾他們是與眾不同的。最後的結果只是讓旅客累得半死之後回來喋喋不休地向自己的朋友炫耀自己在舊金山或法蘭克福的種種見聞,而這一切不過就是你住了幾晚賓館。

  汽車代表著文明?汽車、高速路、堵車、大規模地消耗能源,這一切都源自我們對汽車商推銷策略的迷醉。在當下的語境裡,汽車代表著先進、文明、身份認同、社會地位和基本人權,沒理由去要求別人不擁有汽車,但你可以問問自己,你擁有一輛車真的只是為了交通嗎?

  資訊對你有多重要?我們能不能自己決定要欣賞哪些藝術品?聽哪些音樂?看哪些書和演出?哪些文化事件和新聞是我們真正需要了解的?有多少只是為了跟人有談資才拚命去了解的?資訊在現代社會一方面是為了你的“社交用途”而存在,一方面是為了安慰你“你沒有被時代所拋棄”。

  每天有多少時間對著螢幕?上班時對著電腦,下班後對著電視。再也沒有一種工具能夠像電視這樣有效率地讓人變笨,並且製造出一種集體幻覺:我們步調一致、我們口味相同、我們是現代生活的一份子。電腦和互聯網則製造出另外一種幻覺: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它們看似相反,實則一樣,都是人類閉鎖自己的工具。

  確保自己可以隨時被聯繫到嗎?手機要24小時開機,網絡通訊工具要第一時間在線,每半個小時刷新一次郵箱,每天要寫一次部落格。這一切努力都是希望自己能夠隨時被別人聯繫到、注意到、了解到,給自己製造出每時每刻都被人需要的幻覺。

  獨處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城市人總是害怕獨處,每天都在找借口製造群居氣氛,連吃飯時都要摸出手機來約人。並不是只有山繆·貝克特才可以說:“獨處的感覺真是美妙極了”,每個人都可以把獨處當作是一次了解自己的機會。

  你的朋友只有同事、同學?城市人的困境就是陌生人難以成為朋友,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就是要麽同事、同學,要麽純粹工作關係。

  家庭或者友誼的維系就是每周一起吃一頓飯?很多人對家庭關係和友誼的理解非常簡單粗暴——陪家人一周吃一次飯已經足夠了;打電話給朋友的唯一一句話就是:出來吃頓飯吧;解決孩子的問題最方便的就是買東西給他。

  你多久沒有問過自己問題了?是不是一直都在just do it,卻從來沒有時間思考過?
(文/陳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