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海溫度⑧:山海相連遵義情

貴州省遵義市,是西南地區承接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重要交通樞紐,歷史上著名的「遵義會議」,就是在這裡召開。2013年,上海開始對口幫扶遵義,其中醫療幫扶是重點之一。五年以來,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共派出100餘人次專家對遵義開展各類幫扶,實現遵義人民就近看病,大病不出省。

這四位醫生都來自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作為第二批援遵醫療專家組的成員,他們2018年初來到遵義,分別在三所醫院開展幫扶工作。

遵義地處貴州北部,是四川、重慶、貴州三省交界之地。常駐人口624萬,地區經濟生產總值2748億餘元。儘管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但是醫療衛生資源不足,導致一定比例的市民因病致貧。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從2014年開始啟動援遵對口支援,履行「中央要求、上海所能、遵義所需」的工作原則,每年派駐5名醫生對遵義多家醫院進行援助,從規範診療行為、培養醫療人才的方面入手,提升遵義的整體醫療水準。

這個看上去只有八九歲的女孩子名叫小美,今年已經14歲了,由於先天染色體異常,她從出生起就擁有男性和女性兩套生殖器官因為遵義的醫療條件限制,再加上家中貧困,她的病拖了14年。

今年6月,蔣君濤了解情況後,通過上海市一醫院和遵義五院的遠程會診,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並且通過捐助解決了手術費用。7月,小美在上海成功接受手術,不光解決了雙性畸形,同時發現的左腎結石和睾丸腫瘤也一併摘除。

上海援遵醫生、遵義市第五人民醫院泌尿疾病臨床中心執行主任蔣君濤:「 她每天要吃一顆葯,吃三周停一周,三個月後要查一下子宮內膜厚度,根據情況我們在調整用藥。這次好了還要複查,蠻好的,真的是一個小姑娘了。」

從醫院回來,親朋好友已經齊聚在小美家裡,共同慶祝這個孩子的新生。「醫療幫扶」讓小美一家的生活重新充滿了希望。

小美是蔣君濤在遵義救治的病人之一。2018年1月,他負責的遵義泌尿疾病臨床中心成立,小到手術的操作手法,大到整個泌尿中心的隊伍建設,都由蔣君濤一手負責。短短半年時間,遵義五院的出院人數增加31.8%,門診和病房總收入增長43.2%,手術數量增加21.6%。

蔣君濤:「我過來幫扶之前就是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的一個普通醫生,我沒有參與到科室的管理和醫院溝通這個層面上來,但是我到這裡,醫院和遵義衛計委給我一個平台,大膽發揮的平台,按照你的想法搭建,半年的時間從無到有。」

遵義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病學和老年病學臨床中心主任王楓:「這個就是我們的標識還是要做清楚,我看一下現在住院部、影像、超聲和卒中中心放在一起,我覺得不能體現急診性,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要單獨放。我覺得我們所有的標識都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重點不突出,你像清創、洗胃、還有搶救區這些名詞,都是我們醫護人員知道的,導醫都會帶去的,不需要患者自己去找地方。我覺得不需要做得這麼清楚,像彩虹一樣,反而像掛號在什麼地方;卒中綠色通道哪邊指向要清晰明了,這個標識還是要重點突出我覺得。」

腦卒中,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腦中風,這種突發症的第一時間搶救及其重要,關係到病人的生死。她所在的遵義中醫院,擅長腦卒中的後期康復,而西醫背景的王楓則希望,在中醫院形成完整規範的流程,提升前期識別和搶救的水準,為病人贏得寶貴的治療時間。

王楓:「一些自己來的病人,我們的預檢老師就特別重要,你能幫我做的就是,把我們(腦卒中)可能的病人識別出來,凡事出現這七個癥狀中的一個,你都要叫我們。平時在我的工作運行當中,我覺得非常正常的就是已經形成體系的東西,在這裡很多你都要幫助重新開始建立,一開始就會覺得王老師會不會要求太多,是不是不想讓我們問她,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溝通,他們就明白你的用心在哪裡,你想幫他們建立一個規範化的制度體系,讓每一個醫生按照這樣的軌跡成長,後面磨合就比較好了。」

診療是否規範,經常體現在細節處。沈波,作為遵義市第五人民醫院消化病臨床醫學中心執行主任,半年多時間,對所在消化科的每一個醫生,同樣手把手的教,不厭其煩地講。

遵義市第五人民醫院消化病臨床醫學中心執行主任沈波:因為同樣是做腸鏡,很多人非常粗暴,說實話對腸道是有損傷的,這種拉送的動作的規劃飯,大大提高操作的容易度,現在基本上邊學邊教、邊教邊學。他們看書比如像日本的醫學書籍,專門操作的書籍會說得很清楚,這個角度應該怎麼拉,但是你沒有操作,沒有手把手教他們,他們肯定是感受不到,最基本的就是要規範化操作。」

每周一晚上,是遵義一院眼科中心固定的培訓時間,這是朱鴻立下的「規矩」。她認為,要提高遵義整體醫療水準,對年輕醫生的培養必不可少。而除了臨床經驗的積累,持續的專業研究對醫生也很重要。

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醫生杭帆:「朱老師會提供很多建議,就不斷修改,不斷改進,不斷查閱文獻才有課題出現。」

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醫生黃智華:「了解一些最新的治療方法,最新的研究進展,無論是對病人病情解釋還有愈後,都有一個判斷,對我以後診療工作都是有一定幫助的。」

上海援遵醫生、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臨床醫學中心執行主任朱鴻:「醫學是科學,需要一代代不斷有人去豐富我們的認知,需要有新一代的人去培養做科研方面的研究。」

2018年,上海市一與遵義衛計委聯合成立的「上海市一、遵義醫學人才培訓學院」啟動,第一批學員在7月23日來到上海,他們將在上海進行為期6個月的學習。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鍾力煒:「大家知道我們是第一批上海市一遵義培訓中心學員,我們希望大家不要浪費這樣一次機會。」

四年時間,上海市一醫院共派出100餘人次專家開展各類幫扶,完成對遵義市眼科、心臟、腦病、老年病、消化、泌尿等六個臨床中心的援建。未來,這個培訓學院將為遵義培養100醫生骨乾、100名護理骨乾和50名管理乾部。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王興鵬:「對方也好,我們的同事也好,都有一種內心需求,大家想辦法把遵義的醫療衛生有點點提高,都要盡責任去做。」

貴州遵義市衛計委黨組書記主任唐自力:「我們通過這個合作交流機制,進一步把上海遵義兩地合作模式方式進行深化,使之成為對口幫扶的可持續發展方式。使遵義依託上海服務管理,把遵義水準提升,解決老百姓的就近就醫。」

今年7月,王楓、朱鴻、沈波和蔣君濤將結束援黔工作,返回上海。離開之前,他們相約再爬一次紅軍山。這裡有一位紅軍衛生員的雕像,是為了紀念1935年一個叫做龍思泉的紅軍在遵義救死扶傷的事跡而樹立的。半個多世紀以來,在遵義,人民依然在傳頌他的事跡,而紅色醫魂也在不斷傳承,成為醫護人員的精神指引和未來方向。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