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趁馬伯庸自己也在追《長安十二時辰》,我給他打了個電話

在電視劇爆紅之前

先把長安城還原的

是《長安十二時辰》小說的作者馬伯庸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這周二,馬伯庸又去了一趟自己的老東家,施耐德電氣。

隨著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的爆紅,這本書也勢不可擋地火了。施耐德又買了兩千多本,請了馬伯庸來簽名。

馬伯庸在微博上寫道,“看著市場、財務、人事、法律和各事業部的前同事和前領導過來求簽名,百感交集。十年之前,都是我拿著投標文件去找各個部門苦苦求簽名......"

趁著馬伯庸自己也在追《長安十二時辰》的更新,我給他打了一個電話。

01

五好員工馬伯庸

馬伯庸是1980年生人,今年39歲。他看連環畫長大,80年代的連環畫離不開歷史故事,《三國演義》、《西遊記》等名著繪成的畫片讓小馬對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19歲到上海念大學,接觸到了更多歷史題材的遊戲、動漫,這些都是馬伯庸開始進行歷史小說寫作的契機。恰逢國內互聯網論壇興起,他義不容辭地成為潮流中的一份子,後來還在論壇上發布自己寫的隨筆和小說。

這時候的練習為馬伯庸之後的寫作打下了基礎。

馬伯庸畢業之後,入職了電工企業施耐德電氣,第二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簡體小說《風起隴西》。

這時候,他25歲,成名不算早,但也不晚。

一直到2015年辭職,馬伯庸在施耐德工作了十年。這十年間,他都在電氣行業從業人員與作家兩個身份裡打轉。

他當作家當得很成功。這十年裡,他寫出了為他獲得人民文學獎散文獎的《風雨》 、獲朱自清散文獎的 《破案:孔雀東南飛》,以及《殷商艦隊瑪雅征服史》、《龍與地下鐵》、《帝國最後的榮耀》、《古董局中局》、《三國機密》等暢銷小說。

在施耐德,馬伯庸乾的也不差。他做過銷售、商務,也做過會務、市場,他曾覺得施耐德這個有著德國名字的法國公司的官方資料過於枯燥,便自己重新查了資料,把施耐德電氣發展史摻雜著各種歷史八卦重寫了一份。

後來,這份“野史”吸引了眾多大學生前來應聘。

馬伯庸把施耐德稱做避風港、溫室,同事都是熱心腸好八卦講道理的大好人......在我們的認知裡,這些詞不太可能屬於外企。但也許就是因為施耐德的不走尋常路,才讓馬伯庸即便筆耕不輟,還願意把這份不算輕鬆的工作繼續乾下去。

知乎上有個問題叫“馬伯庸是誰?”,馬伯庸自己做出的回答是“低壓配電行業從業人員”。

我想,他對“施耐德員工”這個身份的認同感,也許不會低於“作家”。

離職時,他特意為自己的工作生涯寫了一篇名為《十年》的文章 ,他寫道,“我的許多事情,無論與公司有關無關,都會伴隨著職場的一段記憶,施耐德電氣已經和我的生活融為一體,成為我人生的一個坐標系。”

在“十年”這樣一個聽上去意義非常的時間辭職,但其實馬伯庸沒有特意去卡這個點。人生際遇不是跟著導航走路,我們無法預知要在什麽時候轉彎、什麽時候停下。

他就是覺得,時間到了,他想要換一種人生來過,他稱之為“自由散漫”的生活。

我把他的選擇理解為“一半的退休”:從“低壓配電行業從業人員”這個職位辭職,轉而把隻佔二分之一的“作家”身份擺上主位。

不過馬伯庸再也不能把“工作”作為理由來拖稿了。

拖稿理由千千萬,倒也不缺這一條。

02

馬伯庸的《長安十二時辰》

從施耐德辭職了小半年,2016年年初,馬伯庸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如果你來給《刺客教條》寫劇情,你會把背景設定在哪裡?

馬伯庸是遊戲《刺客教條》的忠實玩家,同時還是資深且涉獵廣泛的知乎用戶。他在上頭回答了上百個和歷史、文學、動漫、遊戲甚至生活娛樂向的問題。

更早些時候,他回答過模式有些相似的問題:“如果《笑傲江湖》的故事發生在歐洲會是怎樣的”。

就著遊戲,馬伯庸瀟瀟灑灑寫出一段兩千多字的隨筆,命名為《刺客教條:長安》預告片。

如今再看,這段文字已經有了今日《長安十二時辰》的雛形。

因為反響極好,馬伯庸又一直想寫長安城的故事,他決定把《刺客教條:長安》寫成正式的小說。

既然如此,之前依托於《刺客教條》遊戲模式的一些設定就不再合適了。寫作的過程中,他慢慢減少了遊戲感的畫面,隻保留了最初長安城的構想。

正式動筆寫《長安十二時辰》之前,馬伯庸花了大半年的時間準備資料,翻古籍、讀論文,整本書建立在嚴格的史料查詢之上。

準確的說,他每本書都建立在這樣的史料準備上。

既然要寫長安,就認真寫,不能只是擺個脫離歷史的花架子,那就沒意思了。

《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發生在天寶三年,這個時間點是馬伯庸經過深思熟慮才定下來的。

這時候,唐玄宗在位,安史之亂還有十年左右才發生,太子李亨(後即位稱唐肅宗)與右相李林甫處於激烈的權力鬥爭中。

但鬥歸鬥,這一年沒發生足以影響歷史的大事件,所以馬伯庸在其中安插一個“十二時辰”的生死極速沒什麽大問題。

選張小敬做故事的主人公,一是因為歷史上確有其人:唐代別史雜記《安祿山事跡》中,作者姚汝能記錄了馬嵬坡兵變時一名叫張小敬的騎兵率先殺死了楊國忠。

二是因為張小敬的平民身份符合馬伯庸近年來的寫作路線:關注底層、關注歷史中群眾的生活。

我問馬伯庸他自己最喜歡哪個角色,他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是張小敬。

張小敬(雷佳音飾)

李必(小說中為李沁)的原型李沁的名氣則要大得多。

他是唐朝有名的道士,自小受到唐玄宗的賞識。和影視劇中一樣,他是太子一派,肅宗即位後李沁雖婉拒了宰相的官職,史書記載他“權逾宰相”。

李必(易烊千璽飾)

除此之外,劇中李必的老師何監是大名鼎鼎的詩人賀知章,也有其吟誦《詠柳》的片段,歷史中賀知章就是太子李亨的門客。

邊塞詩人岑參化名程參,詩仙李白真名上陣,撰寫《安祿山事跡》的姚汝能也有重要戲份。

何監(韓童生飾)

除了歷史背景和人物具有一定真實性,馬伯庸細致地還原了有關唐代長安的一切:吃什麽、穿什麽、玩什麽、怎麽生活......而在電視劇中,也幾本遵從史實進行了大手筆的服化道製作。

雖然這個時代拒絕形式主義,但你不得不承認,歷史小說、歷史電視劇還是需要較真的形式主義的。

人物和故事是靈魂。靈魂之外,也是要穿衣服、穿對衣服的。

每當較真的馬伯庸遇到瓶頸,雖然他現在想不太起來這些瓶頸都發生在哪些情節,他就跑到西安去,看看今天的長安城是個什麽樣子。

跑了數不清次數的西安,《長安十二時辰》成功出爐,完成了馬伯庸對唐朝的憧憬。

唯一的遺憾就是結局。

創作時他撰寫了多個結局,最後出於多方考慮,選擇了現在這個自己不太滿意的。不過其他的倒也不會浪費,馬伯庸賣了個關子,說想法他都保留下來了,以後大家還能在別的書裡看到。

03

原著作者也要追劇

這兩年是馬伯庸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的高峰期,不光是《長安十二時辰》,還有《古董局中局》、《三國機密》、《四海鯨騎》和《風起隴西》。

不過除了豆瓣評分8.6的《長安十二時辰》,其余幾部都不到7分,遠不及原著小說的口碑。

我問馬伯庸,你覺得文學作品影視化的風潮是件好事嗎?

馬伯庸說,“影視劇是對文字一個很好的傳播,”他接著補充,“比如《長安十二時辰》,改成電視劇傳播,觀眾一下子對長安的歷史感興趣了。更有名的例子是《冰與火之歌》,書寫得很好,但也只在小圈子裡紅,HBO拍成了《權力的遊戲》,讓它成為全球爆款。”

目前《長安十二時辰》更新到了26集,剛剛過半。馬伯庸拒絕了製片方提前看全片的誘惑,現在也和我們這些小粉絲一樣每周追更新。

除此之外,他還在看英劇Killing Eve(《殺死伊芙》)。

不巧,《殺死伊芙》同樣是小說改編的。

動漫他也沒落下。馬伯庸正在看一部名為《王者天下》的動漫,“一個日本人畫的,講的是秦始皇統一六合的故事,我覺得挺有意思。”

雖然已經過了大半個月,但《長安十二時辰》引起的長安熱仍然沒有消減。如果粉絲還想繼續了解唐朝和長安,馬伯庸推薦了森林鹿寫的《唐朝定居指南》和《唐朝穿越指南》,“這兩本書很通俗但本身資料的搜集很全面也專業”。

在《長安十二時辰》的小說結尾,這個馬伯庸自己並不喜歡的結尾,李沁對張小敬說,“這一次我身臨紅塵,汲汲於俗物,卻落得道心破損。若不回山重新修行,恐怕成道會蹉跎很久——你又如何?”

如何呢?“一滴晶瑩的淚水,從張小敬乾涸已久的眼窩裡流淌而出,這還是他來長安九年以來的第一次。”

不知道馬伯庸在寫作時是否把自己代入角色,我忘記問他了。但我想,如果要代入的話,他只能是張小敬——

沒有人比他更愛長安了。

文 /siri110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注明出處。

外灘君開始招聘啦!有才能的小夥伴們快來投簡歷~

酒店編輯 /資深編輯 2位

品味好、熱愛酒店,喜歡旅行體驗,能拍好圖、會寫好文的優先

商務拓展: 2名

熱情開朗,有品牌服務意識,具備資源整合和策劃理念,有一到兩年數字媒體經驗

十六鋪生活家愛買好物

廣告聯絡

- THE END-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外灘TheBund(the-bu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