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創新走不了回頭路

衛星農業、航磁探礦、AI輔助醫學、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語言保護、信息設計……科技創新,正在每一個行業,為生活帶來不可逆轉的智能進化。

經濟學家詹姆士·杜森貝利(James Duesenberry)曾提出“棘輪效應”(Ratchet Effect),指一個行為在經過了一個正向階段之後,就很難返回從前。就像在機械上的棘輪,只能向前轉動;可以將彈簧鎖著停止不動,但卻返回不了上一秒的狀態。

在科技生活領域,這一原理的應用表現得淋漓盡致。

舉個例子。從智能穿戴來看,這類電子產品完成了從無到有的使命。根據IDC《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18年第三季度》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 12.5%,單是中國智能手錶市場出貨量就同比增長72.3%。

再舉個現象級例子,消費者正在登上移動支付之巔。根據Analysys易觀發布的《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8年第三季度》數據顯示,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438357.3億元人民幣,環比升高11.52%。“兜裡沒錢,也敢出門”“掏手機拚手速買單”,這樣的認知早已根深蒂固。

讓我們把視線向前推,投向科技創新的前沿領域,哪些技術正在“棘輪效應”作用下,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可逆轉的智能進化?

NASA前科學家張弓告訴我們,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現代農業也能走向信息化、智能化的技術邏輯。用衛星和天氣模型作為數據收集手段,幫助種植者最大限度規避自然災害的影響,提升精準農業生產效率。

北航人、航空愛好者王川正在用無人機勘探礦產。從基本的偵測、繪圖、安全監察,到更高深的地形建模、航磁探礦等,在眾多涉及危險的領域,無人機正在逐步代替人類解密未知、提升安全與效率。

北醫三院醫師張元鳴飛,正在使用包含大數據和圖像模型算法在內的AI技術,來協助日常醫療與科研。有了AI對醫療的協助,許多診察只需幾秒,就可得到準確的結果。生命需要被嚴肅對待,更需要被精準對待,來不得誤差。

來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於志勇教授,致力於信息藝術設計,認為設計的核心理念,就是“為真實的世界而服務” ——認知並解釋這個世界,並為社會、產業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

先有傳,才有承。來自北京工商大學的於重重,正在運用信息技術來幫助瀕危語言保護。人類社會一共有6000多種語言,其中大多數都在快速消亡;她和團隊借助百度PaddlePaddle等開源性深度學習平台,用技術手段找回失去的一切。

關於用技術手段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自內蒙多倫的楊麗麗借助快手等短視頻平台技術,以創新思維聚攏人氣、活化非遺,用麥秸稈畫來帶動多倫的產業升級,讓更多鄉親看到科技如何“接地氣”地為生活帶來物質收益。

還有哪些科技創新者,正在探索不可逆轉的創新進化之路?

還有哪些科技創新者,站在基礎科學研究的第一線,在科技創新產品化和用技術成就美好生活的第一線,在創造互聯網“新經濟”解決人們現實需求的第一線,也在全球科技創新和產學研交流的第一線,不斷提出關於科技推動時代進步的思考與洞見?

5月31日,他們將出現在2019科技創新者大會(TIC 2019)現場,講述自己的科技創新觀點,為你帶來硬核啟發。

大會報名通道持續開啟中,

5.31@北京,TIC 2019見!

戳下方小程序報名

資料來源:

1. 棘輪效應:

https://wiki.mbalib.com/wiki/%E6%A3%98%E8%BD%AE%E6%95%88%E5%BA%94

2. IDC,《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18年第三季度》:

https://www.idc.com/getdoc.jsp?containerId=prCHC44586018

3. Analysys易觀,《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8年第3季度》:

https://www.iyiou.com/p/88672.html說明:海報有誤,更正信息見評論區置頂留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