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多行不義必自斃:鄭莊公為什麽要等弟弟公開造反後再下手?

“多行不義必自斃”出自《左傳·鄭伯克段於鄢》。春秋初年,鄭國國君鄭武公的妻子武薑一直厭惡長子寤生而喜歡小兒子段。寤生(鄭莊公)當上國君後,武薑便和段一起謀劃推翻鄭莊公。

於是段在武薑的支持下放肆地擴充勢力,成為與鄭莊公比肩的太叔段。很多忠於社稷的大臣實在忍不下去了,建議鄭莊公下手除掉太叔段,而鄭莊公卻說:“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鄭莊公二十二年(前722年),自以為時機已到的太叔段公開起兵造反,結果被早有準備的鄭莊公一舉擊敗。既然早有準備,那麽鄭莊公為什麽一定要等弟弟太叔段公開起兵造反後再下手呢?

西周的禮樂文化和宗法制度在春秋初期依然還擁有很大的影響力,國人貴族還是非常看重對母親的孝和對兄弟的悌。而鄭莊公的難辦之處在於:他在國內的最大政敵恰恰就是親生母親和弟弟。

如果鄭莊公剛繼位就下手除掉弟弟和母親,肯定會引發國人貴族的非議和離心離德。在中央集權尚不強大的春秋初期,國人貴族的離心離德將嚴重威脅鄭莊公的君位,不利於鄭國之後的發展。

鄭莊公是春秋第一位亂世英雄,當時已經開始考慮讓鄭國成為諸侯之首。鄭莊公不僅要消滅太叔段這個內患,還要幾乎沒有後遺症。而只有讓太叔段自己被國人拋棄,鄭莊公才能實現目的。

因此鄭莊公縱容甚至鼓勵太叔段肆意妄為而被國人怨恨,最後在引導他走上起兵造反的不歸路。這樣一來不忠不孝不悌的人就是太叔段,鄭莊公便沒有後遺症地解決了鄭國最大的內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