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茶商的最大風險來自進茶

如果是買茶自己喝的愛好者發燒友,買錯一款茶會損失個幾百幾千最多幾萬元錢,心情不太舒暢罷了。但對一個茶商或者投資屯茶準備出售的人來說,買錯茶帶來的損失可就太大了。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試想,一批茶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甚至幾百萬,押上了身家性命,到頭來如果茶不對或者做了接盤俠,那該如何是好?

更有甚者,所有的心血所有的情懷期待了十多二十年,得到的結論與想像、期盼完全相反,那又該如何是好?

所以我常跟茶友們嘮叨一句話:「茶商的最大風險來自進茶。」

比如,做綠茶的會認為用料等級越高、越細嫩越鮮爽,最好是明前茶,而到了普洱茶這邊就不見得等級越高越好了。比較粗老的茶前幾年可能不適口,但若乾年後可能會轉化出真正普洱茶的韻味來。相反,等級太高的茶前些年表現可能靚麗但多年後在豐富度、耐泡度等方面就不如粗枝大葉了。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又比如,普洱茶的倉儲,很多人都認為要乾倉不能濕倉存放。這實際上是一種形而上學的觀點。事實是不管什麼倉,普洱茶一定要經過陳化轉化才適合品飲,而陳化轉化是有溫濕度以及時間條件的。

長時間存放太乾未必好,香港傳統倉儲未必不好(有實例證明)。在我看來,中期茶的生茶倉儲恰當,稍微乾一點未嘗不好,現在喝起來更鮮爽一些,以後轉化情況還可以繼續關注;15年以上老熟茶如果能夠濕一點也不錯,繼續保持存放下去比乾倉的老熟茶更有可能轉出迷人的參香葯香。

關於如何較快地喝懂茶可參閱我關於各類普洱茶品鑒的文章,同時到市場上買一點各類普洱茶的茶樣做比較,可以跟有經驗、口碑比較好的茶商茶友一起試茶喝茶,聽聽別人的意見,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多多思考多多體驗。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要實現自己懂茶,真正的懂茶,非一般的懂。真正做到從老茶到中期茶到新生茶,從生茶到熟茶,從新熟到老熟,從用料到工藝到倉儲,從以前到現在,熟悉、深諳其中的演變與背景。判斷一款茶真,要說清楚為什麼真,判斷它假,也能說清楚為什麼是假。判斷一款茶好,好在哪裡,差又差在什麼因素、什麼環節。對一段時間一個企業或者一個地方的茶下某個結論,能說清楚為什麼是這樣的結論。

這個過程會發生一點費用,這是必需的,不買太多茶樣的話花錢也不會太多。

(來源:黃剛 《說說我的買茶經》 更多好文及茶文化知識,請關注新茶媒,關注刀哥說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