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潛伏”的美團金融,王興的“寶藏”?

短短三年,美團收割了5塊金融牌照,但直到近期招股書更新,才對外透露了21億元的小貸業務應收貸款數據,算是掀開了一點面紗。為何金融板塊在招股書中存在感微弱?是不是王興有意為之?

本文由無冕財經原創並首發,作者:西西,編輯:梁爽,設計:甄開心,編輯助理:陳悅珊

“低調”已久的美團金融,終於被拎出來露面。

9月4日,在美團點評更新的招股書中,美團金融的部分數據首度對外公布。截至2018年4月30日,美團的小貸業務應收貸款為20.92億元,其中,商家端應收貸款總額約14億元,用戶端應收貸款總額約7億元。

雖然財務數據沒有單列出來,但金融業務已經開始“暗中發力”。

2017年,美團“新業務及其他”板塊的收入,由2015年的7050萬元,增長至2016年的6.67億元、2017年的20億元,增幅超206%,主要原因是雲端ERP系統及小額貸款業務的收入增加。與此同時,據美團介紹,支付及小額貸款業務的快速發展,使得2016年該“新業務及其他”板塊的毛利率得到提升。

美團金融起步之初,王興曾許下“打造一個千億資產規模的金融事業”的豪言壯語。

時至今日,從招股書數據看來,小貸業務近21億元的應收貸款,雖然離“千億元規模”還遠,但展示出的潛力不小。在過去三年時間裡,美團金融到底做了哪些謀劃?要實現千億元目標,它仰仗的會是什麽?

從支付“裸奔”到牌照收割

“作為O2O行業的領頭羊,美團目前已積累了數百萬的商家、兩億的用戶、即將千億的交易額,這是一個巨大的平台。”

2015年4月,一則美團金融招兵買馬的廣告,成功闖入了公眾的視野,招聘資訊中,美團宣稱“有信心打造一個千億資產規模的金融事業”。至此,美團進軍互聯網金融的號角正式吹響。

▲美團金融業務版圖。圖片來自網絡。

互聯網金融這片肥沃的土地上,BATJ等大佬早已捷足先登,來晚一步的美團,同樣希冀分到一杯羹。要切入這片新天地,離美團最近的即為移動支付市場,但彼時,坐擁龐大客群的美團,仍舊高度依賴於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自有支付體系尚未建立。

從支付體系著手,構造自身資金流閉環,是美團金融打算走出的第一步。獲取一張支付牌照成了當務之急。但美團趕上了牌照監管加嚴的階段,2015年,央行收緊支付牌照的發放,相關申請通道基本處於關閉狀態。有傳言稱,美團曾向貴州市政府請求,希望獲得支持以向央行申請支付牌照,不過最終不了了之。

牌照申請這條路走不通,剩下的只有收購了。然而,隨著申請難度加大,現有的近270張支付牌照成為稀缺資源,收購價格同步水漲船高。依例來看,萬達2015年1月收購快錢時,收購價格已高達3.15億美元。高昂的價格,對彼時仍處虧損的美團來說,有點吃不消。

無奈之下,美團打了個擦邊球,悄然上線美團支付。

2015年下半年,美團開始推廣銀行卡支付,用戶將銀行卡綁定至美團錢包後,可直接通過美團進行訂單支付;與此同時,美團錢包充值功能開放。

第二年年初,美團支付就遭到了舉報。微博認證為熊萬裡律師的用戶稱,其在沒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情況下,從事第三方支付結算業務。對此,美團的回應是該舉報混淆概念,美團支付平台並未對美團以外的任何第三方提供支付結算業務。

不過不久後,央行還是約談並叫停了美團支付,美團將充值功能下線調整。

因央行的監管而中止,支付牌照的獲取成了頭等大事。2016年9月,通過全資收購第三方支付公司錢袋寶,美團拿下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為此花費13億元。

▲被美團收購的錢袋寶。

其實,與錢袋寶的談判,早在年初就已開始。彼時,微信、支付寶通過線下掃碼,切走了大量POS機的市場份額,遭遇嚴重危機的錢袋寶,在尋求上市未果後,打算將公司賣給第二梯隊的互聯網公司。當時小米已拿到一張牌照,今日頭條在支付方面訴求並不高,錢袋寶隨後找到了美團。

當時的美團,與大眾點評完成合並後,剛在1月份獲得33億美元融資。錢袋寶想要賣身,美團想要牌照,雙方的談判一拍即合。

令人驚奇的是,支付牌照到手不過幾月,美團便迅速將另兩張牌照——小貸牌照、民營銀行牌照收入囊中。2016年11月,美團旗下的重慶三快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掛牌成立,小貸牌照到手;12月份,吉林億聯銀行獲批,作為發起人之一的美團再獲銀行牌照。

彼時,美團高級副總裁穆榮均表示:“設立小貸公司和民營銀行,核心是配合我們整體的下半場戰略,為千萬線下小微商戶在原有的口碑經營、行銷推廣、外賣配送、IT系統等服務外,提供便捷、實惠的金融服務,幫助他們做好生意。”

到了2018年2月,保監會一連批發3家保險中介機構牌照,美團全資子公司重慶金誠互諾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獲取一張,金融牌照領域,美團再下一城。

千億規模能實現嗎?

美團目前的金融業務,主要分為支付和借貸兩類。

支付服務上,一方面是為消費者提供的多種支付方式,包括美團支付、其他第三方支付方式(如微信支付、Apple Pay及銀聯)、信用卡及借記卡或網上銀行账戶轉账等。另一方面,則是為商家開發的聚合支付系統,如智能POS終端、小美盒子、美團二維碼等。

美團的借貸業務,主要是為平台的中小商家、個人提供無抵押小額貸款,早在2016年就已開展,前期主要接入招聯金融等第三方的業務,隨後轉為自營借貸為主,由平台旗下美團小貸提供商家貸款服務、重慶三快小貸提供用戶貸款服務。

據美團透露,在商戶借貸方面,平台為商家提供最高100萬元,信貸期為6個月、12個月或18個月的貸款,月利率1.5%,實際平均貸款金額為7.24萬元。而在用戶借貸上,則主要提借款上限5萬元,信貸期3個月、6個月、12個月的貸款,日利率0.05%,實際平均貸款金額為5千元。

截至2018年4月30日,美團的借貸業務應收貸款為20.92億元,其中,商家端應收貸款總額約14億元,用戶端應收貸款總額約7億元。

▲招股書掀開了美團小貸的一點點面紗,但美團金融整體仍處於“潛伏”狀態。

在招股書中,金融板塊的營收並入了“新業務及其他”板塊,且除小貸業務21億元的應收貸款數據外,沒有透露更多資訊。不過,金融業務在美團平台中的地位並不低。

從招股書來看,美團的經營數據很漂亮。第一大業務餐飲外賣,營業收入從2015年的17.5億元,增至2017年210.3億元;第二大業務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營收從2015年的37.7億元,增至2017年的108.5億元。不過平台尚未盈利,按照經調整後的虧損淨額計算,三年虧損約140億元。

跟摩拜這種仍處於“燒錢“階段的新業務相比,變現能力強的金融業務就凸顯出了重要性。

美團商海量優質的B端用戶、C端用戶,包括餐飲外賣、到店、旅遊及酒店等豐富的交易場景,為美團金融打造了一個現成優質的成長環境。

根據招股書數據,美團平台交易用戶由2015年的2.06億人,增至2017年的3.1億人;在線商家從300萬增至550萬,同期活躍商家佔在線商家比例由2015年的66%增至2017年的80%。此外,美團平台交易筆數,從2015年至2017年,分別為21億筆、33億筆、58.億筆,對應交易金額為1610億元、2360億元、3570億元。交易用戶人均每年交易筆數從10.4筆提升至12.9筆,2017年進一步提升至18.8筆。

龐大的數據背後,隱藏著用戶的生活習慣、消費習慣、購買能力等,而這些,正是對金融行業來說不可多得的“寶藏”。

金融牌照布局已到位,加之平台特有優勢所賦予的發展潛力,美團金融不會放過變現的機會,千億規模也並非遙不可及。大進攻,終歸是早晚的事。

版權聲明

本文由無冕財經原創,版權歸無冕財經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