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四戰長沙嚴格說只有三次,長沙戰敗後薛嶽逐步被邊緣化

談到抗日戰爭,我們總會提到四次長沙會戰,但是實際上嚴格來說只有三次“長沙會戰”,也都是侵華日軍第11軍發起的進攻戰役,分別是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岡村寧次的一次和民國三十年(1941年)阿南惟幾的兩次。而通常認為的第四次戰役其實稱為“長衡會戰”,因為張德能第4軍在長沙根本沒有象樣的抵抗,一天一夜城池即告失守,反倒是後面方先覺第10軍在衡陽死守了47天,成為會戰的主戰場。

所謂“會戰”是指戰爭期間的大型戰役,以抗日戰爭時期為例,國民黨軍隊對此的界定標準,是至少動用一個或數個戰區的大部分野戰主力,與日軍至少一個“軍”的主力進行的大兵團作戰。根據這個標準,前三次長沙會戰中第九戰區都是以長沙為中心,部署大量兵力進行決戰,故可稱“長沙會戰”。

在前三次長沙會戰中,第九戰區與日軍基本打成了平手: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的第一次長沙會戰,岡村寧次沒有達成戰役目標,尤其是從贛北出動的一路日軍完敗,最終導致湘北的五萬餘日軍擔心孤軍深入,也只好放棄戰役企圖掉頭撤退,薛嶽和日寇第11軍打成平手。

第11軍的第二任司令官園部和一郎任內並沒有發動對長沙的進攻,反而在民國三十年(1941年)春天的“上高戰役”中損兵折將,最終被東京免職。新任司令官阿南惟幾在當年9月份二犯長沙,此戰第九戰區打得很窩囊,第74軍和第10軍兩大主力均被擊潰,日軍第4師團和第13師團早淵支隊一度衝進了長沙城。

陳誠的第六戰區為牽製日軍配合九戰區作戰,適時發起了“宜昌反攻戰役”,留駐宜昌的第13師團主力已漸不支,都準備燒軍旗了,阿南惟幾不得不放棄長沙會戰回頭救援。第九戰區此間雖然裝模作樣展開追擊,實際已無戰鬥能力。

兩個月後阿南惟幾卷土重來,為配合華南日軍進攻香港,第11軍於民國三十年(1941年)12月底三犯長沙,此役薛嶽吸取教訓,以後退決戰的方式擺起“天爐大陣”,最終在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月初大破阿南惟幾,史稱“長沙大捷”。這也就是第三次長沙會戰,雖然國軍傷亡仍大於日軍,但戰役態勢確屬完勝。

日軍第四次進攻長沙是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6月,是“豫湘桂戰役”的湖南段戰事,日寇集結的兵力規模空前,第九戰區兩翼部隊被迅速擊潰,薛嶽已知長沙不可守,第九戰區司令部也轉移至湘東。撤離前以“粵軍之母”的第4軍另附一個師“堅守”長沙,從兵力配置看,薛嶽根本就沒打算讓第4軍死守,因為那是他的嫡系部隊。

而第4軍軍長張德能由於布防失誤,在調整兵力渡過湘江時因組織不力,釀成了全軍稀裡糊塗大潰退,日軍幾乎是兵不血刃佔領長沙,戰後張德能中將被蔣介石槍斃。所以這一次的長沙戰役根本沒打起來,日軍馬不停蹄南下廣西,結果在湘桂邊界的衡陽遇到了硬茬子。

因此這次戰役的重心是在衡陽,所以被稱為“衡陽會戰”或者“長衡會戰” ,雖泰山軍兀自死戰不退,然外圍援軍軟弱無力,儘管動用了兩個集團軍以上的兵力,仍然未能解圍。而薛嶽也因為長衡會戰的失利以及逐漸跋扈的作風,從此被重慶方面邊緣化了。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0月組建陸軍總司令部時,新成立的四個方面軍司令官名單中,薛嶽無緣上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