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世界6000萬人是這個姓氏,大宗祠卻坐落在中山

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於是對於他們來說,有個地方類似心中神殿般的存在——宗祠。這是中國特有的”國粹“,也是無數人的”中國記憶“。

在古代儒家倫理中,家族的觀念相當深刻,往往一個村落生活著一個龐大家族或者幾個家族交織而居,他們通常會建立自己的家廟宗祠祭祀祖先。慢慢地,宗祠成為了一種民間信仰,也成為了一種立體的地域文化形態。

走進祠堂,先祖們的一呼一吸仿佛近在耳邊。他們的家常、他們的功勳、他們對後世子孫的期許都散布在家一樣的宗祠之中,供後世瞻仰、追尋。那些漂泊在外的遊子,便將一腔鄉愁好好地藏於宗祠,無論行至何方,他們都記得自己的根在哪裡。

因而,祠堂建築一般都會比民宅的規模要大、質量要好。越有權勢和地位的家族,他們的祠堂越講究,廳堂高大、雕飾精細、用材上等……成為這個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種象徵。

可惜的是,因歷史原因導致很多北方地區的祠堂被推倒、砸爛或改造成了辦公場所,如今北方已難見完好的祠堂。好在南方浙江、安徽、廣東等地重視傳統,有較多的祠堂得以保存。

在廣東中山,有一個設計精妙、歷史厚重的黃氏大宗祠。

黃姓是中國的第七大姓,在全世界擁有約6000萬人,中國有2300萬人。眾多省份中,廣東又是黃姓族人最多的,佔全國黃姓人口總數的19%,這從廣州分布著近100座黃姓祠堂就可以看出來。

據說黃姓可是黃帝的後裔,黃飛鴻算是廣東黃姓最有代表性和知名度的人物了。但遍數100座黃姓祠堂,能被稱作大祠堂的卻寥寥無幾。凡聯宗祭祀共同始祖的, 才可被稱為大宗祠。

中山黃氏大宗祠位於中山市西區長洲村,是一處始建於明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築,黃氏家族會在此祭祀祖先和先賢。

除了祭祀,每年四月初八,中山舉世聞名的醉龍舞就會在黃氏大宗祠前進行。兩支巡遊隊伍會相遇在黃氏大宗祠的門口,上演一出絕妙的“醉龍相遇”。那時的大宗祠,少了幾分平日的冷清孤傲,熱熱鬧鬧人聲鼎沸。

對於中山人來說,黃氏大宗祠是祖先、是家族、更是生活。

許多上了年紀的人,他們幼時就在這裡度過,嬉笑打鬧間,神龕裡的老祖宗牌位一直守護著他們。木門、梁柱,宗祠散發出的味道是親人的氣息,也是他們永遠不會忘卻的記憶,無論他們今後身在哪裡。

走進大宗祠,坐北朝南的布局,共有三進三間。中、後座分別置有左右廂房。整個宗祠的規模頗大,面積有1600平方米。慢慢逛慢慢看,也要花上許久。

走在宗祠堅硬的石板路上,兩側的百年老樹長得鬱鬱蔥蔥,枝丫幾乎在空中相連,在頭頂劃下優美的弧線。配合著建築的灰白色調,整體畫面顯得十分凝重,讓人心生敬畏。

細看建築,抬梁式的木架構沉穩大氣,空間開敞。簷梁上有金色點綴,增加了幾分活潑的同時,也彰顯了家族的聲勢。

宗祠內,許多精湛的木雕、灰塑、磚雕藝術品都保存完好,撫摸其上,微涼的粗糲質感讓人好像一下子就穿越回了舊日的時光。

廳堂上懸掛著先人們的筆墨,以供後世瞻仰。

廳堂內雕飾金碧輝煌,牆上還有很多寓意深遠的彩繪。供桌上安放著醉龍舞的龍頭,紅色的木質,張著嘴,竟然有一絲可愛。

另一邊的龍頭則有鹿角裝飾,看上去更加別致。

大宗祠最奇特的一點是,以蠔殼作外牆。

“千年磚,萬年蚵”,地處東南沿海地區,帶有濃濃鹽分的海風極易腐蝕一般的磚瓦,因此人們想到可以用生蠔殼做建築外牆。不僅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還能隔絕空氣,使得屋內冬暖夏涼,居住更加舒適。

細看這些大蚵殼牆壁,堅硬而規整。歷經百年,卻依然保持完好無損,不禁讓人感慨先民們的智慧。

宗祠內保存著黃氏家族的歷史和故事,玻璃窗內的老照片無聲的記錄著一代代族人的功業,讓每一個有幸來此的人們看到他們是一個多麽了不起的偉大家族。

一艘龍舟靜靜地躺在廂房正中,深沉的木色,上面滿是歲月風霜打磨出來的痕跡。每逢端午,各村都有熱鬧的龍舟競渡活動,這是嶺南文化的一個縮影。

現如今,很多年輕人或者小孩子對宗祠日漸感到陌生。在他們看來,不過是一座老房子,死氣沉沉。他們不知道,宗祠代表了一種文化的積澱、一種精神的傳承。先人們的拚搏、後世的敬仰,還有我們同屬一姓的驕傲。

我是琰棱

帶著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CFP/攜程簽約攝影師、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知名旅遊博主、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秒拍達人、微博旅行視頻博主、樂途旅遊網專欄作家。

微信公眾號:琰棱行攝記

新浪微博:@琰棱 http://weibo.com/lingchik

騰訊微博:@琰棱 http://t.qq.com/ling_chik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