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甘肅:從資源減少到生態漸好

甘肅是黃河、長江上遊和河西內陸河流域的重要水源涵養補給區和生態屏障。全省以高原性地質地貌為主,是我國生態最為脆弱的地區之一。森林資源主要集中分布在白龍江、洮河、小隴山、子午嶺、大夏河、西秦嶺、康南、祁連山、關山、馬銜山等林區,中部及河西地區森林資源稀少。

正是這個森林資源匱乏的省份,在全國率先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

甘肅

1998年長江流域特大洪災後,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重大戰略決策。甘肅省委、省政府積極響應,於當年10月1日在全省天然林區全面停止了商品性采伐,並在白龍江林區試點實施天保工程,1999年又將小隴山林區納入試點部門。

2000年,天然林保護工程在全省啟動,共90個縣級工程實施部門,其中長江上遊17個、黃河上中遊73個。

全省範圍內各伐區、楞場、木材市場進行了全面清理,全部停止木材采伐、銷售、運輸,關閉了林區、林緣區13個木材交易市場、57個木材交易點、308個木材加工企業,迅速實現了天然林資源的全面停采。木材消耗量由1997年的397.61萬立方米調減到年均87.90萬立方米;商品材產量直接調減為零。

甘肅省天保工程區土地總面積31476.49萬畝,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46.14%;林業用地9645.82萬畝,佔工程區土地總面積的30.64%;工程區有林業職工50584人。工程啟動之初,工程區各級政府成立了工程建設長官小組,各林業主管部門組建了專門管理機構,制定了規章制度,建立了森林警察、林政稽查、森林資源專職管護、縣鄉村三級聯防的森林資源管護體系。

天保一期工程徹底扭轉了甘肅天然林資源減少的局面,實現了森林面積和蓄積量雙增長。全省累計停伐減產2000萬立方米,完成公益林建設和森林撫育任務1385.96萬畝。活立木蓄積量從1.7億立方米增加到2.04億立方米。工程區森林覆蓋率由18.48%增加到21.21%。工程區生態惡化的狀況得到有效遏製,森林植被恢復,水源涵養功能增強,水土流失面積減少,動植物生存環境明顯改善。

隨之而來的是林區發展活力的增強。甘肅省穩步推進國有林區管理體制改革,將森工企業和縣(區)所轄200多個國有林場全部定性為公益性事業部門。各部門依托林區資源優勢,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葡萄酒業、森林旅遊、花卉種苗培育、山野菜加工等新型產業,建立各類企業和三產經營部門276個,失業待安置人員全部實現了再就業。

2010年,天保工程二期實施,森林資源從恢復性增長向品質提高轉變,並提出到2020年新增森林面積900多萬畝、工程區森林覆蓋率達到24%以上的新目標。

為適應天保工程二期建設形勢要求,甘肅省先後制定了4部《天保工程管理實施細則》、3部《任務計劃分配管理辦法》。結合國家天保工程年度核查和“四到省”考核,積極開展省、市、縣三級核查。從省、市、縣三級政府到林業局、林場、管護站和管護人員,全部簽訂責任書,層層落實責任。

天保工程二期已累計建設管護站點348個,有效改善了管護人員的生產生活條件;在甘南青藏高原高寒地區、南部半濕潤秦巴山區、西部乾旱內陸河流域、中部半乾旱地區和東部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地區設立生態監測站5個,已連續兩年發布全省天保工程生態效益監測報告。

隨著全省國有林場大批納入地方財政供給,國有林業職工保障水準持續提高。調查顯示,2016年,全省管護職工年均工資達到4.75萬元,比2011年增加2萬餘元。2016年,職工五項社會保險參保率繳費率均超過95%,接近當地事業部門收入水準。

天保工程二期以來,甘肅解決了工程區林業職工一次性安置人員養老、醫療兩項社會保險補助;解決了天保工程一期職工五項社會保險欠費問題;提高了白龍江、小隴山等國有林區管護標準,保障了3個重點國有林業部門職工收入接近或達到當地事業部門工資水準;通過省級財政投入,解決了退休職工醫療保險繳費問題。尤其是國有林業部門解決了財政供給問題,建立了天然林保護長效機制。

天保工程實施20年,甘肅的變化顯而易見。伴隨全省森林資源數量和品質的“雙升”,林區已成為大眾康養的優選,生態服務成為了林區經濟新的增長點。(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