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抑鬱症的發病率最高是在哪個年齡段?

抑鬱症發病率在特殊的人群中顯得很高。據心理專家介紹,慢性疾病病人9.4%,一般住院病人33%,老年住院病人36%,門診癌症病人33%,住院癌症病人42%,腦卒中病人47%,心肌梗死病人45%,帕金森氏病病人39%。婚姻家庭變故的抑鬱症發病率達80%以上。而如果從年齡上分析,25到50歲的中青年人群是抑鬱症的主要發病人群,佔門診量的80%。

如果你也是一個經常去醫院複診的抑鬱症病人,也大抵能夠發現這麼一種現象:門診部的候診人員中,中青年人佔了絕大多數的比例,有少部分的孩童,還會被確診為多動症等其他疾病,而且幾乎沒有老人。為什麼?為什麼孩子和老人的抑鬱症就診人數不多?是因為其年齡因素而不易被發現?還是因為抑鬱症的發病確確實實是與年齡有著密切的關係?

為什麼孩子和老人抑鬱症就診人數不多?

1、不易發現,不易表達。孩子的情緒,在其小的時候,容易被家長自己所理解。這是什麼意思?也就是說,孩童並沒有很好的機會去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和心理狀況,即便是能夠有機會表達,其所表達的種種情緒也極有可能會被家長誤讀。通常家長認為孩童不會出什麼問題,更別說是什麼心理問題,在絕大多數人的眼裡,心理問題,像是遙遠而不真實的,所以日常生活中,根本難以想到自己的孩子。

2、「知天命」或看開了。老人之所以抑鬱症就診比例很小,或者幾乎沒有,很大程度上是:不是因為他們沒有煩惱,只是因為他們看開了。大半截身體已經埋在土裡,大半個世紀的生命不息,經歷了多少?看到了多少?知道了多少?有過的痛苦有多少?醫生的年紀還沒有他大,縱然有再多的專業知識,也敵不過老人的坎坷經歷不是嗎?

你在小學的時候會因為小朋友搶你的東西不開心一兩周,現在還會嗎?你在高中的時候會因為寢室誰去打水而鬱悶不已,現在還會嗎?當然,不排除現在還有人會那樣,所以,同樣不排除依然有老人會有抑鬱之感。不過,一般來說,抑鬱症的發病,多為難以看開世事的矛盾,若哪一位老人在年老之時依舊放不下一些事情,要不說明事情的嚴重程度,要不說明這位老人,年輕的時候,所遇困苦之少。

為什麼25——50歲時抑鬱症的高發病階段?

我想,更為準確的階段範圍,應該再提前兩到三年,最好放在普通人大學畢業那一年開始,到50歲。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就筆者自身來說,前前後後跑了多趟的三甲醫院精神科,候診人當中,大學生人數,可謂眾多。其實,抑鬱症的發病,在大學畢業時期或者50歲這個年紀達到一個峰值,還是比較好理解的,為什麼?因為,他們都同樣處在一個「邊界」的位置。

大學生畢業:一個剛剛準備進入社會,或者已經剛剛進入社會的人,對社會,其實還是會充滿一種期待的,就算之前聽聞多少社會的黑暗。但實際情況呢?社會那種真實,那種殘酷,那種冷漠,將會讓他不寒而怵,如果她又剛好是一個敏感的人,那麼不幸,進入社會的種種情況,會讓他產生一種巨大的矛盾感,而這種矛盾感,又恰恰是抑鬱症發病的一個先決條件。

人到50歲:無所謂中年危機,真正的危機是:你處在一個不好也不壞的位置,你工作了一輩子,剛剛要面臨退休,但是你又沒有什麼活可以給自己安排下半輩子;你有一個不乖也不壞的孩子,他剛要大學或是研究生畢業,沒談戀愛你操心他戀愛,談了戀愛的你操心他結婚,沒生孩子的你操心要個第三代,生了孩子的你操心奶粉以及上學。

你忙活了一輩子,卻發現,忙於不忙其實不在於你自己,而在於你有多少代,隨著代數的增加,即便是你真的沒有多少的精力,但還是好像有一股力量必須推著你繼續忙下去,而如此,很大程度上你會感到一股迷茫,並不能夠因為這樣的迷茫而判定這位長者是一位不懂得愛或者對孩子沒有太多愛的人。實際上是,抑鬱症的患病,並不因為其為人怎樣而呈現幾率上的變化。

其實,無論是你處在哪一個年齡段,也無論是你遇到了什麼問題,筆者在這裡只想告訴你一句:你可以不愛任何人,好好愛自己,就已經足夠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