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下線“不限量”套餐,運營商開啟自救之路

C114訊 8月30日消息(特約作者 王常有)2017年年中,混改後的中國聯通借助BATJ等互聯網大佬把持的線上渠道,以線上+線下融合為入口,開啟了通信行業瘋狂的流量增量降價競爭。其中既讓用戶眼前一亮獲得實惠,又讓行業負重前行的“不限量”最值得業界反思。經過僅僅兩年的發展,運營商流量收入已經從短期的高速增長轉變為負增長。下線“不限量”套餐,開展全面自救已經成為運營商的共識。

一、用戶增長卻無法實現收入增長

無論是運營商公布的數據,還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公開的通報,自2013年年底4G發牌商用至今,無論是移動電話用戶規模,還是4G用戶規模都呈現了高速增長勢頭。特別是移動電話用戶規模在早已超過全國人口總數的情況,還在持續正向增長。

在移動電話用戶增長帶動下,4G用戶滲透率持續提升,手機上網用戶規模也在增長。可以說在一系列好的增長點支撐下,用戶DOU出現了高速增長態勢。然而在監管層持續強力推行提速降費,以及通信行業白熱化的競爭下,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流量業務收入貢獻卻逐漸下滑。

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19年1-7月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1-7月,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完成移動數據及互聯網業務收入3556億元,同比下降0.2%,在電信業務收入中佔45.7%。實際上,向前追溯流量業務佔收比,大家就對會流量的收入變化有更清晰的認識。

從總體趨勢上看,流量佔收比自2017年開始逐漸提升,並於2018年4月份達到最高點,之後就開始了漫長的徘徊下滑走勢,而且到今年7月底,已經比最高點下降了二點五個百分點。相信隨著流量增速下滑,流量收入的進一步下降,運營商的流量經營時代已經進入夕陽階段。

二、下線“不限量”套餐已成行業共識

就在8月初,中國電信率先把達量降速版暢享套餐切換至普通版暢享套餐。實際上就是變相取消了不限量套餐。隨後,中國移動通知8月底前全面停售原達量限速套餐,9月1日正式切換至達量不限速套餐。之後不久,中國聯通也宣布,將在9月1日全面停止不限流量套餐。

不管三大運營商有沒有協調溝通,也不管現在的這種默契到來源自哪裡,結果就是下線“不限量”套餐已經成為通信行業的共識。這種共識與其猜測是來源於監管層的推動,還是不如推測是解決運營商自身經營壓力的邏輯選擇。

至於“不限量”套餐的殺傷力有多大,大家可以從本文表格中的數據一窺究竟。從某種意義上說,“不限量”套餐的過早出現,提前透支了通信行業的發展潛力。作為階段性拉升用戶流量消費的措施,雖然有其現實貢獻,但是現在“不限量”套餐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

就在本月中旬,被廣大網友熱炒的運營商故意降低4G網速迫使用戶使用5G的新聞,既把運營商推到風口浪尖,也逼的監管層出來辟謠。雖然最終各路商家都出來證實絕無此事,但是有行業人士還是將此與這次改變套餐計費模式聯繫起來。

三、運營商的自救操作能否成功

運營商通過取消流量“不限量”套餐,放開用戶的流量降速使用限制,從而獲取用戶套餐溢出收益,以實現營收增長的目標。然而,運營商的計劃或許並不會如盤算的那樣美好。從流量達量限速到達量後不限速,實際上,對用戶來說,就是花錢買網速,從之前的限速不花錢,到現在即將實施的超套花錢買網速。

這種玩法,英國運營商已經用在了5G套餐的設置上。這種操作本身並無技術性障礙,可以說按照網速計費早已經是行業內反覆討論的話題。現在運營商只是把曾經熱議的話題,用這種方式予以實施。

這種操作能否達到預期目標呢?最大的障礙在於用戶買不買账。對運營商來說,必須要解決用戶DOU較低的現實,或者說需要加大對用戶流量消費的刺激力度。畢竟用戶流量消費必須超出套餐內流量之後才能進一步升級為花錢買流量和網速。如果用戶套餐內的剩餘流量較多,那麽自然就到達下一步花錢買流量和網速的需求。

就目前來說,刺激用戶DOU增長已經非常困難。在流量單價持續降低,而且存在大量低價“不限量”套餐用戶,本身這些用戶的套餐內流量就沒有達到達量限速的閥值。工業和信息化部通報的數據已經非常清晰,無論是流量增長還是用戶DOU增長都已經進入瓶頸期。

如此以來,提升這些流量“無憂”用戶DOU增長都已經十分困難,更何況對其他需要加錢普通用戶。今年運營商遇到的流量經營頑疾,絕對不是靠簡單的修複過早大面積推廣的“不限量”就能實現的。全面改變計費模式,參照5G套餐的設計理念或許更值得考慮。

過早大規模推廣“不限量”直接拉低了流量價值,現在就開啟以網速為量綱標準的計費模式是否也有過早之嫌疑呢?我們雖然現在無法定論,但是如果不嘗試這種玩法,運營商已經很難靠其他操作度過眼前5G商用初期的經營困境。畢竟再無技術突破和業務創新的前提下,用戶已經不願再多花錢為存量技術和業務買單。(王常有為C114特約作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