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普洱茶的前世今生你真的懂嗎?

普洱茶是以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按其加工工藝及品質特徵,分為普洱生茶、普洱熟茶兩種類型。

雖然普洱茶歷史悠久,但真正火起來,不過二十載。

發軔時期(三國時代到1733年)

普洱茶的雛形始於漢末,保留於雲南。三國曹魏時就有製作緊壓茶的描述,但宋、元時期,緊壓茶工藝傳入雲南。明初,明太祖朱元璋下詔取消天下緊壓茶,推行散形茶。但雲南遠離皇權,緊壓茶技藝得以完整保留下來。

「號記茶」時期(1733年到1938年)

以1733年(清雍正)同興號茶莊成立為標誌,各種商號相繼成立,團茶、餅茶開始主導產品形態,品牌意識出現,筒裝茶上面印有「以此票為證,謹防假冒」的字樣。

清代時期隨著雲南普洱茶的繁榮,被譽為「速溶茶」鼻祖的茶膏再次出現。

並經過「茶馬古道」傳入西藏,迅速被西藏上層人物接受。多專供於宮廷及活佛,非一般貴族及王公大臣所能享用。

印記茶時期(1938年到1974年)

票號的設計、印刷,陸續加入少量的藝術色彩,印刷技術已經開始使用平壓印花機,實施單色機器印刷。同時,外包裝用紙也開始採用機械抄紙。

普洱生、熟茶的分野時期(1974年至今)

1974年以前,生產的普洱茶都是生茶,然後在長時間運儲過程中自然發酵、陳化成熟茶。普洱茶就有了生、熟茶的區分。

上世紀50年代初,香港進行人工發酵實驗,通過新工藝縮短陳化周期,產品更符合消費者口味。

普洱茶的分類

1975年,雲南茶葉進出口公司試驗渥堆發酵技術,獲得成功並全面推廣。

普洱生茶的工藝為採摘茶青(菁指普洱鮮葉)、殺青、揉撚、曬乾、成型;

普洱熟茶的工藝為採摘茶青、殺青、揉撚、乾燥、增濕渥堆、乾燥、分篩、成型。

又有乾倉、濕倉普洱之分。

乾倉:將普洱存放在相對濕度80%以下的倉庫,緩慢自然陳化,轉化為「陳香」品質,乾倉陳化,才能越陳越香。

濕倉:普洱存放在相對濕度80%以上的倉庫,使其快速轉化,在轉化的過程中會發生霉變。

普洱茶的快速發展期

普洱茶,富含茶多酚、茶多糖、茶褐素等、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具有養胃、護胃及抗氧化等功能,被譽為「美容茶」及「益壽茶」。不過真正火起來,是2004年以後。

2003年雲南全省各種茶類的年產值只有20億元,到2007年總產值達201億。2013年我國普洱茶產量不足10萬噸,到2018年超17萬噸。

普洱茶歷經農業普洱(2003年以前)——文化普洱(2004年至2007年)——科學普洱(2008年到至2020年)階段。2008年,普洱市提出「科學普洱元年」的概念。2004年以前國內普洱茶消費者相對較少,主要集中於沿海廣東地區、港澳台;2004-2008年,普洱茶雖然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但整體消費人群仍屬少數。2014年以後消費群體逐步擴大,這也與電商平台離不開。

2018年享泡茶聯合西雙版納多家茶農合作社和茶商推出普洱生茶與普洱熟茶,從源頭直供普惠價格,有效解決高價茶、劣質茶、農殘茶等問題,並推出「無限場景」理念,把傳統茶葉市場和店鋪搬到各種便利店、餐飲店以及酒店、賓館,讓喝茶變得更加簡單方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