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曾國藩:治家八字訣,平淡家常育真知

曾國藩,字伯涵,號滌生,湖南長沙府湘鄉縣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理學家。曾國藩為曾子七十世孫,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進士,後為內閣學士,後升為兩江總督、直隸總督,被封為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他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為“晚清四大明臣”。曾國藩一生成就卓著,對中國近代化產生了重要影響。在學術思想上,他奉行程朱理學,但並不盲目崇拜,對宋明儒學等其他思想精華也有所汲取。他採用了寬容的學術姿態,對於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爭辯,他取兩家之長,避兩家之短,兼收並蓄,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體系,對儒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在治家方面,曾國藩吸納儒家思想,強調孝悌忠信,以和治家,他的治家思想對當今仍具有重要的影響。

在家書中,曾國藩從修身、勸學、治家、理財、交友、為政、用人等七個方面對曾氏家風家訓進行了闡釋。對於治家,曾國藩說“大約有八字訣,其四字即上年所稱書蔬魚豬也,又四字則曰早掃考寶”。

書為治家之要

書,也就是讀書。“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從古至今,讀書一直是許多志士仁人共同的精神追求,曾國藩也不例外。在家書中,他曾多次強調讀書的重要性。曾國藩是喜歡讀書的人,所以他也希望家族成員能夠勤於讀書,從而不斷增長見識。

他曾從多個方面對讀書進行了論述。“惟願諸弟發奮立志,念念有恆。”在對弟弟讀書的期望中,他指出讀書應該立志有恆。對於讀經史的方法,他提到“讀史之法,莫妙於設身處地”,“讀經以研尋義理為本,考據各物為末”,“家中讀書事,弟宜常常留心,如甲五科三等,皆須讀書,不失在家子弟風范,不可太疏忽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讀書不能太疏忽。

除此之外,曾國藩對於讀書時老師的選擇、讀書的作用、品評文字的優劣都有相關論述。曾國藩無時無刻不強調讀書的重要性,從其思想成就來看,在閱讀大量書籍的基礎上,他吸收了包括先秦儒學、程朱理學、陸王心學等在內的諸多思想。他有所揚棄,吸收其中的積極因素,不拘泥於思想的爭辯,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體系並運用於治家過程中。書,成為了曾氏家族的治家之要。

食乃治家之本

曾國藩治家八字訣中的前四字是“書蔬魚豬”,我們可以將後三字作為一個整體來理解。蔬,就是種植蔬菜;魚,就是養魚;豬,就是養豬。“蔬魚豬”這三個字的意思是希望宗族人員可以種菜、養魚、養豬,用一個字來概括,“蔬魚豬”實質上強調的是一個“食”字。

曾國藩多次強調必須好好保養自己。對於日常身體養護,他曾在給諸弟家書中說:“家中種蔬一事。千萬不可怠忽。屋門首塘中養魚,亦有一種生機,養豬亦內政之要者。”也就是說,蔬菜的種植,養魚是必不可少的。曾國藩曾不止一次勸說家人要注重身體的保養,如“弟在營須保養身體”,又如“賢弟實在勞苦,較之我在軍營,殆過十倍,萬望加意保養”,再如“弟體亦不甚旺,總宜好好靜養”。在這裡,他多次將“保養身體”寫在家書中,由此可以看出,曾國藩對於身體的養護還是十分重視的。這裡的“蔬魚豬”實際上就是從一個側面強調了“身體是根本”這個重要命題。任何事業,都要以自身強健的體魄為前提,所以曾國藩強調“食”為本,強調對身體的養護,並且將“食”這一部分作為家書中重要的方面來談。

從當前社會條件下看,曾國藩這一論斷仍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首先,保身理念合理。低碳生活、健康生活、綠色生活是現代人所提倡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也是現代人一日三餐的搭配原則。其次,保身初衷合理。曾國藩當時提出“蔬魚豬”的目的是在減少開支的基礎上增加食物種類,由此保證身體健康,畢竟身體健康才能更好的做事。

早為治家之方

“早者,起早也。”早,主要是指早起,早起是勤的表現,也是一個人恆久意志力的表現,曾氏家族一直就有“黎明即起”的習慣。在家書中,曾國藩指出:“家中後輩子弟,體弱學射,最足保養,起早尤千金妙方,長壽金丹也。”在這裡,曾國藩所說的早起,其內容包含的不僅僅是早晨早起,更多的強調的是一種生活習慣。習慣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曾國藩強調“早”字,一方面是說明要養成勤的習慣,另一方面也強調是勤能補拙的道理。曾國藩曾兩次會試不中,後又複習一年再次參加,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早”在其中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另外,曾國藩對各種學術思想的涉獵,對眾多知識的研學,這些都與“勤”字indivisible,與“早”字indivisible。可見,“早”字是曾國藩治家的重要方法,也正是運用這一方法,他修身律己,取得了重大成功。

杜甫在《遊龍門奉先寺》中曾發出“欲覺聞晨鍾,令人發深省”的感歎。晨起之時,是一天之中最清醒的時刻,在無所適從之時,晨起思考會是不錯的選擇。此外,晨起事農事或者仕事,都是抓住了重要時刻,沒有荒廢時間。“早”是一種習慣的養成,更是一種對自身慎獨習慣的遵守。“早”作為曾國藩家訓中的重要內容,產生了重要影響。

掃乃治家之法

“掃者,掃屋也。”曾國藩指出,掃就是掃屋,勤於打掃不僅保持了室內衛生,也培養了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打掃這件小事,以小見大,築大志。古人所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強調的也正是這個道理。《禮記·大學》主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就是說,要想實現平天下的目標,修身齊家是必要的前提條件,而“掃一屋”是“掃天下”的必要前提,所以曾國藩在家書中對於治家作了較為詳細的論述。

有關治家的部分,曾國藩提出在家應注重“勤敬和”。曾國藩在家書中多有提及:“諸弟不好收拾潔淨,比我尤甚,此是敗家天氣。”“子侄除讀書外,教之掃屋、抹桌凳、收糞、鋤草,是極好之事,切不可以為有損架子而不為也。”“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曾國藩強調“掃”字的重要性,這從更深層次強調了從小處著手,從而實現遠大理想。一方面,“掃”字強調了家庭教育對於子孫後代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掃”字強調了細節的重要性。老子曾講,“治大國若烹小鮮”,一個人的成長成才也是這個道理。

考為治家之標

“考者,祖先祭祀,敬奉顯考王考曾祖考,言考而妣可該也。”“考”是指祭祀祖先,這是一個家庭對傳統文化和傳統禮儀的繼承和發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所倡導的,曾國藩指出“《曲禮》內則所說的,句句依他做出,務使祖父母父母叔父母無一時不安樂,無一時不用適。下而兄弟妻子,皆藹然有恩,秩然有序,此真大學問也。”在這裡,曾國藩強調的“孝”不僅僅是對待長輩,還包括對於妻子兄弟等等,要達到孔子在《論語》中所提倡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一門大學問。孝,也是德行形成的重要前提,只有從自身做起才能夠推己及人。

在當今社會,孝仍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孝文化包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意蘊,孝也是構建和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家庭建設出發,最終才能實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寶乃治家之略

“寶者,親族鄰裡,時時周旋,賀喜吊喪,問疾濟急。”寶,就是指正確處理各種人事關係。要對親戚、鄰居經常探望,要關心幫助他人,急人之困。曾國藩對於“寶”的相關論述很多,在他看來,與親友的交往“不可不殷勤親近,親近愈久,獲益愈多”。需要指出的是,親近良友才會有此效果。其次,他指出“情願人佔我的便益,斷不肯我佔人的便益”,也就是不輕易佔別人的便宜。除此之外,他還提倡應該與親友患難與共,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每個人生來就是社會關係網中的一員,維護好自己的“網”顯得尤為重要。

曾國藩的治家八字訣從細小處著手,為子孫後代展示了做人、做事的道理,無論是修身律己還是行為習慣的養成,都為後人樹立了良好的榜樣。《清史稿》曾用“時舉先世耕讀之訓,教誡其家。遇將卒僚吏若子弟然,故雖嚴憚之,而樂為之用。居江南久,功德最盛”來評價曾國藩。由此可見,曾國藩的成就不僅僅體現在思想、政治和軍事方面,其治家方略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曾國藩的治家八字訣立足於自身建設,從自身修為的幾個方面強調了家風的重要性。時至今日,曾國藩的治家八字訣仍熠熠生輝,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本文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