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莊子:人究竟是不是活在一場夢境裡?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在詩句中引用莊周夢蝶的故事,表達了人生如夢、往事如煙之意。

然而,人生究竟是不是一場夢境?為什麽有人感歎“人生如夢”?

《莊子·齊物論》:“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

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感到無限地自由舒暢,竟然忘記了自己是莊周。醒後驚惶地發現自己是莊周,卻又不知是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見自己變成了莊周?

在自己與蝴蝶之間,在現實與夢境之間,在人與物的轉化之間,一切變得迷惑茫然。

在這個看似荒謬的故事中,莊子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哲學命題:“作為認識主體的人究竟能不能確切地區分真實和虛幻?”

一般人認為,這還用問嗎?做夢、幻想、故事、編造的東西,等等,就是虛幻的;自己能親眼看到、聽到、觸摸到、感覺到、理解到的,就是真實的。從某種角度來講,這當然是對的。

但是,從另一些角度來講,又不能簡單地下結論。按照莊子的觀點,他認為人不可能那麽確切地區分真實與虛幻,並提出了生死物化的觀點。

人究竟是不是活在一場夢境裡?從多個不同的角度來講,都是有可能的。從世界觀的角度來講,是有可能的。

金融大鱷索羅斯酷愛哲學,他也提出了一個與莊子思想有相似之處的反身性理論。反身性,用物理學來做形象比喻的話,就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反作用力可能會讓原來的力更加偏離軌道。

索羅斯認為所有人的世界觀,都可能是有缺陷的,或者是扭曲的,也就是說“流行的觀點可能是錯的”,而這個論斷在哲學角度,也可能是錯的。

錯誤觀點體現在反作用力上,會讓事物原來的力更加偏離軌道。從迷失本性的角度來講,也是有可能的。

人們如果在無止境的貪欲中顛倒夢想,迷失本性的話,就會以假為真,以真為假,執著於身外之物,如飛蛾撲火一般,到人生的最後,驀然回首時,才發覺一切成空,人生就像做了一場大夢。

從更高智慧的角度來講,也是有可能的。人類看到自然界中的動物,認為自己的智慧比它們高,所以看到它們的生存狀態,覺得動物就像活在夢中,因為認為它們的智慧和人類不是一個維度的。

但是人的感官能力是有限的,思維能力也是有限的,宇宙中有沒有更高智慧的生物,看待人類的生存狀態,就像人類看待動物的生存狀態呢?也是有可能的。

《莊子·齊物論》中莊子有一段論夢的話:睡夢裡飲酒作樂的人,天亮醒來後很可能痛哭飲泣;睡夢中痛哭飲泣的人,天亮醒來後又可能在歡快地逐圍打獵。正當他在做夢的時候,他並不知道自己是在做夢。

睡夢中還會卜問所做之夢的吉凶,醒來以後方知是在做夢。人在最為清醒的時候方才知道他自身也是一場大夢,而愚昧的人則自以為清醒,好像什麽都知曉什麽都明了。

在這裡,莊子把夢與醒看得無所謂差別了。因為從不同的立場看對方,都是一樣的。從夢的立場看醒,醒也是夢;從醒的立場看夢,夢也是醒。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借諸葛亮之口,表達對覺悟、對真理的渴望。

然而對於人生的道理,宇宙的真相,又有幾個人能夠將其參得透徹,看得明白呢?“覺”這個字非常有意思,是一個多音字,既是“睡覺”的“覺”,也是“覺醒”的“覺”。

我們是否在夢境中,不就是看我們是否是覺醒的嗎?但是我們怎麽知道,我們所謂的“覺醒”不是另一種層次上的“睡覺”呢?

不管我們此刻是在“睡覺”中,還是在“覺醒”中,就讓我們在現實和夢境之間,用心去體會一下莊周夢蝶的真意吧!

(編輯:西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