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科學進補小支招

一般來說,體虛的人冬季才需要進補。中醫將虛證又分為氣虛、血虛、陽虛、陰虛等類型。氣虛者補氣,血虛者補血,陰虛者補陰,陽虛者補陽,氣血兩虛者氣血雙補,陰陽兩虛者陰陽雙補。

利用外在環境最寒冷之時,一方面可以使人體在冬天有抵抗力,不致受寒氣的侵襲而生大病,一方面又可蓄積能量,以待來年春夏的利用,避免明年因陽氣不足,陰寒內伏而發病,所以是養生方法的一種。

先為調補「開路」

中醫治療疾病講究辨證論治,冬季調補同樣也要遵循這原則,因此「老幼婦男,進補有別」,如老年人臟氣衰退,氣血運行緩慢,要通補併兼,動靜結合;婦人易於肝氣鬱結,補品中須以疏泄肝氣為輔;小兒為純陽之體,應側重調理脾胃,促進正常發育,特別要避免因誤服激素類保健品而導致性早熟。中青年及亞健康人群,多有「三高」現象,則以消除代謝產物,促使機體氣血流暢為主。

日常膳食,進補有方

「葯補不如食補」,食補在冬季調養中尤為重要。冬季氣溫過低,人體為了保持一定的熱量,必須增加體內糖、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以產生更多的能量,適應機體的需要。所以,在飲食方面,宜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

同時,寒冷也影響人體的泌尿系統,排尿增加,隨尿排出的鈉、鉀、鈣等無機鹽也較多。因此,應多吃含鉀、鈉、鈣等無機鹽的食物。一方面可多吃蔬菜,適當增加動物內臟、瘦肉類、魚類、蛋類等食品;另一方面,有條件的還可多吃雞、甲魚、龜、羊肉、桂圓、荔枝、胡桃肉、木耳等食品。這些食品不但味道鮮美,而且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不僅能補充因冬季寒冷而消耗的熱量,還能益氣養血補虛,對身體虛弱的人尤為適宜。其他還有藥酒、葯粥等,均可根據各自的體質情況選用。

至於葯補,常用的補益中藥有兩類;一是屬補氣類的,如人蔘、黃芪、黨參、白朮等,適用於氣虛不足、面色蒼白、氣短乏力、脾虛泄瀉之人;二是屬養陰補血類的,如生地、阿膠、當歸、枸杞等,適用於面白無華、頭暈心悸、口唇蒼白、血紅蛋白偏低、婦女月經量少之人。鹿茸也是冬令的常用補品,適於平素陽虛怕冷、四肢不適、腰酸多尿或男子陽痿者服用。

值得指出的是,補藥也不是隨使可用的,當視氣虛、血虛、陽虛、陰虛而分別選用針對性的補益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人蔘具有大補元氣、強心、生津止渴,安神等功能。氣虛病人見有體力衰弱、四肢無力、精神疲倦、心慌氣短,或年老體弱,或工作過度勞累後周身無力,或慢性病引起的頭暈無力等癥狀者。均可服用,能夠補元益氣,增加食慾,促使體力恢復。

又如阿膠具有滋陰養血的作用,對血虛的人尤為適宜。虛啥補啥,各人都應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選用,也可去醫院請中醫師確診屬於哪一類虛症,再選擇相應的補藥,使補得其所,補而受益。

隨著中藥製劑的不斷改進,各種服用方便的滋補藥品紛紛上市,如人蔘蜂王漿、雙寶素、青春寶、中國花粉等,多不勝數。葯補已成為人們所樂用的進補方法。冬令進補是根據季節特點而創立的一種調養方法。但是,不是說每個人到了冬天都一定要進補。如年輕體壯無病之人,對寒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就不必進補。

冬季科學進補小支招

冬春季科學進補宜「三加一」,即保溫、禦寒、防燥加進補,往往會收到顯著的效果。

第一,宣保溫。通過飲食營養搭配,以保持體溫,即增加熱能的供給。在冬季飲食中應適當地增加蛋白質的含量。營養學研究表明,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有肉類、蛋類、魚類及豆製品等。優質蛋白質不僅營養價值高,而且易於消化和吸收。肉類則以牛肉、羊肉和兔肉為最好,因為在這些肉中含的動物脂肪較少,有助於促進身體健康。

第二,宜禦寒。通過飲食,以抵禦寒冷。醫學研究表明,人怕冷與其體內缺乏礦物質有關。因此,在冬季飲食中,除了注意供給熱量外,還應留意礦物質的補充。國人的飲食,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一般來說,一個人只要不偏食,能吃豆、肉、蛋、乳等食物,就可保證對鉀、鈉、鐵等元素的需求。冬季特別怕冷的人可以多補充些根塊和根莖類蔬菜,如胡蘿蔔、藕、萵筍、薯類等,因為這類蔬菜礦物質含量都較高,老年人為防骨質疏鬆,還可適當吃些豆類、花生、牛乳、蝦皮、牡蠣等含鈣較多的食物。

第三,宜防燥。通過飲食,以防乾燥。冬季。氣候乾燥,容易出現諸如皮膚乾燥、皸裂、口角炎,唇炎等病症。因此,在冬季飲食中,補充維生素B2和維生素C是十分必要的。維生素B2在穀物和蔬菜中含量不多,多存在於動物肝、蛋、乳、豆類中:維生素C主要存在於新鮮蔬菜和水果中。

氣血不足、補血補氣

氣血不足是中醫的概念,氣血不足的患者主要以女性居多。氣和血都是生命的載體,共同滋潤身體。如果把人體比作生長植物的話,氣就是陽光,血就是雨露,二者共同作用與人體,使其茁壯成長。氣和血可以在人體的一些細節中發現出來,只要分辨出這些小細節,就能認清各個臟腑氣血的運行狀態,有助於預知疾病、保持健康。

1、看眼睛

主要看眼睛的色澤和清晰度。小孩子都有一雙清澈的眼睛。眼睛清澈明亮、神采奕奕,說明氣血充足;眼白的顏色渾濁、發黃,就表明肝臟氣血不足。眼白與肺和大腸的關係密切,如果眼白有血絲,多為肺部和大腸有熱;眼袋很大則說明脾虛。眼睛乾澀、眼皮沉重,也代表氣血不足。如果兩目獃滯,晦暗無光,是氣血衰竭的表現。

2、看耳朵耳朵是人體的縮影,幾乎所有臟器的變化都能從耳朵上表現出來,其中關係最密切的就是腎。人常說「耳朵大有福」,耳朵厚大的人,是腎氣充足的表現;耳朵薄而小的人,多為腎氣虧虛。耳朵色淡白,多見於風寒感冒,也見於陽氣不足的人;耳朵紅腫,多是「上火」的表現,常見於肝膽火旺或濕熱;耳垂上有一條明顯斜線紋,說明心氣虛;耳鳴和耳聾則都說明腎氣虛弱。耳朵局部有結節狀或條索狀隆起、點狀凹陷,而且沒有光澤的人,多提示有慢性器質性疾病。耳朵局部血管過於充盈、擴張,可見到圓圈狀、條段樣等改變的,常見於有心肺功能異常的人。

3、看頭髮

頭髮與肝、腎有密切的關係,頭髮變白是肝血腎氣衰落的表現,但有些青少年如時間內出現白髮。且伴有脾氣不好、容易發火,多是因為肝鬱熱血。如果伴有睡眠不足、腰膝無力、耳鳴,則是腎氣不足的信號。如果出現大量脫落,而且頭髮越來越稀疏,就要警惕整個身體的氣血問題。頭髮油膩,則說明脾肺不和,脾的氣太過,肺的氣又虛,就會出現頭油過多的現象。頭髮的生長速度跟肝血相關。如果肝血不足,頭髮長得慢、易乾枯。

4、看手

首先,手的溫度是人體氣血的直接體現。氣血充足則手總是溫暖的,而如果手心偏熱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則都是氣血不足。如果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細細的,都代表氣血不足,而於指指腹飽滿,肉多有彈性,則說明氣血允足。

手掌厚而有力,富有彈性,一般為氣血充沛,體質強壯;如果手掌厚而無力,彈性差,多為精力欠佳,疲勞乏力。手掌軟細薄而無力,多精力衰退,體弱多病。

人的手指甲上都有個半月形的「小月亮」,正常情況下,除了小指應都有半月形。如果手指上沒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說明人體內寒氣重、氣血不足。

5、看皮膚

主要看光澤、彈性和皺紋。皮膚與肺的關係密切,皮膚白裡透者粉紅,有光澤、彈性、無皺紋、無斑,代表肺的氣血充足。反之,皮膚粗糙,沒光澤,發暗、發黃、發白、發青、發紅、長斑都代表身體狀況不佳、氣血不足。

此外,面色也是氣血的「晴雨表」。面色蒼白代表腎氣不足,面色萎黃是肝氣不足。

6、看牙齒

牙齒與腎的關係最為密切,如成人牙齒稀疏、牙齒鬆動、齒根外露等問題,多為腎氣虧乏。牙齦與胃腸相關。如出現單純的牙齦紅腫。多是借火上揚所致,也可能與胃炎有關。牙齒鬆動脫落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牙槽骨不堅固,而牙槽骨的不堅固,多由骨質疏鬆導致。牙齦萎縮代表氣血不足,當你發現牙齒的縫隙變大了,越來越容易塞牙,就要留意身體的狀況。

7、聽聲音

人的聲店也是氣血的代表。充足的人內自洪究有力,這也是肺氣充足的重要表現。氣血正常,人的由音也公表現出來。如肝氣過盛或肝陽上亢的人常大呼小叫:肝氣鬱滯的人,會長呼短嘆。

8、看睡眠

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勻,一覺睡到自然醒,說明氣血足:入睡困難,易驚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嚕的人,都有氣血虧虛的表現。此外,愛睡覺也是氣血虛的表現。氣血不足應該及時調理。如果沒有典型病理癥狀,可以首先選擇喝雞湯補氣;或者用黨參或黃芪15克,煎水補氣。當歸則有補血的功效,適用於血虛的人群。除飲食外,還要減緩生活壓力。

補血食譜營養原則

1、宜多吃常吃具有補血作用的食物。

2、適當多吃些富含「造血原料」的優質蛋白質、必需的微量元素(鐵、銅等)、葉酸和維生素B2等營養豐富的食物。

3、宜吃些補氣、補腎、健脾作用的食物。

4、蔬菜中鐵的含量較低,吸收差,但是新鮮綠色蔬菜中含有豐富的葉酸,葉酸參與血紅蛋白的生成,葉酸缺乏可造成大細胞貧血,也可引起混合性貧血。因此亦要多吃蔬菜。

5、宜常食補血產品,如芝元雪康組合,它將補血與補氣結合在一起,氣血雙補,從根源上補血,對改善貧血、強身健體、美容養顏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利於補血效果的長久持續。氣血雙補,固本正源。

文/朱抗美(上海中醫藥大學特色診療研究所所長,曙光醫院研究生導師、教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