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和古代藝文生活差了多遠?

播放GIF

小滿,入夏第二個節氣。

生活在鋼筋水泥叢林中的我們,

無法親見麥穗初齊桑葉正肥的田園風光,

卻可以親手插上一瓶花,

讓涼意悄悄穿過熱風沁入人心。

傳統插花被列入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什麼是生活美學,什麼是講究,

今人真的應當好好向古人學習。

現代的插花課彷彿都是女孩子的愛好,要知道,在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們才是最愛花的。

明代是中國插花藝術的鼎盛期,明代杭州文士高濂(1573—1620年)的《瓶花三說》,堪稱最早的插花藝術專著。

袁巨集道(1568—1610年)的《瓶史》也是其一。

袁巨集道之後的明代文士屠本畯(音同「俊」,jùn)對《瓶史》之風雅是十分傾慕的,作了《瓶史月表》一文,裡邊列舉十二月中適合插花的各種花材,提出要有花盟主、花客卿、花使令相配,即主客使概念,還可加上小友,即襯枝。這樣,古代插花理論更成熟了。

1.

>>>古代插花的那些「神器」<<<

如堂中插花,

乃以銅之漢壺、大古尊、罍,

或官、哥大瓶如弓耳壺、直口敞瓶,

或龍泉蓍草大方瓶,高架兩旁,

或置幾上,與堂相宜。

折花須擇大枝。

——明·高濂《瓶花三說》

堂花,即陳列在大廳堂上的插花,要用大中型花器,選大壺、尊、罍(音同「雷」,léi)等古銅器,或官窯、哥窯、龍泉窯等名貴大瓷壺、瓶,配大枝花。

郎世寧繪《午瑞圖》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青瓷梅瓶中插重台石榴花、菖蒲、艾草、重瓣蜀葵,一旁放粽子,果盆有櫻桃等鮮果,是典型的端午插花,被稱為端午景,也是堂花的代表作。

若書齋插花,瓶宜短小。

小瓶插花,宜瘦巧,不宜繁雜;

宜一種,多則二種,則分高下合插。

——明·高濂《瓶花三說》

齋花,即陳列在書齋小室內的花,用小型花器、小枝花。

郎世寧繪《牡丹圖》 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小瓶中插兩朵牡丹花,是齋花的代表作。

2.

>>>花枝與花器要講究黃金分割比例<<<

大率插花須要花與瓶並稱,

花高於瓶四五寸則可。

假若瓶高二尺,肚大下實者,

花出瓶口二尺六七寸,

須折斜冗花枝,鋪散左右,

覆瓶兩旁之半則雅。

若瓶高瘦,卻宜一高一低雙枝,

或屈曲斜裊,較瓶身少短數寸似佳。

——明·高濂《瓶花三說》

按照以上記載推算,最高花枝與花器的比例大約是5:7或5:8,接近於黃金分割比例,或5:5也可。

若是長瓶,則最高花枝反而比瓶子要短一些。郎世寧《午瑞圖》約是5:7的比例,而《牡丹圖》則是5:5的比例。

陳洪綬繪《和平呈瑞圖》 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古銅瓶中插一高一低兩朵荷花與荷葉,花和瓶器的比例為1:1,瓶口有野菊花和茨菰葉等襯托。

3.

>>>每個季節有不一樣的花材<<<

入春為梅,為海棠;

夏為牡丹,為芍藥,為石榴;

秋為木樨,為蓮、菊;

冬為蠟梅。

——明·袁巨集道《瓶史》

「使令」一節,則寫出這九種花要和配花相襯,即「梅花以迎春、瑞香、山茶為婢,海棠以蘋婆、林檎、丁香為婢,牡丹以玫瑰、薔薇、木香為婢,芍藥以罌粟、蜀葵為婢,石榴以紫薇、大紅千葉木槿為婢,蓮花以山礬、玉簪為婢,木樨以芙蓉為婢。菊以黃白山茶、秋海棠為婢,蠟梅以水仙為婢。」

《芥子園畫譜》中的瓶插芍藥,單插一朵主花。

實際上提出了主花、使花的概念,即有主有次,又有高低疏密。當然主花在古代並不限於這九種。

版畫《夏季花籃圖》 現藏於大英博物館

一般來說,是以木本枝的梅、松、桃、杏或藤本、草本花枝之三主枝為骨架,最高枝為主枝,第二枝為客枝,第三枝為使枝,構成三枝型,以表現枝條線條美為主。

或者以團塊狀的牡丹、菊、山茶、荷花、月季等花,插三朵主花,為三朵型,以表現主花之美。這樣可分有四種造型:

1.

>>>直立型:以直立枝為第一主枝<<<

張為邦繪《歲朝圖》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直立型以清代張為邦繪《歲朝圖》為例,圖中月季花為襯托,作客、使枝,而作主枝的桃花最高枝直立,一派浪漫春暉。

2.

>>>傾斜型:以傾斜枝為第一主枝<<<

明代陳洪綬繪《瓶梅圖》 選自《陳老蓮畫集》

傾斜型以明代陳洪綬繪《瓶梅圖》為例,圖中繪一瓶梅花,以半傾斜的梅枝為主枝,完全傾斜的梅枝在旁襯托,兩枝共構成花型的基本骨架,婀娜富有動感,再襯一小枝下垂,花型便豐滿。

3.

>>>水準型:以水準枝為第一主枝<<<

陳洪綬繪《清供圖》 私人收藏

水準型以明代陳洪綬繪《清供圖》為例,插白梅與紅月季,虯曲月季花枝水準伸展,作為主花。

4.

>>>下垂型(懸崖型):以下垂枝為第一主枝<<<

齊白石繪《瓶梅圖》 私人收藏

下垂型以齊白石繪《瓶梅圖》為例,圖中梅花主枝傾斜而下,客、使枝為襯,整瓶花枝錯落美觀。

每種基本花型,又都有一枝型(隻插一枝主枝)、二枝型(插主、客二枝)、三枝型以及一朵型、雙花型、三花型的變化,即「宜一種,多則二種」,「多不過二種三種」。

「凡材必有意」,

中國古代文人賦予了花更多美好的含義。

讓我們跟著古人一起來「拈花惹草「吧。

小編 / 何達俊

文 / 馬大勇

圖 / 馬大勇、視覺中國

美編 / 郭麗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