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產業互聯網迎來“黃金時代”,未來機遇在哪,如何破局?

【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北京】12月8日報導(文/張鵬會、尹子璿)

12月7日,2018年度CEO峰會暨獵雲網創投頒獎盛典在北京望京凱悅酒店隆重舉行,近百位知名資本大咖,獨角獸創始人、創業風雲人物及近千位投資人與創業者共聚“聚勢謀遠 創變未來——2018年度CEO峰會暨獵雲網創投頒獎盛典”。

在由獵雲資本合夥人孫策主持、以“如何抓住產業互聯網浪潮的發展機遇”為議題的高峰論壇上,紅磨坊生態農業創始人李容、大豐收創始合夥人譚澤鑫、雲九資本董事總經理王京和LKK洛可可創新設計集團副總裁徐微就論壇議題發表了精彩觀點。

什麽是產業互聯網?

關於產業互聯網,王京認為,在不同的社會發展條件下會有新的定義。對於如何定義和分析產業互聯網,不管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都要把手中工作放下來,先讀讀歷史,看看過去十年、二十發生過什麽,這條路怎麽走過來的,才能看今天的產業互聯網。

徐微認為,產業互聯網實際上就是互聯網發展進入深水區,這一觀點的前提是,消費互聯網在發展了二十餘年後格局已定。而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即意味著如何進入每個賽道,進入一、二、三產業,真正幫助產業做一些事情。

在大豐收創始合夥人譚澤鑫看來,產業互聯網本質還是整體產業更新的帶動下的互聯網賦能。整體產業的更新有兩端訴求:一是消費更新,大家有產品本質提升訴求,倒逼供應商供應鏈更新;另外,我國巨集觀調控去產能、供給側改革,導致了很多傳統企業或者企業下面的管道商、貿易商日子不好過,環節瘦身要更新,互聯網加速加了一把勁。總而言之,他認為產業互聯網是先有產業,再有互聯網。

李容認為,隨著資訊技術的發展,以及中國移動互聯網在消費者C端的創新空間不斷地縮小,中國移動互聯網也在逐漸呈現出由C端轉向B端的商業形態,包括To B互聯網也是2018年再次獲得市場關注。

浪潮下的創業和投資機遇

在王京眼中,每個行業還都有巨大的創業和投資價值,重點在於懂不懂,不在於行業有沒有可做的。王京給創業者提了兩個建議:第一,多讀歷史書,尤其是嚴肅歷史和世界歷史,讀一讀不同歷史觀,讓自己從歷史中尋找一些答案。第二,每天晚上7點看《新聞聯播》,理解中國今天正在發生什麽,理解我們正在幹什麽。

從產業互聯網的投資方向上看,徐微認為,未來可將注意力放在技術方面,尤其是基於互聯網、科技、AR和人工智能的技術。因為“產業互聯網的整個改革,其實需要大量技術支撐”。而創業者對待投資的態度,也應當首先“做出自己的價值”,而後投資於資本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談到未來的5-10年有哪些創業的好機會,譚澤鑫列舉三個方向:1、管道的更新和迭代;2、服務更新;3、智能製造。同時,他給創業者提出建議,融資方面一要常態化,二要小步快跑,三不要在乎估值。其次,不要盲目擴張人才,盡量精簡,要傾向於招執行力強的人。第三,保證財務報表真實收入,證明商業模式。最後,通過精細化運營,來消減成本,實現淨利潤由負變正,並且不斷增大。總結兩步:先保證收入模式對的,再通過運營提升,保證利潤不斷可觀。

李容認為,產業互聯網在短時間之內可能會有一個非常大的飛速發展,包括現在的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的融合。作為企業來說,需要扎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發展產業互聯網對人才需求比較高,不僅需要了解資訊技術產業,還要對整個產業鏈的所有環節都要有了解。所以,企業的人才和團隊的問題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本次獵雲網CEO年度峰會由獵雲網主辦,銳視角、獵雲資本、AI星球、企業管家、獵雲財經、創頭條協辦。各行業創業者、投資人圍繞“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和時代堅韌的創業者”;“時至今日面臨前所未有的變革時代,創投市場的機遇與挑戰”;“創業創新的版圖和格局如何變革,商業世界裡如何持續創新?”、“展望未來十年中國互聯網創投走向”四大板塊分享科技和產業前沿觀點,探討創新潮流趨勢、把握未來新方向。

以下為圓桌論壇實錄,獵雲網整理刪改 :

孫策(主持人):非常榮幸跟幾位企業家朋友,還有一位投資人朋友,就如何抓住產業互聯網浪潮的發展機遇這個話題展開討論。接下來有請大家花1~2分鐘時間給自己公司和業務做下介紹。

徐微:大家好,我是洛可可徐微。其實我們是一家典型的B2B企業,做線下設計創新服務,有14年的時間了。

為什麽今天要來產業互聯網平台探索呢?其實我們14年來一直在探索。以前一直做線下,因為產業互聯網基本是從一個行業、一個產業做的。線下做了14年,做到行業最大的時候,發現做到行業最大又怎樣呢?行業是最大的,但是其實對於一個大產業來說還遠遠不夠,所以我們三年前就在探索,設計+互聯網,能夠出現什麽?設計是入口,產品是出口能產生什麽。

和傳統互聯網創業不一樣,產業+互聯網創業一定有產業背景,所以我們將14年整個自己設計、研發的過程相應標準化、線上化,將我們非標業務流在線化,同時整合了大量設計人員,現在線上有5萬多個設計師,都是一對一面試、精準定過標簽、同時定過級的。

同時,我們覺得做設計如果只是設計師參與,是不是也很無趣,如果讓用戶參與進來會怎樣?我們發現,設計研發過程中26~27%環節用戶是可以參與的。於是我們又讓近百萬用戶參與進來。之後,為了使設計更好實現,我們又讓供應商進來,形成一個“創造者平台”。

這是我現在創業的一個方向,應該是比較典型的設計+互聯網的產業創業方向。但是其實做了兩年多,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發現,無論效能模式、商業模型,跟線下整個增速完全不一樣,所以我覺得設計+產業互聯網,可能也是產業互聯網一個探索方向吧。

譚澤鑫:各位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深圳大豐收譚澤鑫。今天很榮幸能夠來到獵雲網活動跟大家分享。大豐收是一家農業互聯網公司。其實從今年開始大家一直在討論產業互聯網事情。這些年我們一直圍繞著農業產業更新,在做一些互聯網的賦能。尤其是在農業品質產業鏈中,最上遊這個農業生產資料,就是肥料跟農藥市場,我們在做一些管道更新,以及服務更新的互聯網變革。也希望在會後跟大家、跟對農業感興趣的朋友們做更深入的探討和交流。謝謝各位。

李容:大家下午好,今天很榮幸來到這裡跟大家分享關於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浪潮與機遇。我們公司主要從事農產品標準化供應鏈以及智能終端設備投放。目前,全國覆蓋8個省13個產業基地,以及244個線下門市。

王京:我們很早就關注了產業發展和產業互聯網。我們在2012年的時候投資過找房網天使。2016年投資了產業互聯網標杆企業,所以整個在B2B行業和產業互聯網行業當中,我們團隊以及我本人在這個領域裡有比較豐富的經驗。當然我們雲九資本也會投消費類、科技類等項目。

孫策:最近一段時間,和產業互聯網相關的話題特別多。我們大多數人說不清楚什麽是產業互聯網,請大家給我們先普及一下,如何理解產業互聯網?

徐微:我理解的產業互聯網是互聯網進入了一個深水區。因為我覺得消費互聯網這十幾、二十幾年來的發展已經到了格局已定的時代。產業互聯網其實就是互聯網如何進入每個賽道,如何進入一、二、三產業,真的幫助產業做一些事情。

我個人理解來說的話,產業互聯網有幾個特點和關鍵詞:第一,賦能。即如何通過互聯網賦能傳統產業,這個可能是所有的真正做、不是說提個概念就行,只有在其中做實戰的人必須思考和探索的,它是有價值的,而不是隻做一個平台或者搭一個撮合的概念。第二,我認為消費互聯網是點對點,產業互聯網是線和面。真正的互聯網,可以通過互聯網,把業務在整個體系中,無論技術、工具、數據,去進行賦能,或者無論標準化也好,相應的整個結構化也好,讓它能更好地跟用戶,無論是B還是C產生互動關係。

站在另外一個角度,雖然產業互聯網是很弱的話題,我覺得所有進入的人都要有一個認識,它比消費互聯網難做多了,因為它必須對產業有深度了解,同時有互聯網思維。這兩個放在一起融合,本身就是一個要脫層皮的事情。所以我覺得雖然是一個大的趨勢和方向,但是從另外一個點進入這個行業的人,真的要敬畏產業,也敬畏互聯網技術,同時把它們融合起來,真正在產業裡產生價值並賦能。

譚澤鑫:其實產業互聯網很多人有不同定義,我看了一些投資人定義產業互聯網分兩條線:一個是企業服務,另外一個是教育平台。就是所謂的貿易,貿易是通過電商方式來做一些B2B或者B2C,或者B2C交易平台,這是我看到過的一些投資人內部的看項目的劃分。當然很多媒體朋友會劃分一些行業,比如現在已經跑出來項目的一些賽道,像鋼鐵、工業、化素、農林牧漁、農業等相關的、比較有代表性的企業,再通過互聯網去賦能。

其實在我的理解中,我覺得產業互聯網本質還是整體產業更新的帶動下,互聯網做的一些賦能。整體產業的更新還是兩端的訴求,一是消費更新,大家對好的產品,不管大宗品,還是消費品,有更好的產品本質提升訴求,就是倒逼很多供應商、供應鏈更新。另外,我國巨集觀調控去產能、供給側改革,也導致了很多傳統企業或者企業下面的管道商、貿易商日子不好過,因為各個環節瘦身,所以要更新。更新背後可能互聯網加速加了一把勁,讓本身的加速變快。總而言之,我覺得產業互聯網是先有產業,再有互聯網。

李容:幾年前是消費互聯網的時代,對大家來說,在那個時候產業互聯網可能還是一個新事物。但是現在基本上已經反轉過來的。包括之前我們總是在談電商,談共享,但是絕大部分都是站在消費者的場景去談互聯網。

隨著資訊技術的發展,以及中國移動互聯網在消費者C端的創新空間不斷地縮小,中國移動互聯網也在逐漸呈現出由C端轉向B端的商業形態,包括To B互聯網也是2018年再次獲得市場關注。

其實產業和互聯網融合是一個非常大的趨勢,包括我們現在隨處可見的各個企業都在通過一些大數據或者互聯網的方式,來進行對產業基礎設施的完善,也包括我們的產業互聯網。如果說在產業的環節上產業互聯網是一個重點,那麽我認為在產業互聯網的環境下,傳統的優勢企業可以借助互聯網來加強對自己產業鏈的管控能力,包括提升產業鏈的優勢,以及加強產業鏈在整個產業鏈中的一個優勢和賦能。在市場上,我們可以看到產業互聯網的情景,比如通過產業互聯網改善我們生活中的交通,文化以及健康等產業,其實這些都是在產業互聯網的基礎上去賦能的。

其實還有一點,我認為產業互聯網在短時間之內可能會有一個非常大的飛速發展,包括我們現在的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的融合。作為企業來說,可能需要做的還是扎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因為我相信在智慧互聯的時代,產業是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去創新的。

王京:和台上三位企業家相比,我們作為投資人、投資機構有我們自己觀察事物的一些視角。回到產業互聯網這幾個字上看,其實我更願意把這個字放在前面,然後我們站在後面來去看一看你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尺度看看這件事情是什麽。其實產業互聯網概念,從概念本身的提出、創立以及發展,都不是今天,都不是今年,只不過今年某一些機構,某一些投資機構和某些行業當中的領袖出來把這個概念打出來。但是實際上我們看1999年阿里巴巴的B2B就已經上市了,它最早的就是中國所謂可以說叫產業互聯網這一代。所以我們看二十年前的事情今天還拿出來講,這並不是說老概念,而是說這個概念在不同的條件下,在不同社會發展條件下有些新的定義。但我想說的是我們如何去定義產業互聯網和如何分析產業互聯網。首先做的一件事情,不管創業者還是投資人,都要把手中工作放下來,先讀讀歷史,看看過去十年、二十發生過什麽,這條路怎麽走過來的,才能看今天的產業互聯網。

回到我們今天眼前的工作,很早我們就投了很多B2B企業和2B企業服務的這些公司。我們把產業互聯網直接和它相對的概念,叫消費互聯網。消費互聯網就是今天我們所有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針對個人消費的互聯網。產業互聯網是什麽呢?就是這些個人消費品如何來的?就是產業互聯網。所以其實它本身一直都在,只不過我們一直很少關注它。

今天說的不客氣一點,今天在寒冬的季節下,大多數消費互聯網沒得投了,不知道怎麽投了,已經投的差不多了,該死的都死掉了,該活的還沒有活出來。怎麽辦呢?所以打出產業互聯網名字。每次人少的時候才說,這個事情可以看到過去五年、十年投資行業,經常打一個概念出來,不管O2O,共享經濟,上門服務,團購,每個概念在每個時間點都會引爆一個階段,但是最終留下來還是本質的東西。所以回到產業互聯網可能我更關注是對產業理解程度多深,產業自身變化是什麽樣子。因為產業互聯網不是產業+互聯網。我認為產業互聯網是產業自身正在發生變化,用互聯網的工具,用高科技工具來加速這一變化而已。如果產業自身沒有在變化,不管是因為什麽原因,互聯網僅僅是表面的一個皮,它並沒有真正起到幫助的作用。所以產業互聯網最大的原動力並不來源於互聯網,甚至更不是資本。產業互聯網原動力是來源於產業自身變化。所以我更願意說在產業互聯網命題下去研究產業變化,社會變化,科技變化,人文變化。

孫策:你們覺得未來的2-3年有哪些投資機會?未來的5-10年有哪些創業好的機會?

徐微:從我角度來說的話,因為每年其實接觸大量整個B2B企業,當然很多機構也在我們這邊找項目,因為大部分創新產品都從我們這邊來出。我覺得從投資方向來說的話,有幾個方向可以探索:第一,技術,特別是基於互聯網、科技、AR和人工智能的技術。因為確實現在、未來基於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的整個改革,其實大量需要技術支撐的。但是我們在這方面還是很薄弱的。

當然,從這幾年我們在做創新設計的時候,看到很多人無論從美國還是以色列帶著技術回來創業,特別是很多年輕人,年輕團隊帶著回來創業,我們看到非常多,而且確實活力很強。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向。未來另外一個方向是B2B服務,像我是典型的需求,我們做大量的產業互聯網的時候不可能一個傳統企業在轉型中,所有的自己做,這個時候需要大量服務支撐。我覺得有一個企業特別值得我們研究,最近我們跟釘釘進行戰略合作,這是典型的B2B,做企業級服務的。

另外一個大家提到的,因為做整個產業互聯網需要大量的端,需要無論基於硬體也好,基於傳感器也好,基於相應的觸點也好,類似這樣的一些基於數據采集有流量有數據的硬體,也是一件很好的方向,即基於場景。

於創業而言,相較於前幾年難度比較大,因為這不是看到一個機會就進去,我覺得創業者創業核心要想清楚一個問題——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而不是拿著一個概念,拿著一個PPT就去創業。一定要扎進去,如果只是停在面上,每個行業都沒那麽簡單。

譚澤鑫:我覺得大概分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管道的更新和迭代。我們國內有大量生產型企業,以及生產型企業下遊的貿易企業和管道上的企業。因為這些年去產能化、供給側改革,以及技術革新,讓很多同質化產品生產企業沒有什麽技術含量,靠資源掠奪性,靠打價格戰,行銷戰企業慢慢在被整合,慢慢在退出歷史舞台。它們退出歷史舞台,相應的這些下遊的貿易企業和管道商企業也在做整合。所以說互聯網進入之後,在加速這種整合,各個管道的瘦身,行業上遊做瘦身,下遊需求做集中。所以第一階段,我認為是管道更新,這是第一波各個賽道的、各個傳統的行業,互聯網化的投資機會。我覺得是投資更新。

第二個階段,就是服務更新。因為管道更新差不多之後,剩下來的是精英,它們可能會更多地找專業的團隊和專業的管道做專業的事,它可能會分享出去,自己不做了。原來自己做供應鏈,我可能分享出去做。所以第二階段是增值性服務的機會,給這些傳統的B端來做賦能的。比如我剛才提到的金融,比如像倉儲物流等一些供應鏈的機會,我覺得這裡有大量的機會,包括很多CRM這種系統性東西也有很多機會。

第三個階段,我覺得可能現在沒有達到,但是很快達到,就是智能製造。這是技術更新的機會,因為現在還通過靠人來解決一些效率提升問題,在慢慢以後人工的成本會越來越增長,高端的製造通過機器來解決問題,慢慢地也會承襲一個產業的機會。因為現在人工智能很多時候還是跟人結合。我覺得這是第三個階段機會,如果那時候能達到,我覺得中國新的工業革命,不管幾點零,那個時代會到來,我覺得那是我們希望看到的終極目標。

李容:我剛提到了一個,就是在現在產業互聯網時代,如果說在傳統的產業鏈有優勢的傳統企業,都可以借助互聯網來加強自己產業供應鏈的管道優勢。但是如果說只是傳統的把線下業務加到線上的話,它也是不等同於產業互聯網的。

剛才聊到產業互聯網發展以及它的增速,其實在增速的同時,它也暴露了一個資訊技術安全的問題。就像人才問題一樣,如果說我的企業需要發展這塊可能對人才需求比較高,他不僅需要了解資訊技術產業,他還要對整個產業鏈的所有環節都要有了解。所以,企業的人才和團隊的問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還有管道,我們做供應鏈也是做管道供應鏈。像很多創業型公司,不管你的大小問題,其實你的管道增長力直接決定了這個企業發展進程,包括它的生死狀況。所以,我認為在產業互聯網時代下,只要是在產業的基礎上,產業鏈有優勢,有管道,其實都可以去嘗試的。

王京:我先說一下我的觀點,就是關於你剛才提到人口紅利的問題。從我角度我並不認為人口紅利在消失,反而我認為人口紅利在接下來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內仍然是中國發展巨大的動力。這個人口紅利當然不是勞動力的數量,而是勞動力品質,以及勞動力狀態。為什麽這麽說?因為未來中國社會一個發展動力的源泉,是在於我們的城鎮化。我們城鎮化目前有50%,是一個非常大的尺度去統計的話是50%。但是我們如果中國社會繼續發展的話,離這90%城鎮化目標差的還很遠。這個進程只要不停下來,人口紅利就會始終存在。所以同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我們認為,就是投資和創業的一個非常大的方向,就在於這個50%到80%、90%發展過程中人口勞動力的品質的變化所帶來的機會。所以我們講叫小鎮青年的生活狀態。然後三四線城市,人們的生活狀態,中低端收入人群的生活狀態的改進改變所帶來的巨大的投資和創業的價值。

第二,講到說人口老齡化,實際上昨天我們內部還在討論一個話題,就是科技的發展,生物醫療技術的發展,基因工程的發展,超過我們的想象的。我們這一代人很有可能是最後一代面臨老齡化的人。如果說的更玄一點的話,未來出現長生不老的狀態會不會實現,我不敢說。但是對我們來說,我們會認為未來人口老齡化基本上有可能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不是問題了。所以從這個問題回到你提到具體產業互聯網發展上,如果說幾個標簽或者我最想投的點:第一,創始人,創始團隊對這個行業有極高,極深理解,而這個行業自身正在發生巨大變化。之前沒有變化,是源於技術的沒有革新,政策沒有開放,資本沒有關注等等,但是行業自身發生變化,這是我最喜歡的所謂產業互聯網的方向,這也是我們去評判產業互聯網,這樣一個產業互聯網能否發展起來的一個指標,它自身是否在發生變化。所以你讓我說三個標準,我可能隻說一個,就這一個,就是我關於產業互聯網投資的一個最根本的邏輯。

孫策:非常重要。其實我剛才想說,三個的話,其實更傾向於說一些行業,其實這個說實話是出難題。但是一個創始人在一個行業裡有非常豐富的經驗,並且剛剛好這個行業正在或者很快就要產生,發生巨大的變化的時候,當然是一個非常大的好的機會。

王京:對。行業不是不說,而是在我眼中,基本上每個行業還都有巨大的創業和投資價值。重點是在於你懂不懂,不在於行業有沒有的做。

孫策:沒錯兒。最近還有一個特別火的,可能現在所有的行業都有用互聯網思維,或者是用技術來重新做一遍的機會,而且重新做一遍仍舊產生非常大的價值。

孫策:最後一個環節,希望大家站在自己經營企業或者投資的角度,給在座所有的創業者朋友用兩三句話提些建議或者心得。我說兩三個方向:第一個,融資有什麽建議?第二,組建團隊有什麽建議?第三,我覺得應該是比較重要的一個方向,就是日常經營的角度,比如說是資訊流,還是業務發展更重要,還是經營性利潤更重要?

徐微:第一個,我覺得要重新創業的話一定是價值觀跟整個理念重塑,這個很重要,因為要做什麽很清楚,不是為了創業而創業,這是創始人團隊一定要想清楚的課題。第二,打破之前的產業慣性,要重構整個業務形式,要用新的技術跟新的無論是互聯網+,+互聯網也好,還是新的技術,要構建你的整個新的商業模式,甚至你的成本結構、效能模式。第三,做文化的團隊融合。因為在這個新的創業階段,不是單一品類和單一文化,一定是跨團隊,多樣化團隊的組合,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在我來說,只要把你的價值做出來了,其實投資跟資本那個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不是說上來就為投資先去做一個概念,先去對接資本,把自己最核心的本忘了。

譚澤鑫:第一個問題,融資,我覺得融資是要常態化,二是小步快跑。三不要在乎估值,隻面富貴,有錢趕快拿。其次,人才這塊,我覺得這個,一不要過於盲目的擴張人了,盡量精簡。

第二,如果說現在團隊已經人很多了,去精簡,去裁員。裁員不是被動裁員,可以主動裁員。我們公司模式是招一個貴,替代兩個便宜的。可能成本沒有上漲,但是我們人數在直線下降。這樣我的管理成本會降低很多。我們現在傾向於招一些執行力強的人,有些時候執行力不強的可能是對的,但是沒有試出來,導致我們模式在變。所以我們寧願招貴的人,替代兩個執行力不強、便宜的人。

第三,現金流情況,這個階段回歸到財務報表真實收入,有多少錢進到你銀行帳戶裡,證明你的商業是否正確。當現金流保證了之後,我們再去通過精細化運營,來削減成本,最終實現淨利潤由負變正,並且不斷增大。這是你運營的能力。所以我覺得兩步:先保證收入模式對的,再通過運營提升,保證利潤是不斷可觀。

李容:作為創業的團隊來說,人才肯定是最重要的。團隊的價值觀也好,團隊整體性和合作性也好,其實團隊的成與敗真的全在人上。

從我拿融資的角度來看,我可能會站在融資機構的資源性融資。因為分兩種,一種是財務融資,一種是資源性融資。這主要看團隊,看這個團隊需要什麽,這可能會選擇不同的產業階段。另外,作為企業來說,你的發展規劃,是看短期還是看長期。如果說作為創業公司的話,肯定不能只看短期的利潤,要有一個長遠的發展。但是,在長遠發展的階段上必須有短期能夠養活自己團隊的基礎,能夠讓你走下去,這個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有時候團隊看得太遠,前面沒有現金流支撐你的話,你還沒走到那個時候企業就支撐不下去了。

我覺得,首先選對人,後面就是我們經常給員工說一句話:一個創業性的團隊,你不可能保證今天跟著這個團隊,明天就能讓它上市,後天能讓你分多少錢。但是我們這樣有原則性的人,有競爭力的心,就算這件事情做不成,我們一樣可以開始下一件事情。

王京:說點最接地氣的話,不說巨集觀的了。企業發展:第一,今天企業作為一個創業型企業,能融到資,馬上融資。只要條款乾淨,投資人跟你覺得差不多,別在乎估值,什麽都別在乎,能拿一筆錢拿一筆錢。拿不到錢能生存生存,就趕快掙錢,一定要讓自己活著。說冬天來了這件事,很多人都在說,我就不重複了,可能比大家想象的還要冷。今天可能是北京最暖和的一天,未來可能還會比今天更冷。所以企業生存最重要,這是第一條。

團隊,對於團隊結構上來講,產業互聯網,做產業的人或者很多創業者更願意從自己專業角度去組建團隊,但是不光要有專業人士,還要有職業人士,我們講叫做能不能管理團隊的人,有很好管理能力的人,不僅僅是對行業有足夠深理解的人。

第三,對創業者都要求我們能幹什麽呢,我一般會提兩個建議:第一,沒事兒都讀讀歷史書,尤其是嚴肅歷史,尤其是世界歷史,讀一讀不同歷史觀,讓自己從歷史當中尋找一些答案。第二,有時間每天晚上7點看看《新聞聯播》,理解理解中國今天正在發生什麽,理解理解我們正在幹什麽,這些東西是最直接、最簡單的建議。

最後我還想說,寒冬來了,但是寒冬一點不可怕,它是一個自然現象,它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而別忘了,在剛剛過去的夏天,最熱的時候有多少企業轟轟烈烈的被熱死?熱死的企業遠遠比凍死的企業更多,所以大家不要害怕寒冬。二十年代大蕭條時期恰恰是文化發展最繁盛的時期。所以每一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點,只要學會如何在寒冬生存就好了。千萬不要失去信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