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跟計程車司機學來的開車技巧,四大訣竅讓汽車壽命延長2倍

國內各大城市的計程車都是城市的一張名片,車型也是來自各種品牌各種型號都有,比如早些年的夏利、羚羊、捷達、伊蘭特,後來的愛麗舍、比亞迪等等,合資與自主都有。在坐車的時候,你經常會看到計程車的裡程表都是開到了幾十萬公里,甚至還有師傅開到了百萬公里,長壽程度簡直令人咂舌。

計程車在川流不息的大街上來回穿梭,師傅們會猛踩油門讓你感受平地起飛的快感,也有急停刹車讓你心髒砰砰直跳的時刻,“暴力輸出”的計程車司機們為何沒有把不到十萬塊的計程車開到崩潰?而你的私家車不到5萬公里卻遭遇了發動機大修,20萬公里不到你就想報廢它?計程車師傅到底有什麽開車技巧讓私家車的壽命變得更長,讓我們來看看,或許對你會有一些幫助:

計程車司機是怎麽把車開到60萬公里的?他們有自己的訣竅

計程車與私家車相比,通常都會選擇價格低廉的A級轎車入門乞丐款,價格通常不會超過十萬,油耗會比較省,空間也能足夠滿足載客需求。這些車基本沒有享受過私家車精挑細選、精心呵護的待遇,但是為什麽還能夠被師傅們輕輕鬆松開到幾十萬公里甚至百萬公里的?

保持良好運轉狀態

計程車行駛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行駛速度談不上很快,甚至在高峰時段會頻繁地遭遇擁堵的路況和各類紅綠燈,但是計程車司機的開車方式卻與私家車主有著很大的不同——由於營運的時間限制,他們會長時間著車,就算偶爾上廁所或者吃飯時間也是非常短暫地停一下車子,再加上早晚班交班運行,所以基本上汽車的發動機就會一直處於運轉的狀態。汽車發動機在上市之前往往也要經歷幾百萬公里的室外路試、上萬小時的室內台架等測試,運轉的設計壽命都很長,長時間運轉對發動機來說絲毫壓力都沒有。

嚴格遵從保養規律

此外,計程車由於每天行駛裡程都在500公里左右,半個多月就接近上萬公里,所以計程車司機更換機油的頻率非常高,而且在計程車公司的要求下,對計程車的保養和維護都是非常科學和規律的。發動機機油變質的因素與裡程有關,更與時間有關,所以計程車的發動機會在較好的機油油況下運轉。相比起來,私家車車主因為開得少,而保養時間間隔實在是太長,甚至一年都保養不了一次。

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

影響計程車使用壽命的因素還有計程車司機群體長時間在車上“工作”,數萬小時的駕駛和相處會讓他們對計程車的“健康狀況”了如指掌,一旦有故障問題的苗頭就會被及時發現,車型的“通病”也被他們了解的很清楚,盡可能地保證計程車正常的運轉。

維護便利性高,成本低

此外,政府在考慮確定計程車的車型時,必定會結合當地汽車產業狀況,盡可能選擇質量更為可靠、口碑穩定的車型,也就是俗稱“經濟耐用型”。省會城市的計程車保有量都在1萬輛以上,一線城市甚至會達到2-6萬輛,保有量巨大的結果就是隨便一個路邊攤修理廠都會修,而且副廠零配件更是廉價便宜,對於計程車司機來說,這無疑又增加了維護計程車使用壽命的客觀因素。

怎麽向計程車司機學習?哪些地方值得借鑒

與計程車相比,私家車就有所不同,許多人的私家車太過於愛惜,而且並不會每天長時間行駛在路上,也有些車主每天通勤的時間和裡程都非常短暫,停放的時間卻非常長。長時間停放會使機油因為重力作用回到底殼,機油流動性並不充分,各部件間隙大,而機油溫度也沒有升高到合適的區間,所有的運轉條件都並沒有計程車那麽充分,因而磨損作用反而比充分運轉和潤滑的計程車要大。因此,愛惜車輛反而應該多開開車,讓車子跑起來,跑得多一點,而不是經常停放在車庫去靜態欣賞它。

在保養頻率上我們不能跟的哥們相比,畢竟私家車的行駛裡程並沒有計程車那麽多,但是如果開車路途短,開車機會較少,一年下來的行駛裡程仍沒有超過10000公里,那麽就需要適當考慮縮短保養間隔了,而有些保養的項目並不是按照裡程,而是按照時間周期來確定的,比如刹車油、火花塞、變速箱油、冷卻液等等,則需要嚴格按照車輛手冊的時間來及時保養。

如果對於家中車輛恰好與計程車相同的車主,則可以在乘坐計程車的時候,通過與的哥們的交流,來了解車型的“通病”或者維護知識,甚至可以通過他們來了解該車型的維修養護知識。如果你問計程車司機讓汽車壽命延長的開車技巧,他一定會告訴你——車不是啥寶貝玩意兒,該開就開,該保就保,該換的件兒及時換,嘛事兒沒有!

私家車的真實壽命有多長?超過20萬公里以後的車就必須報廢嗎?

其實,不管是計程車還是私家車,汽車工業發展到今天,在產品耐用度和可靠度方面已經達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一輛車可以開多少年、多少裡程?截至目前為止,全世界行駛裡程最長的一款車是1966年的沃爾沃,當前已經行駛超過480萬公里。

古巴哈瓦那的各類半個世紀之前的古董車仍然在悠哉悠哉地行駛,歐洲大地上各類車齡超過50年的古董車也通常會贏得路人欽羨的目光,私家車的真實壽命只有20萬公里,或者只有15年嗎?很多熱愛古董車的朋友會告訴你,汽車沒有你想象的那麽“脆弱”。

全世界都有許多“老車”仍在馬路上服役,二手車市場超過新車市場的也比比皆是,美國二手車市場在2017年交易量就能夠達到4270萬台,許多二十年以上的老車都能繼續在街道上馳騁,直到徹底沒有維修的價值為止,也就是說你覺得修的錢比買一輛新的錢要更貴,失去了經濟壽命,而非物理壽命。

在2010年,貴州有一輛傳奇的捷達,車牌號為貴AU3228,7年時間營運行駛了100萬公里,發動機無大修、油路無異常、底盤正常,時速仍能跑到150公里/小時,從而走進了長春汽車博物館。也就是說,即使在二十年前的國內造車水準來看,輕鬆跑下百萬公里的汽車也根本不是個事兒。而在2020年買下的汽車,如果正常保養和細心維護,使用到20萬公里以後還正當“壯年”,何來必須報廢之說?

當前我國的報廢標準已經提升到60萬公里後引導報廢,並不強行規定報廢裡程,但國內二手車與新車交易數量之間的比例僅為0.35:1,距離相差很遠。使我們的私家車報廢的並不是二十萬公里的行駛裡程,因環保原因而不斷提升的排放標準,讓國內許多老舊車型年審沒法通過而強製報廢,這才是真正的原因,並不是國內汽車設計壽命不合格。

小結

汽車作為生活中常見的耐用品,往往被人忽視它的“耐用性”。計程車的哥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汽車產品並沒有那麽“嬌貴”。車不是開壞的,而是放壞的,我國汽車文化並不像歐美國家那麽悠長,對待汽車的觀念並沒有那麽成熟,跟著計程車的哥的經驗去及時保養、定期維護,你的私家車或許開上100萬公里也不是大問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