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瑤族村民用草藥為紅軍療傷

1934年冬,在遭到敵軍襲擊後,一名小紅軍失散在廣東省連縣(今連州市)的竹山上。他身穿單衣短褲,光著腳板,瑟瑟發抖,正在山上挖竹筍的瑤族村民李河玉與黃紅妹將他背回家中,用草藥為他療傷。

“家裡僅有的衣褲鞋子,我媽媽拿給小紅軍穿,還用米飯粥食給他充饑。”黃紅妹的兒子、連州市瑤安民族鄉田心村村民譚長標告訴記者,他父母將小紅軍背下山安置生活,直至解放。

紅軍長征過連縣期間,當地群眾冒著風險,以各種方式支援紅軍的故事還有很多:

連縣境內山高路險,敵哨林立,是當地瑤族群眾帶路,幫助紅軍衝破重圍;

紅軍在通過敵人三道封鎖線進入連縣時,供給不繼,是當地群眾以茶油、冬菇、土紙、竹木等,幫助紅軍補充給養;

……

為什麽在轉戰南北的長征途中,人們總願意幫助紅軍隊伍,始終對他們念念不忘?群眾路線不是一天走出來的。以心換心,是紅軍隊伍的實際行動,讓群眾有了真切感受。

馮達飛是連州籍紅軍將領,他在回到家鄉休整時,了解到同鄉人受到謠言誤導,就積極聯絡鄉親,發傳單、貼標語,宣傳黨和紅軍的政策,同時嚴明紀律,不拿百姓一針一線……這些舉動,老百姓看在眼裡,心裡自然有杆秤。連州市委黨史研究專家黃兆星說,“馮達飛密切聯繫群眾,改變了大家的看法。”

連州博物館的展板上,貼著紅軍交通員李啟財的照片。談起爺爺李啟財和紅軍,年近六旬的李志標有很多故事,“我爺爺沒什麽文化,甚至不會寫自己的名字,但卻告訴我紅軍好。”

李志標從小跟著爺爺生活,在爺爺的述說裡,紅軍形象日漸清晰:他們是舍命打土匪、保護百姓財產的救星;他們是與土匪交戰後留下了足足兩籮彈殼的勇士;他們是默默離開、謝絕報償的恩人……

人民隊伍為人民,紅軍與群眾的血肉聯繫,是戰勝艱難險阻的堅強力量,是紅旗屹立不倒的堅固支撐。

“敬禮!”馮達飛紀念館裡,一群少先隊員向革命先烈表達敬意。“這些有關紅軍的故事,是我的父母告訴我的,我要再講給下一代聽。”譚長標說,“要把軍民團結的傳統一代代傳下去。”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22日 04 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