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抽血」查B肝肝硬化,能否更準確?

判斷患者是否存在肝硬化,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預後評估和管理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血小板比率指數(APRI)和FIB-4使用臨床常用的血液檢查指標評估肝硬化和肝纖維化,簡便易行,得到了各權威指南的推薦。但根據近來的研究,這兩個指標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誤判性較高,其可靠性不像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那麼好。Lancet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雜誌不久前發表了一篇文章,該研究嘗試對這兩種非侵入性指標在排除B肝肝硬化方面的性能進行優化,提出了新的閾值。

APRI=[(AST/ULN)×100/PLT(109/L)]。常規成人APRI評分>2.0分,預示患者已經發生肝硬化,APRI<1.00,一般除外肝硬化。

FIB-4=(年齡×AST)÷(血小板×ALT的平方根)。FIB-4>3.25,預示有肝硬化,FIB-4<1.45,一般除外肝硬化。

研究者將上述常規閾值應用在要求基線進行肝活檢的8項全球隨機試驗的數據中,並嘗試確定新的閾值,希望在同一數據集中檢測肝硬化的靈敏度高於90%,陰性預測值(NPV)高於95%。隨後,研究者使用來自荷蘭和加拿大兩家三級轉診醫院的所有肝活檢患者的連續性數據對這個新的閾值進行了外部確認。

在推導數據集中(n=2926;其中1750例為亞洲人);340例(12%)有肝硬化。驗證隊列包括1034例患者(其中575例為亞洲人),其中155例(15%)有肝硬化。

在推導數據集中,應用FIB-4的常規閾值判斷,有686例(23%)患者的結果無法分類,340例肝硬化患者中有139例(41%)被誤判為無肝硬化。而使用APRI的常規閾值判斷,706例(24%)患者無法分類,153例肝硬化患者(45%)被誤判為無肝硬化。

圖1.APRI(A)和FIB-4評分與肝硬化

(圖源自原文獻)

在推導數據集中,APRT≤0.45除外肝硬化的靈敏度為91.5%,NPV為95.4%,誤判29例有肝硬化的患者(9%),但在驗證集中的性能降低(155例肝硬化患者中22例判斷錯誤,比例為14%),見表1。在推導數據集中,FIB-4評分為0.70時,除外肝硬化的靈敏度為90.9%,NPV為96.6%,對31例(9%)肝硬化誤判。在驗證隊列中,這一閾值的靈敏度為94.2%,NPV為97.3%,9例(6%)肝硬化患者被誤判。

表1.使用新的APRI和FIB-4閾值判斷肝硬化

(表格源自原文獻)

亞組分析表明,除年齡≤30歲的患者外,在其他所有亞組中這個新的FIB-4閾值均可接受。

作者得出結論認為,臨床常用的FIB-4和APRI的閾值用於慢B肝患者評估肝硬化時誤判率較高,因此不應用於指導臨床實踐。FIB-4≤0.70或可用於除外肝硬化,但對於30歲以下的患者,應用時需謹慎。

在看點這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