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被微軟75億收購的 GitHub,無法承受失去中國之痛

全球最大的代碼託管平台 GitHub 正準備進一步擁抱中國市場。已被微軟收購的它,無法冒風險失去自己第二大用戶群體,它必須有所行動。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GitHub 的首席運營官埃裡卡·布雷西亞(Erica Brescia)表示:由於擔心美國政府的限制,GitHub 正考慮在中國設立子公司。這將分階段完成:先設立全資子公司,從雇傭總經理等員工開始,後續可能會探索合資企業、在中國託管 GitHub 內容的可能性。

而對於這一舉動,中國也敞開大門歡迎。據報導,GitHub 已經與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警察部等會晤,各部門都希望保留中國用戶對 GitHub 存儲庫的訪問。

“他們認為開放源代碼是立足於他人創新基礎上的一種好方法。它還提供了更多安全感,因為不受美國任何貿易限制的約束”,布雷西亞在一次北京活動上這樣說。過去3個月,她頻頻現身上海、深圳、北京的 GitHub 活動,與開發者和企業交流想法。

圖片來源:https://www.pexels.com/

2008年,三位創始人利用周末時間搭建起一個代碼協作平台,讓技術人員能在上面分享代碼並同步進度。但這一舉動永遠改變了人們寫代碼的方式。成立11年後,GitHub 本身成為開源代碼的一個象徵:它擁有3.5億美元風投支持,超過2800萬開發者在上面建了5700萬個代碼倉庫。

久被詬病體系封閉的微軟,伴隨新首席執行官薩提亞·納德拉在2014年上任,也毫不猶豫地投入開源代碼的懷抱。2016年,微軟貢獻了超過16000個項目,成為 GitHub上最大的貢獻者。2018年6月,微軟乾脆宣布以75億美元買下 GitHub,意味著每名用戶的價值超過375億美元。

在被微軟收購的同時,GitHub 也有了更多商業考量:儘管很多功能是免費提供的,但公司也有付費服務,從面向個人開發人員者到企業客戶。《金融時報》認為,它的股東可能不希望因為國際問題而承擔失去用戶的風險。

對於 GitHub 來說,面向企業的付費服務 GitHub Enterprise 是收入增長的關鍵。《經濟學人》透露,GitHub 於近期的活動上提到,其付費服務 GitHub Enterprise 已經通過了一項名為 GB18030 的中國政府標準,為後續在中國開設服務做好了準備。

不能放棄的新興市場

中國正迅速躋身開源世界,即使是為了 GitHub 自己,它也不能拋棄中國市場。

即使使用 GitHub 要翻洋過海,中國科技公司也從不掩飾自己對它的喜愛。根據媒體 InfoQ 統計,截至2019年3月,阿里巴巴在 GitHub 的公司帳號旗下有項目有1243個,百度有746個,騰訊有131個,華為有247個,小米有113個,美團有131個。雖然這仍與微軟相去甚遠,但中國大公司已經開始把擁抱開源當作一種榮耀。

而 GitHub 自己發布的報告,也印證了中國用戶數量的暴增。根據2019年11月剛剛發布的 GitHub Octoverse 報告,中國是美國之外使用開源代碼增速最快的國家,在過去一年裡 fork (複製到自己的倉庫)和 clone (下載到本地)的代碼增長了48%。中國用戶貢獻的代碼則佔到亞洲的31%。從2019年以來,80%的免費私人代碼庫在美國以外創建,而中國創建的僅次於印度。

中國的 GitHub 用戶已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圖片來源:https://octoverse.github.com/)

而中國開發者擔心,順暢訪問 GitHub 也許會成為一種奢望。連接斷線的情況在2013年就曾有過,即使是正常訪問也經常受到伺服器響應速度的影響。而日益複雜的國際問題更是給這種穩定的服務蒙上一層陰霾。

根據媒體報導,中科院計算所先進計算機系統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開放指令生態(RISC-V)聯盟秘書長包雲崗在《開源項目風險分析與對策建議》報告解讀中曾提及:GitHub.com 明確聲明 GitHub.com、 GitHub EnterpriseCookr,以及兩者上的信息都是被出口管制的。這意味著 GitHub 可能相應美國政府的要求中斷對中國用戶的服務。

顯而易見的是,如果開發者(尤其是企業用戶)擔心服務隨時可能中斷,就不放心將更多代碼託管在 GitHub上,並為之付費。這可能是 GitHub 最無法接受的。

早在2010年,GitHub 創始人 Tom Preston-Werner 就明確認識到,收入增長的最重要原因是有更多企業和組織願意使用 GitHub,收費服務 GitHub Enterprise 也應運而生。滲透到企業來擴大收入,從此成為公司的目標之一。

到2015年,GitHub 由於與 Bitbucket 和 GitLab 激烈競爭,用戶增長開始放緩,個人收費服務收入停滯不前,企業收費服務卻在兩年間增長了兩倍,佔到總收入的35%。到2017年,據 CNBC 報導,GitHub 預計年收入超過2億美元,其中1.1億美元來自 B 端企業服務營收。

在日本市場,GitHub 就曾設立第一個海外辦事處。此後包括日立系統、日本媒體集團 CyberAgent 在內的諸多公司,都成為日本 GitHub 的首批客戶。在中國架設伺服器,提供更穩定的服務,也有利於 GitHub 複製日本市場的成功。

四分五裂的開源世界

2018年6月被微軟收購時,GitHub 在公告中談及了自己的願景:“GitHub 需要繼續作為對所有開發人員都開放的平台。無論你說什麽語言、來自哪些平台,GitHub 都將是你永遠的家——都將使你進行軟體創建、協作和發現的最佳場所。”

微軟首席執行官薩提亞·納德拉也強調,微軟認識到了自己對 GitHub 承擔的責任:支持社區“保留其發展第一的理念,獨立運作,保持開放”。

然而高扛開源與自由大旗的 GitHub 精神,卻在2019年7月受到挑戰。當時有伊朗開發者發現,GitHub 在沒有提前通知的情況下屏蔽了所有伊朗账戶,伊拉克、古巴以及克裡米亞地區用戶也同樣遭到封禁。

對此 GitHub 回應說,“根據 GitHub 的服務條款,用戶只能按照適用法律訪問和使用 GitHub.com ,包括美國出口管制和製裁法律。”而 GitHub EnterpriseCookr 則不得出售、出口或再出口到清單中的國家。同時 GitHub 同樣表示,將遊說美國監管機構,防止擴大出口管制。

伊朗程序員們在 GitHub 建立的頁面(圖片來源:https://github.com/1995parham/github-do-not-ban-us/blob/master/README-CN.md)

這引起信仰“開源無國界”的技術工作者強烈反擊。Redux 作者 Dan Abramov 發推特稱:“當美國決定製裁俄羅斯的時候,希望 Github 可以把我給屏蔽了。”另一些評論稱,“我覺得在美國其他地方的程序員,應該逐漸的遠離美國科技和服務,世界上 95% 的程序員被 5% 的政客所控制不是一個長久之計。”

對此,OpenStack 基金會創始人 Jonathan Bryce 評論道:“整個開源過程是無邊界、無國界的,換句話說不會因為你在哪個公司而改變這個態度,也不會因為你在哪個國家而改變對開源的態度,我們真正要做的是把最好的專家聚集在一起,不應該涉及其他方面的問題。”

2019年11月,全球第二大代碼託管平台 GitLab 也淪陷於政治:宣布將停止招聘居住在中國和俄羅斯的人擔任網絡可靠性工程師及支持職位,並禁止擔任這兩個職位的員工移居中國或俄羅斯。這家平台上託管著 IBM、索尼、波音、甲骨文等諸多科技巨頭的代碼。

與之對應的是大洋彼岸中國公司“逃離美國平台”的呼聲。2019年8月,華為消費者BG軟體部總裁王成錄透露:“華為正在和國內幾個主要的合作夥伴與國家討論成立中國開源基金會,該基金會最快將在一兩個月內運營起來。”他表示,“開源是大家都無法再去把它忘掉的模式。如果中國沒有自己的開源社區去維護管理這些代碼,我們中國的所有的軟體行業將是非常危險的。”

開源社區的變化引起圈外人關注,很大程度上源自人們對互聯網世界“四分五裂”的擔憂。萬維網之父蒂姆·伯納斯-李爵士近年就沒少為此呼喊。2019年11月,他公布了一份《互聯網契約》(Contract for the Web),旨在呼籲政府、公司和個人修複互聯網。

蒂姆·伯納斯-李在《互聯網契約》中提出的九條原則(圖片來源:https://contractfortheweb.org)

他寫道,諸如維基百科、開源軟體世界等,“都是我希望從互聯網誕生出來的建設性工具。”“我們正處於一個轉折點。我們如何應對這種對網絡的濫用,將決定網絡能否發揮其作為全球公益力量的潛力,還是將我們帶入一個數字反烏托邦世界。”“我們所有人都應該拿起網絡契約,為我們期望的互聯網而戰。”

事實上恰恰有人認為,GitHub 被日益開放的微軟收購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微軟在GitHub最終消亡之前,或者更糟糕的——在GitHub落入一家實際上可能用如此龐大的平台做壞事的公司手中之前,給了它足夠的支持。”納德拉對擁抱開源的堅持成為抵抗互聯網割裂的重要力量。而 GitHub 在中國設立子公司,也正是兩股潮流對抗中的一朵漣漪。

題圖來源:GitHub官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